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060612 课程名称:《资本论》选读 英文名称:Das capital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从总体上介绍《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写作 过程、基本思想和传播情况:讲授《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的总体理论逻辑 体系,并概述其中的规律体系;着重阐述贯穿在整本著作中的唯物史观和辩证 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地引导学生精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 的若干篇章。在所选的篇章中,阐明原著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和思想逻辑, 引导学生弄清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和资 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特点、新变化 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中 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关知识: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特征的一些天才设想。把马克思《资本论》作为革命的理论武器和经济建 设的理论宝库两者结合起来,着力阐明了《资本论》所揭示的规律,旨在指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gives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writing process,the basic ideas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Das Kapital as a great work as well as the overall theoretical and logical system of the first to the third volumes of DAS Kapital,and outlines the system of laws:and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ethods that run through the work.On this basis,"selectively guide
《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060612 课程名称:《资本论》选读 英文名称:Das capital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从总体上介绍《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写作 过程、基本思想和传播情况;讲授《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的总体理论逻辑 体系,并概述其中的规律体系;着重阐述贯穿在整本著作中的唯物史观和辩证 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地引导学生精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 的若干篇章。在所选的篇章中,阐明原著的研究对象、中心内容和思想逻辑, 引导学生弄清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和资 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特点、新变化 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中 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关知识;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特征的一些天才设想。把马克思《资本论》作为革命的理论武器和经济建 设的理论宝库两者结合起来,着力阐明了《资本论》所揭示的规律,旨在指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writing process, the basic ideas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Das Kapital as a great work, as well as the overall theoretical and logical system of the first to the third volumes of DAS Kapital, and outlines the system of laws; and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ethods that run through the work. On this basis, "sel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hrough several chapters of volumes I,II,and III OF DAS Kapital.In the selected chapters,the author expound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central content and the logic of thought of the original work,and guides the students to make clear the general economic law of human society,the Economic Law of commodity society and the Economic Law of capitalist society as well as their development trend that Marxism revealed,understand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capitalism and the main aspects and cont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of capitalism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law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 and market economy in capitalisteconomy,Grasp some of Marx's geniusideas about the basic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By combining Marx's Capital as the theoretical weapon of revolu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treasure hous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 author tries to clarify the laws revealed by Capital in order to guide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 Chi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调动 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研究 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引导 学生理解《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明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阶级性 和实践性特征,提高对于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学会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实践中的问题;并从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资本论》对 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指导意义。并能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我国 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 经济理论素养和认识、分析当代经济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言 (一)目的与要求 介绍《资本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写作过程、基本思想和传播情况,要求 学生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students through several chapters of volumes I, II, and III OF DAS Kapital. In the selected chapters,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central content and the logic of thought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guides the students to make clear the general economic law of human society, the Economic Law of commodity society and the Economic Law of capitalist society as well as their development trend that Marxism revealed, understand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capitalism and the main aspects and cont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of capitalism,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law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 and market economy in capitalist economy,Grasp some of Marx's genius ideas about the basic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By combining Marx's Capital as the theoretical weapon of revolu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treasure hous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clarify the laws revealed by Capital in order to guide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 Chi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调动 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研究 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引导 学生理解《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明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阶级性 和实践性特征,提高对于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学会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实践中的问题;并从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资本论》对 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指导意义。并能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 经济理论素养和认识、分析当代经济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言 (一)目的与要求 介绍《资本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写作过程、基本思想和传播情况,要求 学生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时代的产物 1.《资本论》诞生的时代 2.工人阶级的伟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体现崇高历史使命的社会科学成果 第二节千辛万苦写成的书 1.创作出版过程 2.马克思毕生心血的凝结 3.恩格斯的无私贡献 第三节深远的影响 1.“工人阶级的圣经” 2.广泛的传播 3.在世界人文科学论坛的崇高地位 4.《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 5.千年伟人 (三)思考与实践 1.《资本论》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是什么? 3.从《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学习什 么? 4.马克思被国际上评为二十世纪“千年思想伟人”说明了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第二章伟大科学发现的结晶 (一)目的与要求 阐述《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的理论逻辑系统和辩证方法,要求学生树 立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了解《资本论》的基本思想和辩证方法,明白马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时代的产物 1.《资本论》诞生的时代 2.工人阶级的伟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体现崇高历史使命的社会科学成果 第二节 千辛万苦写成的书 1.创作出版过程 2.马克思毕生心血的凝结 3.恩格斯的无私贡献 第三节 深远的影响 1.“工人阶级的圣经” 2.广泛的传播 3.在世界人文科学论坛的崇高地位 4.《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 5.千年伟人 (三)思考与实践 1.《资本论》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是什么? 3.从《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学习什 么? 4.马克思被国际上评为二十世纪“千年思想伟人”说明了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第二章 伟大科学发现的结晶 (一)目的与要求 阐述《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的理论逻辑系统和辩证方法,要求学生树 立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了解《资本论》的基本思想和辩证方法,明白马克
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苹 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1.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重视经济关系的“人格化” 3.马克思人格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由唯物史观确定的研究对象 1.确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依据 2.《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特点 3.《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指导价值 第三节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 1.《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及其特色 2.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核心 3.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4.科学的叙述方法 5.叙述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6.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需要将《资本论》的方法论中国化 第四节崭新的经济理论 1.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中心 2.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3.恩格斯对《资本论》创造性的评价 4.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对我们的启迪 (三)思考与实践 1.《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基本思想是研究社会经济 形态的科学指导思想? 2.《资本论》中的生产关系人格化的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经济 人”有何区别? 3.由唯物史观确定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4.《资本论》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其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有何区 别?各有什么特点?
