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价值量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 定? 4.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什么是等价形式谜一样的性质?为什么等价形式具有迷一样的性质? 6.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生产社会中社会劳动的性质有什 么特殊规定性? 7.如何理解商品价值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本质变化和非本质的变化? 8.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商品的神秘性质比喻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具有 拜物教性质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救观念有哪些表现? 9.为什么说在商品生产社会必然产生拜物教观念?商品拜物教观念消失的 社会条件是什么? 10.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1.试述劳动力价值的决定。 12.如何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在第一卷中的理论地位。 13.试述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14.如何理解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 15.商品交换的性质为什么没有给工作日规定界限,如何理解这里出现的二 律背反。 16.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7.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为什么说个别说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形成了 相对M? 18.如何比较工资的国民差异。 19.试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与区别, 20.试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和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的条件下决定 M和劳动力价值的三个规律 21.如何理解在资本上义生产方式下,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上义占有 规律? 22.如何理解机器替代人的现象? 23.如何理解“自由人的联合体”及重建个人所有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3.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价值量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 定? 4.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什么是等价形式谜一样的性质?为什么等价形式具有迷一样的性质? 6.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生产社会中社会劳动的性质有什 么特殊规定性? 7.如何理解商品价值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本质变化和非本质的变化? 8.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商品的神秘性质比喻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具有 拜物教性质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救观念有哪些表现? 9.为什么说在商品生产社会必然产生拜物教观念?商品拜物教观念消失的 社会条件是什么? 10.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1.试述劳动力价值的决定。 12.如何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在第一卷中的理论地位。 13.试述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14.如何理解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 15.商品交换的性质为什么没有给工作日规定界限,如何理解这里出现的二 律背反。 16.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7.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为什么说个别说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形成了 相对 M? 18.如何比较工资的国民差异。 19.试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与区别. 20.试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和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的条件下决定 M 和劳动力价值的三个规律。 21.如何理解在资本上义生产方式下,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上义占有 规律? 22.如何理解机器替代人的现象? 23.如何理解“自由人的联合体”及重建个人所有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