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060532 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 英文名称:Input Output Analys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各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统计学》等课程 二、课程简介 紧抓课程政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 方向。本课程主要以投入产出模型的系统性为线索,探讨了建立宏观经济投 入产出模型的分析体系。主要讲授投入产出预测与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技术 与经济系统分析、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投入产出分块 矩阵模型、投入产出方法与优化模型的结合等投入产出理论和方法作了比较 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大纲是为高等财经类统计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开设的《投入产出分析》 课程而编写的。学分3,总课时大约48时,财经类其它专业也可使用本大 纲,学分3,总课时48学时,打*号的章节省略,其中上机实验占1/3学 时。本课程以一定的课时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作业练习、上机实 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学习的目的: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060532 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 英文名称: Input Output Analys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经济类本科各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统计学》等课程 二、课程简介 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 方向。本课程主要以投入产出模型的系统性为线索,探讨了建立宏观经济投 入产出模型的分析体系。主要讲授投入产出预测与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技术 与经济系统分析、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投入产出分块 矩阵模型、投入产出方法与优化模型的结合等投入产出理论和方法作了比较 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大纲是为高等财经类统计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开设的《投入产出分析》 课程而编写的。学分 3,总课时大约 48 时,财经类其它专业也可使用本大 纲,学分 3,总课时 48 学时,打*号的章节省略,其中上机实验占 1/3 学 时。本课程以一定的课时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作业练习、上机实 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学习的目的:
1.为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特别是结构问题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就中 国经济结构进行国际比较,体现我国经济制度优越性,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人 文情怀和中国精神,锻造学生美丽而有趣的灵魂: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追 梦的人。 2.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基本技能与方法。 3.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具体地掌握社会再生产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言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投入产出分析起源及定义 2.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等 3.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4.了解我国投入产出发展历程,说明我国在经济学定量分析方 法应用上处于国际前列,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 1.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 2.投入和产出的概念 3.投入产出的意义 4.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 5.投入产出分析的功能 第二节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和发展 1,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 2.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1.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 3.一般均衡论与投入产出分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
2 1.为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特别是结构问题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就中 国经济结构进行国际比较,体现我国经济制度优越性,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人 文情怀和中国精神,锻造学生美丽而有趣的灵魂;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追 梦的人。 2.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基本技能与方法。 3.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具体地掌握社会再生产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 言 (一) 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投入产出分析起源及定义; 2.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等 3.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4.了解我国投入产出发展历程,说明我国在经济学定量分析方 法应用上处于国际前列,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 1.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 2.投入和产出的概念 3.投入产出的意义 4.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 5.投入产出分析的功能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和发展 1.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 2.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1.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 3.一般均衡论与投入产出分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章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是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系数的经济含义 2.难点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假定与求解条件 3.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4.了解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因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1.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说明 3.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4.实物表的特点 第二节全国价值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说明 2.价值型投入立出表的实质 3.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特点 第三节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1.直接消耗系数 2.投入产出行模型 3.投入产出列模型 第四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 1.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 (三)思考与实践 1.投入产出表的行和列各反映什么运动? 2.为什么说价值表是一种特殊的实物表? 3.如何理解列昂惕夫逆系数的经济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章地区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3
3 第二章 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一) 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是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系数的经济含义 2.难点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假定与求解条件 3.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4.了解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1.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说明 3.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4.实物表的特点 第二节 全国价值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说明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实质 3.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特点 第三节 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1.直接消耗系数 2.投入产出行模型 3.投入产出列模型 第四节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 1.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 (三)思考与实践 1.投入产出表的行和列各反映什么运动? 2.为什么说价值表是一种特殊的实物表? 3.如何理解列昂惕夫逆系数的经济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章 地区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一) 目的与要求