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 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1.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重视经济关系的“人格化” 3.马克思人格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由唯物史观确定的研究对象 1.确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依据 2.《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特点 3.《资本论》研究对象的指导价值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 1.《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及其特色 2.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核心 3.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4.科学的叙述方法 5.叙述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6.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需要将《资本论》的方法论中国化 第四节 崭新的经济理论 1.剰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中心 2.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3.恩格斯对《资本论》创造性的评价 4.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对我们的启迪 (三)思考与实践 1.《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基本思想是研究社会经济 形态的科学指导思想? 2.《资本论》中的生产关系人格化的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经济 人”有何区别? 3.由唯物史观确定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4.《资本论》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其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有何区 别?各有什么特点?
5.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何根本区别? 6.如何理解《资本论》中的叙述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7.为什么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伟大革 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第三章“艺术的整体” (一)目的与要求 讲解《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资本论》作 为艺术的整体,体现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理论逻辑与现实经济 关系辩证运动过程的统一,理论逻辑与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论上再现社会经济的历史形态 1,理论上的再现表现为综合过程 2.经济范畴从抽象到具体 3.五大经济范畴的逻辑演进 4.五大经济范畴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再现 第二节理论逻辑与历史过程的一致 1.理论逻辑体现唯物史观的要求 2.理论逻辑再现了十个层面的经济关系演进史 第三节理论逻辑再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1.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 2.理论逻辑与资本增殖的实际运动顺序相一致 3.理论逻辑再现了资本运动的特征 4.理论逻辑再现了资本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5.理论逻辑再现的是资本家控制的资本运动 第四节理论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1.全卷从总体上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再回到现象的认识过程 2.虚许多篇章的理论逻辑也体现了辩证的认识过程
5.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何根本区别? 6.如何理解《资本论》中的叙述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7.为什么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伟大革 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第三章 “艺术的整体” (一)目的与要求 讲解《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资本论》作 为艺术的整体,体现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理论逻辑与现实经济 关系辩证运动过程的统一,理论逻辑与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论上再现社会经济的历史形态 1.理论上的再现表现为综合过程 2.经济范畴从抽象到具体 3.五大经济范畴的逻辑演进 4.五大经济范畴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再现 第二节 理论逻辑与历史过程的一致 1.理论逻辑体现唯物史观的要求 2.理论逻辑再现了十个层面的经济关系演进史 第三节 理论逻辑再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1.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 2.理论逻辑与资本増殖的实际运动顺序相一致 3.理论逻辑再现了资本运动的特征 4.理论逻辑再现了资本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5.理论逻辑再现的是资本家控制的资本运动 第四节 理论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1.全卷从总体上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再回到现象的认识过程 2.虚许多篇章的理论逻辑也体现了辩证的认识过程
3.《资本论》的理论逻辑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本质关系形成假 象,给人们造成错觉的过程 4.《资本论》全卷的理论结构反映了资本的形成发展史、运动过程和对 资本历史与运动的认识过程。 (三)思考与实践 1、《资本论》是怎样用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理论上再现资本主义的社 会经济形态的? 2、如何科学地理解《资本论》中的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土地所 有制和总收益这五大经济范畴表现的经济关系? 3、《资本论》在理论逻辑上再现了哪些些经济关系的演进历史? 4、《资本论》在理论逻辑上是怎样再现资本的运动的? 5、如何理解《资本论》的理论逻辑与科学认识的一致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第四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马克思关于商品的理论。要求学生弄清商品的本质、生产商品的劳动 的二重性、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明白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的根 源和拜物教观念产生的必然性,理解商品生产社会的最基本、最简单和表层的 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剩余价值的 真正来源、剩余价值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了解资本主义生产背后的 真正目的:通过工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工资的形式、工资的本质,并能 通过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现实;资本积累理论主要要求学生 能通过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原著选读:第一卷第1章商品) 1.原著讲解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3.《资本论》的理论逻辑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本质关系形成假 象,给人们造成错觉的过程 4.《资本论》全卷的理论结构反映了资本的形成发展史、运动过程和对 资本历史与运动的认识过程。 (三)思考与实践 1、《资本论》是怎样用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理论上再现资本主义的社 会经济形态的? 2、如何科学地理解《资本论》中的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土地所 有制和总收益这五大经济范畴表现的经济关系? 3、《资本论》在理论逻辑上再现了哪些些经济关系的演进历史? 4、《资本论》在理论逻辑上是怎样再现资本的运动的? 5、如何理解《资本论》的理论逻辑与科学认识的一致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第四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马克思关于商品的理论。