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78 工程科学学报,第43卷,第8期 图5为两个样品按照燃料电池启停环境进行 久性测试过程中除了铂颗粒的长大还发生了载 耐久性循环(模式二)测试前后的CV图.此耐久 体碳的腐蚀.模式二中ECSA下降速度小于模式 性的循环是在1.0到1.5 V vs RHE的高电位循环, 一中ECSA下降速度,说明在高电压下碳的腐蚀 首先,同样在0.7~0.8 V vs RHE电位下铂的还原 是导致样品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Nafion的 峰发生了右移,说明Pt颗粒变大,ECSA相应 存在并不能降低碳的腐蚀,甚至还有可能因自身 减小(图5(c))样品一和样品二的ECSA下降速 被腐蚀而增大碳的腐蚀速度,使得Pt颗粒的长大 度有所不同,在3×103~9×103循环阶段样品一 更快 ECSA的下降速度略快于样品二,在其他循环阶 图6为两种样品按模式二循环前后的LSV曲 段,两个样品ECSA的下降速度基本相同.同时, 线.2.7xI0次循环后,有Nafion时催化剂(样品 和模式一不同,经过模式二的循环耐久性测试之 一)的半波电势下降了5mV,而无Nafion时催化 后,样品一和样品二CV图的双电层电容(0.4~ 剂(样品二)半波电势下降了25mV,这说明模式二 0.7 V vs RHE区域)均变宽,这说明在模式二的耐 中Nafion的存在同样可以保持Pt的活性 (a) Sample 1 or(b) Sample 2 -1 -1 △E1n=5mV 2 △Ee=25mV- 2 .0 0 -3 -3 3×109 3×103 -6×103 -4 6×10 -4 2.7×109 2.7×10 -5 -5 02 0.40.60.8 1.0 0.2 0.40.60.8 10 E/V (vs RHE) E/V (vs RHE) 图6样品一(a)和样品二(b)经历0、3×103、9×103和2.7×10次循环后的LSV曲线 Fig.6 LSV curves of sample 1(a)and sample 2 (b)after 0,3x103,9x103,and 2.7x10 cycles 2.3 IL-TEM 3结论 为了进一步分析经过模式二耐久性测试前后 本文采用采用Nafion作为Ionomer,模拟燃料 催化剂的形貌和粒径变化情况42),对其进行了 电池真实的运行环境(模式一)和模拟燃料电池 相同位置透射电镜(L-TEM)研究,在金网上对样 启停环境(模式二)两种模式研究了含有Ionomer 品一(含Nafion)和样品二(不含Nafion)按模式二 (样品一)和不含Ionomer(样品二)的耐久性.结果 进行老化实验分析,测试条件1~1.5V下,500mVs, 发现: 2.7×10次循环,对催化剂相同位置在经历了 (1)在模式一的耐久性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生 2.7×10次循环前后进行电镜分析.图7(a)和 碳的腐蚀,Pt颗粒的长大是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 7(b)是样品一老化实验前后同一区域的TEM图, 要原因.Ionomer的存在延缓了Pt颗粒的长大、有 可以看到明显的铂颗粒长大和碳腐蚀.铂载体被 利于Pt活性的保持,延长了Pt催化剂的寿命. 腐蚀后,产生了严重的铂流失和团聚,铂颗粒的平 (2)在模式二的耐久性测试过程中,除了铂颗 均粒径从2.7nm增加到了3.76nm,如图7(c)和 粒的长大还发生了载体碳的腐蚀.在高电压下碳 7(d) 的腐蚀是导致样品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 图8(a)和8(b)是样品二老化实验前后同一区 Ionomer的存在并不能降低碳的腐蚀.模式二中 域的TEM图,同样可以看到明显的碳腐蚀和铂颗 Ionomer的存在同样可以保持Pt的活性,铂颗粒长 粒长大.铂颗粒的平均粒径从2.44nm增加到了 大的主要原因是碳的腐使蚀 4.19nm,如图8(c)和8(d). (3)利用L-TEM分析模式二耐久性测试前后 对比图7(a)~7(b)和图8(a)~8(b),未看到 样品,可以看到明显的铂颗粒长大和碳腐蚀.铂载 Nafion对碳腐蚀的保护作用.由于TEM的局限 体的腐蚀造成了铂的严重流失和团聚,样品一的 性,图7中的Nafion和碳灰度接近,难以区分. 铂颗粒平均粒径2.7nm增加到了3.76nm,样品二图 5 为两个样品按照燃料电池启停环境进行 耐久性循环(模式二)测试前后的 CV 图. 