L.重点掌握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引入广东省投入产出表,通过 投入产出模型解释为什么广东省近30年来位于全国经济第一, 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2.难点是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3.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类型 4.了解地区间引力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输入产品的表格处理 1.竞争性投入产出表 2.补充性投入产出表 3,混合型投入产出表 第二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 1.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 2.补充性投入产出模型 3.混合型投入产出表模型 第三节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1.地区间经济的相互联系 2.地区间投入产出表说明 3.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第四节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1.基本的地区间模型 2.列昂·摩赛西模型(列系数模型) 3.地区间引力模型 (三)思考与实践 1.输入品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依据是什么? 2.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比较, 3.地区间表与地区表的关系是什么? 4,为什么说引力模型是列系数模型的改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煤体铺助教学 第四章部门和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4
4 1.重点掌握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引入广东省投入产出表,通过 投入产出模型解释为什么广东省近 30 年来位于全国经济第一, 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2.难点是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3.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类型 4.了解地区间引力模型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输入产品的表格处理 1.竞争性投入产出表 2.补充性投入产出表 3.混合型投入产出表 第二节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 1.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 2.补充性投入产出模型 3.混合型投入产出表模型 第三节 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1.地区间经济的相互联系 2.地区间投入产出表说明 3.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第四节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1.基本的地区间模型 2.列昂·摩赛西模型(列系数模型) 3.地区间引力模型 (三)思考与实践 1.输入品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依据是什么? 2.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比较。 3.地区间表与地区表的关系是什么? 4.为什么说引力模型是列系数模型的改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四章 部门和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2.掌握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3.了解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和特点 4.堂握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部门投入产出模型 1.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2.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3.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实例简介 第二节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1.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和特点 2.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3.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实例 (三)思老与实践 1.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2.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五章 产业结构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最初投入结构分析 2.重点掌握最终需求结构分析 3.重点掌握产业结构类型分析 4.了解产业部门关联分析 5.了解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历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 么,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最终需求结构分析 1.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部门结构分机 2.最终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最初投入结构分析 1.增加值的项目结构分村 2.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分析 第三节产业部门关联分析 1.直接系数分析 2.完全系数分析 第四节部门结构分析
5 3.了解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和特点 4.掌握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部门投入产出模型 1.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2.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3.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实例简介 第二节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1.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和特点 2.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 3.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实例 (三)思考与实践 1.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2.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五章 产业结构分析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最初投入结构分析 2.重点掌握最终需求结构分析 3.重点掌握产业结构类型分析 4.了解产业部门关联分析 5. 了解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历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 么,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最终需求结构分析 1.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部门结构分析 2.最终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最初投入结构分析 1.增加值的项目结构分析 2.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分析 第三节 产业部门关联分析 1.直接系数分析 2.完全系数分析 第四节 部门结构分析
1.部门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2.部门的类型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最终需求是如何影响总产出,输入和增加值的? 2.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部门的关联程度各有什么优缺 点? 3.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产业部门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六章 经济政策模拟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收入政策模拟 2.重点掌握价格政策模拟 3.了解财政政管的模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价格政策模抄 1.均衡价格模型 2.部分商品调价的连锁反应 3.商品调价对物价指数的影响 第二节收入政策模拟 1.调工资对物价的影响 2.调工资的实际收入 3.调工资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财政政策的模拟 1.调整间接税对物价的影响 2.调整直接税对收入生产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均衡价格模型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部分商品调价会对其它商品的价格有影响? 3.工资上涨为什么会带来物价上涨? 4.所得税与间接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为什么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6 1.部门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2.部门的类型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最终需求是如何影响总产出,输入和增加值的? 2.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部门的关联程度各有什么优缺 点? 3.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产业部门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六章 经济政策模拟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收入政策模拟 2.重点掌握价格政策模拟 3.了解财政政策的模拟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价格政策模拟 1.均衡价格模型 2.部分商品调价的连锁反应 3.商品调价对物价指数的影响 第二节 收入政策模拟 1.调工资对物价的影响 2.调工资的实际收入 3.调工资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模拟 1.调整间接税对物价的影响 2.调整直接税对收入生产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均衡价格模型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部分商品调价会对其它商品的价格有影响? 3.工资上涨为什么会带来物价上涨? 4.所得税与间接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为什么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七章经济计划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应用 2.重点掌握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 1.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意义 2.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具体过程 第二节加强计划的综合平衡 1.最终需求变动调整平衡 2.部分总产出发生变动对其它部门总产出的影响 (三)思老与实践 1.为什么要从最终产品税品出发编制国民经济计划? 2.为什么部分部门总产出变动对其它部门总产出有影响? 3.最终产品变动对总产出影响的数量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八章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一般问题 2.重点掌握产值的计算与特殊部门的处理 3.难点是直接消耗系数修改的R·A·S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编表的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 2.资料收集 3.汇总平衡 4.计算系数和编制附表 第二节部门设置 1.部门的性质 2.部门分类 3.部门基本分类与归并 4.投入产出表与国民经济核算 第三节产值的计算 1.产出计算方法
