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34. 工程科学学报,第40卷,第5期 设备厂商应充分考虑监测系统实用性与经济性,不 急联动机制,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与时 应仅立足于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控,还需兼顾尾矿库 效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尾矿库尤其是“头顶库” 运行参数的准确掌控与评估,迎合矿山企业安全生 溃坝灾害往往不单涉及矿山企业,还可能危及下游 产及经济利益的诉求,为库区运营与规划提供决策 群众、厂房、医院、学校、古迹等重要设施,并且应急 支持 措施的制定与完善、,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灾情动 在新兴技术交叉应用方面,近些年涌现出的卫 态的实时掌控均需要政府部门、涉灾企业、社会组织 星遥感、边坡雷达、摄影测量、智能机器人、无人机、 与民众团体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建议进一步健 无人船及无人车等新技术与装备,在自然灾害防治 全矿山灾情信息传递与共享体系、救灾物资装备高 领域各显神通,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可尝试借鉴 效统筹调运机制、规范协同工作方案,融合构成由预 引入到尾矿库灾害防控中,扩充安全监测视角,从技 警触发、应急决策、警报发布、传播通知、紧急处置到 术装备层面提高尾矿库安全保障水准.然而,受卫 解除警报的应急管理闭环全过程,并在库区各致灾 星轨道竞争、监测区域天气情况等不可预测因素影 形式的日常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持续考察改进 响,卫星遥感具有无法及时获取合格数据的风险,尤 2.2.4尾矿库灾害防控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 其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繁,使得卫星监测手段 目前公众对于尾矿库基本构成、潜在危害及灾 具有不确定性: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分影像等 害应急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普遍存在偏差,并且缺乏 在尾矿库监测中应用范围以及识别解译规则,时间 学习认知途径.近几年受矿业形势波动影响,矿山 序列数据集构建方法等仍有待深入研究:无人机摄 人才流失严重,部分尾矿库运营及监管人员同样严 影测量实践过程中图像畸变、强光照、地表反射率等 重缺乏认识,灾害防控与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不 因素会对三维重建模型精确度造成较大影响,该技 足.需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尤其是“头顶库”全体职工 术应用到尾矿库监测领域中如何优化设计工作参 及涉灾群体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借助宣传专栏、移动 数、提高重建模型精度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在数 终端媒体、集中培训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宣传 据库管理维护方面,受矿石品位下降、矿产品价格波 普及基本知识,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尾矿库及其潜在 动、选矿技术装备革新、环保标准提升等因素促动, 危险性,提高谣言与伪科学的辨别能力,在思想上提 贮存尾矿在未来将具备潜在回采价值,而库区运营 与监测数据的合理存储管理,需建立界面更友好、操 高其重视程度,从而保证灾害应急演练实际效果 此外,尾可矿库是粉尘与有毒化学物聚集的工作环境 作更简洁、兼容性与扩展性更强的数据库,为安全管 理及闭库、复垦与将来可能的二次回采提供数据 职工的生命健康不可忽视,矿山企业应遵守国家规 支撑. 律法规,重视职业病预防常识宣传工作 2.2.3提高灾害预警精度,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并 2.2.5正视事故原因,积极总结教训 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事故调查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总结吸取教 尾矿库溃坝灾害突发性强、演进速度快,灾害应 训,并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而责任追究只是为实 急疏散分秒必争.尤其是我国大量存在的“头顶 现该目的的手段之一·过度强调责任追究势必忽视 库”,预警响应时间往往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危,其 教训总结,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时涉事人员为逃避 重要性不言而喻.灾害预警的关键问题在于准确及 惩罚,刻意瞒报谎报事故真相,互相推脱责任,造成 时地触发警报,迅速制定合理的应急决策,并及时传 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也是重大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 播到应急响应主体,以提供尽量长的应急疏散时间, 原因之一.因此,事故调查报告不应将大篇幅用在 即尽可能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因此,除通过优化预 责任划分与人员处分上,而对于事故原因轻描淡写. 警模型增加预警提前度与精度之外,还可借助数值 事故发生原因的深入挖掘、独立调查、科学论证,多 分析、灾害仿真等先进手段,快速评估事故严重性及 角度、客观还原事故演化过程与后果,将为事故预 后果,辅助管理人员制定完善应急准备方案以及警 防、隐患治理、应急措施改进及相关研究等提供一手 报发出时快速应急决策.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 资料,对于“依法治安、科技强安”的推进、安全生产 足,可引入无网格法、离心模拟、GS等先进手段,结 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公信力提升具有深远意 合典型事故案例验证分析,以增加遗坝灾害模拟结 义.此外,小型事故或未遂事故同样需要引起各级 果可信度 安全管理人员重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合理 同时,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信息通讯系统与应 整改措施,将有效防止更大事故的酿成.