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24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p://w. yndxxh. ynu. edu.cn 第37卷 同常规栽培管理. 1.4数据分析采用 Excel2003,SPSs17.0, 供试土样养分质量比:全氮198g/kg,速效氮DPS7.05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 80.3mg/kg,速效磷43.3mg/kg,速效钾76.2mg/2结果与分析 kg,有效硅103.3mg/kg 2.1不同处理对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由表1可 12肥料处理于水稻生长拔节期,分别施用钾以看出,施钾肥量显著影响Ⅱ优838茎秆N2、N3 肥(0,75,125,175,225kg/hm2)和硅肥(0,60,120,和N4节间的抗倒伏性能;茎秆的抗折力随施用浓 180,240kg/hm2)处理,即每盆分别施用钾肥0,度增加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倒伏指数呈相反 1.25,2.08,2.92,375g;每盆施用硅肥0,1,2,3,4趋势除175kg/hm2处理外,钾肥处理均可以显著 g,每处理5盆 提高茎秆基部节间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其中125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各节间的抗折力分别比对 1.3.1茎秆物理性状的测定在水稻生长成熟前照提高9961%,81.71%,1119%;倒伏指数分别 10d,每处理随机选取代表性的主茎测量株高、各比对照降低60.08%,51.08%,5587%表明施用 节间长度、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节间基部至穗顶定浓度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 鲜重、基部节直径、基部节壁厚等. 施用硅肥处理后Ⅱ优838茎秆的抗折力和倒 基部第2节(N2)、第3节(N3)、第4节(N4)伏指数随施用浓度增加呈现相反的“单峰”趋势除 节间抗折力测定参照濑古秀生(的方法并加以改120kg/hm2处理的抗折力倒伏指数与对照相比均 进田间取样,保证茎秆完整,保留叶鞘、叶片和穗达到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处理差异不显著120k 并保持不失水将待测定的节间茎秆置于自制简易hm2处理的各基部节间抗折力比对照分别提高 测定器上,确保茎秆节间中点与测定器中心位置重134.90%,169.14%,158.12%;倒伏指数分别比对照 合(支点间距5cm),于中点处挂一个托盘,逐渐加降低58.96%,62.83%和61.65%,240kg/hm2处理效 入砝码,直至茎秆折断,此时砝码及托盘的质量换果最差,各节间抗倒伏性均明显弱于对照 算为重量即为该节间茎秆的抗折力(N) 2.2茎秆基部节间结构特征 按孙永健和濑古秀生的方法计算各节2.2.1不同施肥浓度对茎秆节间性状的影响由 间的秆型指数、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秆型指数=表2可见,随着施肥处理浓度的增加,茎秆节间延 茎秆外径(直径,cm)/秆长(节间长度,cm)×长,直径减小,茎壁厚度变薄,横截面积缩小,秆型 100%;弯曲力矩=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cm)×该指数降低施用钾肥后,75kg/hm2处理茎秆节间长 节间基部至穗顶鲜重量(N);倒伏指数=弯曲力度显著比对照变短6.30%,16.59%,12.79%;硅肥 矩/抗折力×100. 处理对茎秆N3、N4节间的作用显著,其中60kg/ 1.32茎秆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将主茎按各节间hm2处理最为明显施用125kg/hm2质量浓度钾肥 分别装袋,于105℃下杀青0.5h,再于80℃烘干处理对茎秆直径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减小 72h至恒重后用 PULVERISETTE14型可变速高速13.25%,10.03%,16.25%;施用硅肥处理茎秆各节 旋转粉碎机粉碎,过孔径0.180mm(80目)筛,备间直径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低施用 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参照FOSs公司F-量(60,120kg/hm2)节间直径大于对照,高施用量 berseeM61020/1021型纤维素测定仪的操作手(180,240kg/hm2)小于对照从茎壁厚度来看,低 册进行;灰分含量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钾(75kg/hm2)和高钾(225kg/hm2)处理的各节间 GBT26773—1993方法进行 壁厚明显大于其它处理;硅肥处理下的茎秆各节间 1.3.3茎秆解剖结构的测定成熟前10d取新鲜壁厚均大于对照,120kg/hm2处理的N2节间茎壁 材料,于茎秆节间中部切取0.3-0.5cm,先用10%厚度显著大于对照随着钾肥施用浓度的增加,茎 氢氟酸脱硅25d,再放到FAA固定液中保存,备秆节间横截面积呈现双峰变化趋势(125kg/hm2最 用,每份样品重复5次对样品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小,175kg/hm2最大),硅肥处理则呈明显下降的趋 进行橫切,在 Leica dm-300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势肥料处理后,茎秆N2节间秆型指数明显小于对 观察并显微照相用 Image- Pro plus6.0软件测量照,N3节间秆型指数低钾(75kg/hm2)和低硅(60 大、小维管束面积及韧皮部、木质部面积 kg/hm2)显著大于对照表明钾肥和硅肥对水稻茎同常规栽培管理. 供试土样养分质量比:全氮 1.98 g / kg,速效氮 80.3 mg / kg,速效磷 43. 3 mg / kg,速效钾 76. 