7 第七章 经济计划方法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应用 2.重点掌握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 1.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意义 2.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具体过程 第二节 加强计划的综合平衡 1.最终需求变动调整平衡 2.部分总产出发生变动对其它部门总产出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要从最终产品税品出发编制国民经济计划? 2.为什么部分部门总产出变动对其它部门总产出有影响? 3.最终产品变动对总产出影响的数量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八章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一般问题 2.重点掌握产值的计算与特殊部门的处理 3.难点是直接消耗系数修改的 R·A·S 法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编表的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 2.资料收集 3.汇总平衡 4.计算系数和编制附表 第二节 部门设置 1.部门的性质 2.部门分类 3.部门基本分类与归并 4.投入产出表与国民经济核算 第三节 产值的计算 1.产出计算方法
2.价格的处理 第四节特殊部门的处理 1.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2.进口的处理 3.政府部门的处理 4.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 第五节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改 1.专家评估法 2.RA·S法 3.改进R·A·S法 (三)思考与实我 1.中日编表体制有什么不同 各有什么利弊 2.为什么按列收集编制资料是主要手段? 3.为什么基本表里行部门数比列部门数多? 4.为什么要将部门分类? 5.工厂法与产品法计算总产值有何不同? 6.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值来编表需要做什么调整工作? 7.R·A·S法的假定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九章投入额与产出额的确定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类部门的投入额和产出额的确定 2.重点掌握增加价值和最终需求 3.了解最终使用数据如何取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部门 2.采掘部门 3.制浩部门 4.建筑业 第二节流通部门 1.货运部门 2.流通部门生产额和投入额的确定 第三节非物质生产部门 8
8 2.价格的处理 第四节 特殊部门的处理 1.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2.进口的处理 3.政府部门的处理 4.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 第五节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改 1.专家评估法 2.R·A·S 法 3.改进 R·A·S 法 (三)思考与实践 1.中日编表体制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利弊? 2.为什么按列收集编制资料是主要手段? 3.为什么基本表里行部门数比列部门数多? 4.为什么要将部门分类? 5.工厂法与产品法计算总产值有何不同? 6.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值来编表需要做什么调整工作? 7.R·A·S 法的假定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九章 投入额与产出额的确定方法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类部门的投入额和产出额的确定 2.重点掌握增加价值和最终需求 3.了解最终使用数据如何取得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部门 2.采掘部门 3.制造部门 4.建筑业 第二节 流通部门 1.货运部门 2.流通部门生产额和投入额的确定 第三节 非物质生产部门
1.金融部门 2.科教文卫部门 3.服务部门生产额和投入额的确定 第四节增加价值和最终需求 1.增加价值 2.最终需求 3.国内总固定资产形成 4.库存净增 5.进出口 (三)思考与实践 1.农业与采掘部门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制造业编表时哪些产品产出到建筑部门或船舶部门,依据是什么? 3.建筑业的产出额通常在哪里?产出到中间生产部门的产品是什么? 4流诵部门如何分解数据? 5.非物质生产部门编表收集数据有哪些共同点? 6.增加值数据如何取得? 7.最终使用数据如何取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十章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推导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推导法的基础数据 2.重点掌握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 3.了解混合工艺假定下的推导公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推导法的基础数据 1.推导法的主要特点 2.堪出数据表 第二节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 1.部门工艺假定 2.产品工艺假定 *3.混合工艺假定 (三)思若与实践 1.为什么BD为部门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 2.为什么BC-为产品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 3.部门工艺假定的合理性如何说明?
9 1.金融部门 2.科教文卫部门 3.服务部门生产额和投入额的确定 第四节 增加价值和最终需求 1.增加价值 2.最终需求 3.国内总固定资产形成 4.库存净增 5.进出口 (三)思考与实践 1.农业与采掘部门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制造业编表时哪些产品产出到建筑部门或船舶部门,依据是什么? 3.建筑业的产出额通常在哪里?产出到中间生产部门的产品是什么? 4.流通部门如何分解数据? 5.非物质生产部门编表收集数据有哪些共同点? 6.增加值数据如何取得? 7.最终使用数据如何取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十章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推导法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推导法的基础数据 2.重点掌握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 3.了解混合工艺假定下的推导公式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推导法的基础数据 1.推导法的主要特点 2.基础数据表 第二节 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 1.部门工艺假定 2.产品工艺假定 *3.混合工艺假定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 BD 为部门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 2.为什么 BC 一 1为产品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 3.部门工艺假定的合理性如何说明?
4.产品工艺假定的合理性如何说明? 5.混合工艺假定的内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表 章次 内 容 授课学实验学时 小计 时 导言 2 第一章 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2 第一章 地区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4 2 第二音 部门和企业间投入产出模型 2 第四章 产业结构分析经济政策模拟 6 第五章 经济计划方法编制 2 第六章 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 22 2 第七草 投入额与产出额的确定方法 第八章 编制投投入产出表的推导法 总计 22 10 32 七、 主要参考书目 1.夏明著:刘起运校《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3年。 2.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3.刘起运等编,《投入产出分析(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1列昂惕夫著,《投入产出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 5 联合国统计局编,《投入产出表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6. 唐伯宽主编,《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应用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年。 7.刘鸿熙、林贤郁编,《日本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简介》,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8年7月 8.李强主编,《当代中国投入产出应用与发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 10月。 大纲修订人:刘照德 修订日期:2020年12月 大纲审定者:刘照德 审定日期:2020年12月
10 4.产品工艺假定的合理性如何说明? 5.混合工艺假定的内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表 章 次 内 容 授课学 时 实验学时 小计 导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地区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部门和企业间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结构分析经济政策模拟 经济计划方法编制 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 投入额与产出额的确定方法 编制投投入产出表的推导法 2 2 4 2 4 2 2 2 2 2 2 2 2 2 2 4 6 2 6 2 2 4 4 总计 22 10 32 七、 主要参考书目 1. 夏明 著;刘起运 校.《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3 年。 2. 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年。 3. 刘起运等 编,《投入产出分析(第 2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 [美]列昂惕夫著,《投入产出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0 年。 5. 联合国统计局编,《投入产出表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 。 6. 唐伯宽主编,《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应用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 年。 7. 刘鸿熙、林贤郁编,《日本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简介》,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8 年 7 月。 8. 李强主编,《当代中国投入产出应用与发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年 10 月。 大纲修订人:刘照德 修订日期:2020 年 12 月 大纲审定者:刘照德 审定日期: 2020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