要求学生弄清商品的本质、生产商品的劳动 的二重性、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明白商品拜物教性质产生的根 源和拜物教观念产生的必然性,理解商品生产社会的最基本、最简单和表层的 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剩余价值的 真正来源、剩余价值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了解资本主义生产背后的 真正目的:通过工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工资的形式、工资的本质,并能 通过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现实;资本积累理论主要要求学生 能通过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原著选读:第一卷第 1 章商品) 1.原著讲解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2.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1)信息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源泉 (2)劳动复杂程度的演进与价值量的计量依据 (3)国内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与发展 第二节剩余价值理论 1.货币转化为资本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节工资理论 1.工资的实质 2.工资的形式 3.工资的国民差异 4.工资理论的启示 西方国家工资的本质:对我国的意义 第四节资本积累理论 1.简单再生产 2.资本积累及其过程 3.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4.决定积累量的几种因索 5.资本的有机构成 6.相对过剩人口 7.理论启示 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质;资本积累的国际化: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2.在发达的商品生产社会中,现实物质财富的社会形式是什么?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2.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1)信息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源泉 (2)劳动复杂程度的演进与价值量的计量依据 (3)国内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与发展 第二节剰余价值理论 1.货币转化为资本 2.绝对剰余价值的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节 工资理论 1.工资的实质 2.工资的形式 3.工资的国民差异 4.工资理论的启示 西方国家工资的本质:对我国的意义 第四节 资本积累理论 1.简单再生产 2.资本积累及其过程 3.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4.决定积累量的几种因素 5.资本的有机构成 6.相对过剩人口 7.理论启示 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质;资本积累的国际化;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2.在发达的商品生产社会中,现实物质财富的社会形式是什么?
3.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价值量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 定? 4.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什么是等价形式谜一样的性质?为什么等价形式具有迷一样的性质? 6.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生产社会中社会劳动的性质有什 么特殊规定性? 7.如何理解商品价值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本质变化和非本质的变化? 8.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商品的神秘性质比喻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具有 拜物教性质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救观念有哪些表现? 9.为什么说在商品生产社会必然产生拜物教观念?商品拜物教观念消失的 社会条件是什么? 10.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1.试述劳动力价值的决定。 12.如何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在第一卷中的理论地位。 13.试述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14.如何理解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 15.商品交换的性质为什么没有给工作日规定界限,如何理解这里出现的二 律背反。 16.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7.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为什么说个别说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形成了 相对M? 18.如何比较工资的国民差异。 19.试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与区别, 20.试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和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的条件下决定 M和劳动力价值的三个规律 21.如何理解在资本上义生产方式下,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上义占有 规律? 22.如何理解机器替代人的现象? 23.如何理解“自由人的联合体”及重建个人所有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3.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价值量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 定? 4.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什么是等价形式谜一样的性质?为什么等价形式具有迷一样的性质? 6.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生产社会中社会劳动的性质有什 么特殊规定性? 7.如何理解商品价值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本质变化和非本质的变化? 8.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商品的神秘性质比喻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具有 拜物教性质的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救观念有哪些表现? 9.为什么说在商品生产社会必然产生拜物教观念?商品拜物教观念消失的 社会条件是什么? 10.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1.试述劳动力价值的决定。 12.如何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在第一卷中的理论地位。 13.试述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14.如何理解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 15.商品交换的性质为什么没有给工作日规定界限,如何理解这里出现的二 律背反。 16.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7.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为什么说个别说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形成了 相对 M? 18.如何比较工资的国民差异。 19.试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与区别. 20.试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和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的条件下决定 M 和劳动力价值的三个规律。 21.如何理解在资本上义生产方式下,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上义占有 规律? 22.如何理解机器替代人的现象? 23.如何理解“自由人的联合体”及重建个人所有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循环的理论,要求学生弄清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 各种职能形式,区分商品、货币职能与产业资本职能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资本 循环过程是生产与流通的统一,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典型表现形 式:掌握影响资本周转的各因素:通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理论的学 习,能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资源配置规律有个初步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原著选读:第二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 1.