正在加载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22年京外22个招生的省份中,21个省份的录取平均 分全部高出省控线100分以上。 旨在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临床医学(阶平班)第二年招生,2022年录 取平均分662分,比2021年提高11分。招收的北京生源分数在657-672分之 间,录取平均分662分,录取平均分较2021年提高10分,最高分生源位次为 1100名以内,较2021年上升400多位,此专业录取最低分线排名较2021年上 升350多位。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规模与结构 教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构成者,是 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大学之本,是学科之基。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 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政策平台,进一步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中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强化岗位待遇与奖励政策,形成 了比较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持续加强校党委对学校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才强校工作思路,把人才工 作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 人才,引领学科发展。持续落实推进校院两级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在薪酬待遇、 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上给予更多保障支持。积极扩宽人才引进渠道,2021年 举办两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通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工作待遇,吸引和汇聚 高水平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强化骨干师资培 养,推动各层次人才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通过学校 审议,遴选创新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科骨干,在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助 力其向更高层次人才发展,对于校内成长出来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兑现引进人才 同等待遇。实施首医青年学者博士招生绿色通道计划,2021年遴选首批20名学 科骨干给予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持,全力推进优秀青年骨干的迅速成长。设立 青年教师培育基金,为入选上级人才项目的教师给予匹配经费支持,同时为新入 职教师提供新教师培育基金,推动其与所在学科研究方向的融合。已初步构建起 优秀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 6首都医科大学 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6 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22 年京外 22 个招生的省份中,21 个省份的录取平均 分全部高出省控线 100 分以上。 旨在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临床医学(阶平班)第二年招生,2022 年录 取平均分 662 分,比 2021 年提高 11 分。招收的北京生源分数在 657-672 分之 间,录取平均分 662 分,录取平均分较 2021 年提高 10 分,最高分生源位次为 1100 名以内,较 2021 年上升 400 多位,此专业录取最低分线排名较 2021 年上 升 350 多位。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规模与结构 教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构成者,是 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大学之本,是学科之基。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 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政策平台,进一步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中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强化岗位待遇与奖励政策,形成 了比较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持续加强校党委对学校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才强校工作思路,把人才工 作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 人才,引领学科发展。持续落实推进校院两级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在薪酬待遇、 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上给予更多保障支持。积极扩宽人才引进渠道,2021 年 举办两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通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工作待遇,吸引和汇聚 高水平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强化骨干师资培 养,推动各层次人才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通过学校 审议,遴选创新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科骨干,在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助 力其向更高层次人才发展,对于校内成长出来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兑现引进人才 同等待遇。实施首医青年学者博士招生绿色通道计划,2021 年遴选首批 20 名学 科骨干给予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持,全力推进优秀青年骨干的迅速成长。设立 青年教师培育基金,为入选上级人才项目的教师给予匹配经费支持,同时为新入 职教师提供新教师培育基金,推动其与所在学科研究方向的融合。已初步构建起 优秀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