2 mg / kg,有效硅 103.3 mg / kg. 1.2 肥料处理 于水稻生长拔节期,分别施用钾 肥(0,75,125,175,225 kg / hm 2 )和硅肥(0,60,120, 180,240 kg / hm 2 ) 处理,即每盆分别施用钾肥 0, 1.25,2.08,2.92,3.75 g;每盆施用硅肥 0,1,2,3,4 g,每处理 5 盆.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茎秆物理性状的测定 在水稻生长成熟前 10 d,每处理随机选取代表性的主茎测量株高、各 节间长度、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节间基部至穗顶 鲜重、基部节直径、基部节壁厚等. 基部第 2 节(N2)、第 3 节(N3)、第 4 节(N4) 节间抗折力测定参照濑古秀生[21] 的方法并加以改 进.田间取样,保证茎秆完整,保留叶鞘、叶片和穗 并保持不失水.将待测定的节间茎秆置于自制简易 测定器上,确保茎秆节间中点与测定器中心位置重 合(支点间距 5 cm),于中点处挂一个托盘,逐渐加 入砝码,直至茎秆折断,此时砝码及托盘的质量换 算为重量即为该节间茎秆的抗折力(N). 按孙永健[22] 和濑古秀生[21] 的方法计算各节 间的秆型指数、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秆型指数 = 茎秆外 径 ( 直 径, cm) / 秆 长 ( 节 间 长 度, cm) × 100%;弯曲力矩 = 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 cm) ×该 节间基部至穗顶鲜重量(N);倒伏指数 = 弯曲力 矩/ 抗折力×100. 1.3.2 茎秆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将主茎按各节间 分别装袋,于 105 ℃ 下杀青 0.5 h,再于 80 ℃ 烘干 72 h 至恒重后用 PULVERISETTE 14 型可变速高速 旋转粉碎机粉碎,过孔径 0.180 mm(80 目) 筛,备 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参照 FOSS 公司 Fi⁃ bertec TM M6 1020 / 1021 型纤维素测定仪的操作手 册 进 行; 灰 分 含 量 的 测 定 参 照 国 家 标 准 GB / T2677.3—1993 方法进行. 1.3.3 茎秆解剖结构的测定 成熟前 10 d 取新鲜 材料,于茎秆节间中部切取 0.3 ~ 0.5 cm,先用 10% 氢氟酸脱硅 25 d,再放到 FAA 固定液中保存,备 用,每份样品重复 5 次.对样品用常规石蜡切片法 进行横切,在 Leica DMI-3000 倒置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并显微照相.用 Image-Pro Plus 6.0 软件测量 大、小维管束面积及韧皮部、木质部面积. 1.4 数据分析 采 用 Excel 2003, SPSS 17. 0, DPS7.05 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 由表 1 可 以看出,施钾肥量显著影响Ⅱ优 838 茎秆 N2、N3 和 N4 节间的抗倒伏性能;茎秆的抗折力随施用浓 度增加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倒伏指数呈相反 趋势.除 175 kg / hm 2处理外,钾肥处理均可以显著 提高茎秆基部节间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其中 125 kg / hm 2处理效果最好,各节间的抗折力分别比对 照提高 99.61%,81.71%,111.97%;倒伏指数分别 比对照降低 60.08%,51.08%,55.87%.表明施用一 定浓度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 施用硅肥处理后Ⅱ优 838 茎秆的抗折力和倒 伏指数随施用浓度增加呈现相反的“单峰”趋势.除 120 kg / hm 2处理的抗折力、倒伏指数与对照相比均 达到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处理差异不显著.120 kg / hm 2处理的各基部节间抗折力比对照分别提高 134.90%,169.14%,158.12%;倒伏指数分别比对照 降低 58.96%,62.83%和 61.65%.240 kg / hm 2处理效 果最差,各节间抗倒伏性均明显弱于对照. 2.2 茎秆基部节间结构特征 2.2.1 不同施肥浓度对茎秆节间性状的影响 由 表 2 可见,随着施肥处理浓度的增加,茎秆节间延 长,直径减小,茎壁厚度变薄,横截面积缩小,秆型 指数降低.施用钾肥后,75 kg / hm 2处理茎秆节间长 度显著比对照变短 6.30%,16.59%,12.79%;硅肥 处理对茎秆 N3、N4 节间的作用显著,其中 60 kg / hm 2处理最为明显.施用 125 kg / hm 2质量浓度钾肥 处理对茎秆直径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减小 13.25%,10.03%,16.25%;施用硅肥处理茎秆各节 间直径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低施用 量(60,120 kg / hm 2 )节间直径大于对照,高施用量 (180,240 kg / hm 2 ) 小于对照.从茎壁厚度来看,低 钾(75 kg / hm 2 )和高钾(225 kg / hm 2 )处理的各节间 壁厚明显大于其它处理;硅肥处理下的茎秆各节间 壁厚均大于对照,120 kg / hm 2处理的 N2 节间茎壁 厚度显著大于对照.随着钾肥施用浓度的增加,茎 秆节间横截面积呈现双峰变化趋势(125 kg / hm 2最 小,175 kg / hm 2最大),硅肥处理则呈明显下降的趋 势.肥料处理后,茎秆 N2 节间秆型指数明显小于对 照,N3 节间秆型指数低钾(75 kg / hm 2 )和低硅(60 kg / hm 2 )显著大于对照.表明钾肥和硅肥对水稻茎 624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 / / www.yndxxb.ynu.edu.cn 第 37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