此耐久 性的循环是在 1.0 到 1.5 V vs RHE 的高电位循环, 首先,同样在 0.7~0.8 V vs RHE 电位下铂的还原 峰发生了右移 ,说 明 Pt 颗粒变大 , ECSA 相 应 减小(图 5( c) )样品一和样品二的 ECSA 下降速 度有所不同 , 在 3×103~ 9×103 循环阶段样品 一 ECSA 的下降速度略快于样品二,在其他循环阶 段,两个样品 ECSA 的下降速度基本相同. 同时, 和模式一不同,经过模式二的循环耐久性测试之 后,样品一和样品二 CV 图的双电层电容( 0.4~ 0.7 V vs RHE 区域)均变宽,这说明在模式二的耐 久性测试过程中除了铂颗粒的长大还发生了载 体碳的腐蚀. 模式二中 ECSA 下降速度小于模式 一中 ECSA 下降速度,说明在高电压下碳的腐蚀 是导致样品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 Nafion 的 存在并不能降低碳的腐蚀,甚至还有可能因自身 被腐蚀而增大碳的腐蚀速度,使得 Pt 颗粒的长大 更快. 图 6 为两种样品按模式二循环前后的 LSV 曲 线. 2.7×104 次循环后,有 Nafion 时催化剂(样品 一)的半波电势下降了 5 mV,而无 Nafion 时催化 剂(样品二)半波电势下降了 25 mV,这说明模式二 中 Nafion 的存在同样可以保持 Pt 的活性. −1 0 −2 −3 −4 −5 −6 J/(mA·cm−2 ) 0.2 0.4 0.6 0.8 1.0 E/V (vs RHE) (b) Sample 2 0 3×10 3 6×10 3 2.7×10 4 −1 0 −2 −3 −4 −5 −6 J/(mA·cm−2 ) 0.2 0.4 0.6 0.8 1.0 E/V (vs RHE) (a) Sample 1 ΔE1/2=5 mV ΔE1/2=25 mV 0 3×10 3 6×10 3 2.7×10 4 图 6    样品一 (a) 和样品二(b)经历 0、3×103、9×103 和 2.7×104 次循环后的 LSV 曲线 Fig.6    LSV curves of sample 1(a) and sample 2 (b) after 0, 3×103 , 9×103 , and 2.7×104 cycles 2.3    IL-TEM 为了进一步分析经过模式二耐久性测试前后 催化剂的形貌和粒径变化情况[24– 25] ,对其进行了 相同位置透射电镜(IL-TEM)研究,在金网上对样 品一(含 Nafion)和样品二(不含 Nafion)按模式二 进行老化实验分析,测试条件 1~1.5 V 下,500 mV·s–1 , 2.7×104 次 循 环 , 对 催 化 剂 相 同 位 置 在 经 历 了 2.7×104 次循环前后进行电镜分析 . 图 7( a) 和 7(b)是样品一老化实验前后同一区域的 TEM 图, 可以看到明显的铂颗粒长大和碳腐蚀. 铂载体被 腐蚀后,产生了严重的铂流失和团聚,铂颗粒的平 均粒径从 2.7 nm 增加到了 3.76 nm,如图 7( c)和 7(d). 图 8(a)和 8(b)是样品二老化实验前后同一区 域的 TEM 图,同样可以看到明显的碳腐蚀和铂颗 粒长大. 铂颗粒的平均粒径从 2.44 nm 增加到了 4.19 nm,如图 8(c)和 8(d). 对比图 7(a)~7(b)和图 8(a)~8(b),未看到 Nafion 对碳腐蚀的保护作用. 由于 TEM 的局限 性,图 7 中的 Nafion 和碳灰度接近,难以区分. 3    结论 本文采用采用 Nafion 作为 Ionomer,模拟燃料 电池真实的运行环境(模式一)和模拟燃料电池 启停环境(模式二)两种模式研究了含有 Ionomer (样品一)和不含 Ionomer(样品二)的耐久性. 结果 发现: (1)在模式一的耐久性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生 碳的腐蚀,Pt 颗粒的长大是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 要原因. Ionomer 的存在延缓了 Pt 颗粒的长大、有 利于 Pt 活性的保持,延长了 Pt 催化剂的寿命. (2)在模式二的耐久性测试过程中,除了铂颗 粒的长大还发生了载体碳的腐蚀. 在高电压下碳 的腐蚀是导致样品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 Ionomer 的存在并不能降低碳的腐蚀. 模式二中 Ionomer 的存在同样可以保持 Pt 的活性,铂颗粒长 大的主要原因是碳的腐蚀. (3)利用 IL-TEM 分析模式二耐久性测试前后 样品,可以看到明显的铂颗粒长大和碳腐蚀. 铂载 体的腐蚀造成了铂的严重流失和团聚,样品一的 铂颗粒平均粒径 2.7 nm 增加到了 3.76 nm,样品二 · 1078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8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