工程科学学报,第 40 卷,第 5 期 设备厂商应充分考虑监测系统实用性与经济性,不 应仅立足于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控,还需兼顾尾矿库 运行参数的准确掌控与评估,迎合矿山企业安全生 产及经济利益的诉求,为库区运营与规划提供决策 支持. 在新兴技术交叉应用方面,近些年涌现出的卫 星遥感、边坡雷达、摄影测量、智能机器人、无人机、 无人船及无人车等新技术与装备,在自然灾害防治 领域各显神通,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 可尝试借鉴 引入到尾矿库灾害防控中,扩充安全监测视角,从技 术装备层面提高尾矿库安全保障水准. 然而,受卫 星轨道竞争、监测区域天气情况等不可预测因素影 响,卫星遥感具有无法及时获取合格数据的风险,尤 其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繁,使得卫星监测手段 具有不确定性;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分影像等 在尾矿库监测中应用范围以及识别解译规则,时间 序列数据集构建方法等仍有待深入研究;无人机摄 影测量实践过程中图像畸变、强光照、地表反射率等 因素会对三维重建模型精确度造成较大影响,该技 术应用到尾矿库监测领域中如何优化设计工作参 数、提高重建模型精度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 在数 据库管理维护方面,受矿石品位下降、矿产品价格波 动、选矿技术装备革新、环保标准提升等因素促动, 贮存尾矿在未来将具备潜在回采价值,而库区运营 与监测数据的合理存储管理,需建立界面更友好、操 作更简洁、兼容性与扩展性更强的数据库,为安全管 理及闭库、复垦与将来可能的二次回采提供数据 支撑. 2郾 2郾 3 提高灾害预警精度,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并 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尾矿库溃坝灾害突发性强、演进速度快,灾害应 急疏散分秒必争. 尤其是我国大量存在的“ 头顶 库冶,预警响应时间往往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危,其 重要性不言而喻. 灾害预警的关键问题在于准确及 时地触发警报,迅速制定合理的应急决策,并及时传 播到应急响应主体,以提供尽量长的应急疏散时间, 即尽可能缩短预警响应时间. 因此,除通过优化预 警模型增加预警提前度与精度之外,还可借助数值 分析、灾害仿真等先进手段,快速评估事故严重性及 后果,辅助管理人员制定完善应急准备方案以及警 报发出时快速应急决策. 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 足,可引入无网格法、离心模拟、GIS 等先进手段,结 合典型事故案例验证分析,以增加溃坝灾害模拟结 果可信度. 同时,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信息通讯系统与应 急联动机制,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与时 效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尾矿库尤其是“头顶库冶 溃坝灾害往往不单涉及矿山企业,还可能危及下游 群众、厂房、医院、学校、古迹等重要设施,并且应急 措施的制定与完善、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灾情动 态的实时掌控均需要政府部门、涉灾企业、社会组织 与民众团体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建议进一步健 全矿山灾情信息传递与共享体系、救灾物资装备高 效统筹调运机制、规范协同工作方案,融合构成由预 警触发、应急决策、警报发布、传播通知、紧急处置到 解除警报的应急管理闭环全过程,并在库区各致灾 形式的日常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持续考察改进. 2郾 2郾 4 尾矿库灾害防控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 目前公众对于尾矿库基本构成、潜在危害及灾 害应急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普遍存在偏差,并且缺乏 学习认知途径. 近几年受矿业形势波动影响,矿山 人才流失严重,部分尾矿库运营及监管人员同样严 重缺乏认识,灾害防控与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不 足. 需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尤其是“头顶库冶全体职工 及涉灾群体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借助宣传专栏、移动 终端媒体、集中培训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宣传 普及基本知识,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尾矿库及其潜在 危险性,提高谣言与伪科学的辨别能力,在思想上提 高其重视程度,从而保证灾害应急演练实际效果. 此外,尾矿库是粉尘与有毒化学物聚集的工作环境, 职工的生命健康不可忽视,矿山企业应遵守国家规 律法规,重视职业病预防常识宣传工作. 2郾 2郾 5 正视事故原因,积极总结教训 事故调查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总结吸取教 训,并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而责任追究只是为实 现该目的的手段之一. 过度强调责任追究势必忽视 教训总结,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时涉事人员为逃避 惩罚,刻意瞒报谎报事故真相,互相推脱责任,造成 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也是重大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 原因之一. 因此,事故调查报告不应将大篇幅用在 责任划分与人员处分上,而对于事故原因轻描淡写. 事故发生原因的深入挖掘、独立调查、科学论证,多 角度、客观还原事故演化过程与后果,将为事故预 防、隐患治理、应急措施改进及相关研究等提供一手 资料,对于“依法治安、科技强安冶的推进、安全生产 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公信力提升具有深远意 义. 此外,小型事故或未遂事故同样需要引起各级 安全管理人员重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合理 整改措施,将有效防止更大事故的酿成. ·53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