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不断完善制度及政策,强化学校人力资源平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作用。 首先,编制配置向教师岗位倾斜。学校逐渐减少教师以外其他岗位系列的编制使 用,2020年起所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新聘人员均纳入非事业编制管理, 将编制资源全部投入教师岗位。其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保障教育教学和人 才培养任务基础上,人员选聘向高水平、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倾斜。同时,校 院两级积极主动拓宽渠道,加大对海内外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人员吸引 力度。第三,严把选聘入口关。强化在人才引进和招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和师德 要求,明确要求将申请人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方面表现与教育教学能力一并进行 考察。同时,在招聘过程中由校学术委员会授权成立专家组,并引入教学名师、 知名专家学者等对不同岗位类型人才进行综合把关,提升选聘质量。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文件的有关精神,完善岗位评聘制 度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是坚持分层分类施策。完善基础和 临床两个序列的教师岗位评聘实施细则,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任务分别设立教 学科研型岗位和教学型岗位,建立了与队伍实际、学科特色、岗位特点相适应的 分类评聘体系。二是完善岗位评价标准。坚持以德为先,教书育人,进一步细化 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要求;突出以教学为要,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作 为各层各类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明确包括教授在内的各级职务教师岗位最低 授课学时要求:注重对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等内容的综合全面考核,通过代表 性成果来考察人才能力、水平、贡献,为激发人才潜力松绑。三是创新评价工作 机制。继续推行校院两级评聘制度,坚持重心下移,由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 队伍发展情况制定本学院个性化教师评聘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在岗位评聘工作 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术评议组织建设,强化学术委员会授权组建不同类型专 家评议组对相应岗位教师进行分类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学校继续落实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在年底奖励性绩效分配坚持 向教师一线倾斜。强化教学激励,根据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发放课时费,进一步 提升教师待遇。 截至2022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866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人, 副高职称352人,中级318人,初级26人,高级职称的比例为60.30%。学历构 成方面,有博士学位602人,硕士学位228人,学士学位32人,学士以下4人,首都医科大学 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7 不断完善制度及政策,强化学校人力资源平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作用。 首先,编制配置向教师岗位倾斜。学校逐渐减少教师以外其他岗位系列的编制使 用,2020 年起所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新聘人员均纳入非事业编制管理, 将编制资源全部投入教师岗位。其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保障教育教学和人 才培养任务基础上,人员选聘向高水平、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倾斜。同时,校 院两级积极主动拓宽渠道,加大对海内外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人员吸引 力度。第三,严把选聘入口关。强化在人才引进和招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和师德 要求,明确要求将申请人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方面表现与教育教学能力一并进行 考察。同时,在招聘过程中由校学术委员会授权成立专家组,并引入教学名师、 知名专家学者等对不同岗位类型人才进行综合把关,提升选聘质量。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文件的有关精神,完善岗位评聘制 度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是坚持分层分类施策。完善基础和 临床两个序列的教师岗位评聘实施细则,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任务分别设立教 学科研型岗位和教学型岗位,建立了与队伍实际、学科特色、岗位特点相适应的 分类评聘体系。二是完善岗位评价标准。坚持以德为先,教书育人,进一步细化 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要求;突出以教学为要,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作 为各层各类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明确包括教授在内的各级职务教师岗位最低 授课学时要求;注重对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等内容的综合全面考核,通过代表 性成果来考察人才能力、水平、贡献,为激发人才潜力松绑。三是创新评价工作 机制。继续推行校院两级评聘制度,坚持重心下移,由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 队伍发展情况制定本学院个性化教师评聘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在岗位评聘工作 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术评议组织建设,强化学术委员会授权组建不同类型专 家评议组对相应岗位教师进行分类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学校继续落实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在年底奖励性绩效分配坚持 向教师一线倾斜。强化教学激励,根据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发放课时费,进一步 提升教师待遇。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学校有专任教师 866 人,其中正高职称 170 人, 副高职称 352 人,中级 318 人,初级 26 人,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60.30%。学历构 成方面,有博士学位 602 人,硕士学位 228 人,学士学位 32 人,学士以下 4 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