第一阶段 G一W 2.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3.第三阶段W’G 4.总循环 第二节资本周转理论 1.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3.资本周转的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5.理论启示 资金周转与经济效益:技术进步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1.货币资本的作用 2.简单再生产 3.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4.理论启示 (三)思考与实践 1.G-W这个一般流通行为为什么能够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 2.货币职能与资本职能有何区别与联系?单纯的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的原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循环的理论,要求学生弄清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 各种职能形式,区分商品、货币职能与产业资本职能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资本 循环过程是生产与流通的统一,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典型表现形 式;掌握影响资本周转的各因素;通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理论的学 习,能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资源配置规律有个初步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著选读:第二卷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1.第一阶段 G—W 2.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3.第三阶段 W' -G' 4. 总循环 第二节 资本周转理论 1.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3.资本周转的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5.理论启示 资金周转与经济效益;技术进步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1.货币资本的作用 2.简单再生产 3.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4.理论启示 (三)思考与实践 1.G-W 这个一般流通行为为什么能够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 2.货币职能与资本职能有何区别与联系?单纯的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的原
因是什么? 3.如何理解“G一A发展到什么程度,G-Pm也发展到什么程度”? 4.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有什么不同? 5.作为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生产过程为什么能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 资本的职能是什么? 6.什么叫商品资本?商品资本执行什么职能?在资本循环中,W-G这个一般 流通行为成为商品资本职能的原因是什么? 7.商品资本的职能在资本循环中能起哪些重要作用? 8.一般产业的货币循环公式与商业资本的流通公式(即资本一般的流通公式) 有何异同点? 9、怎样理解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本身也是一种劳动生产力”」 10、资本家一方面想方设法加速资本周转,另一方而又尽量减少固定资本的 物质磨损,两者是否矛盾? 11、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与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形式相比,具有哪些 特征? 12、为什么说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几种循环形式中最片面、从而 最明显、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又是产业资本的一般表现形式? 13、为什么一方面说简单再生产“只是一个抽象”,另一方面又说它是“积 累的一个现实的因素”? 14.试分析由于固定资本补偿更新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生产过剩,为什么说这 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它却是祸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后讨论 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进一步考察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从而使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和理解更接近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现象,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现象的理解达 到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要求学生了解各个企业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及其 对剩余价值的瓜分,揭示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要求学生明白剩余价值 的具体转化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农业利润和地租,使学生对
因是什么? 3.如何理解“G—A 发展到什么程度,G-Pm 也发展到什么程度”? 4.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有什么不同? 5.作为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生产过程为什么能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 资本的职能是什么? 6.什么叫商品资本?商品资本执行什么职能?在资本循环中,W-G 这个一般 流通行为成为商品资本职能的原因是什么? 7.商品资本的职能在资本循环中能起哪些重要作用? 8.一般产业的货币循环公式与商业资本的流通公式(即资本一般的流通公式) 有何异同点? 9、怎样理解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本身也是一种劳动生产力”。 10、资本家一方面想方设法加速资本周转,另一方而又尽量减少固定资本的 物质磨损,两者是否矛盾? 11、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与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形式相比,具有哪些 特征? 12、为什么说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几种循环形式中最片面、从而 最明显、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又是产业资本的一般表现形式? 13、为什么一方面说简单再生产“只是一个抽象”,另一方面又说它是“积 累的一个现实的因素”? 14.试分析由于固定资本补偿更新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生产过剩,为什么说这 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它却是祸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后讨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进一歩考察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从而使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和理解更接近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现象,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现象的理解达 到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要求学生了解各个企业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及其 对剩余价值的瓜分,揭示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要求学生明白剩余价值 的具体转化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农业利润和地租,使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