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理 90年 Bernstein提出膜学说,他用细胞表面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来说明生物电现象,为理解生物 电产生机理开创了正确途径。但此学说一直为得到实验证实。到本世四十年代 Hodgkin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 突进行实验才得到证实。 现己证明,细胞各种生物电现象的表现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 同情况下对这些带电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1.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Bernstein最先提出:第,细胞内外钾离子的不均分布。 第二,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可能是细胞保持内负外正极化状态的基础。 1)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衡,浓度差异大。 表2-1骨骼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内外(单位mmoL) 1550 4.0 39:1 145.0 l:12 1200 1:31.6 A(蛋白离子)1550 155:1 正常细胞在安靜时,胞内K>胞外,Na<胞外,离子流动趋势应谤是K趋向膜外,Na流向膜内。如果 时流动,最后膜内外电位差相等。 2)膜通透性——决定因素 现已查明:正常细胞静息时只对K+有种特殊通道,即只对K有通透性, 对Na和其它正负离子通透性都很低 因为膜内K>膜外K’,K顺浓度差移向膜外,而负离子不易透出,所以K外移使膜内变负,膜外变正 但是K移动到何时为止呢? 开始K外流,推动力量是膜两侧K浓度差>阻碍K外流电势能差。使K棦外流。但随着K外流多,膜 外“+”离子多,阻碍K外移电场力增多,最后达到平衡点,使膜两侧浓度差和电势差大小相等方向板,达 到电-化平衡。此时K+不能净移动,净通量为零。 膜两侧由于已外移K+(只占原有K极少部分)所造成的电位差,已稳定在某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 11 - (二) 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理 1902年Bernstein 提出膜学说,他用细胞表面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来说明生物电现象,为理解生物 电产生机理开创了正确途径。但此学说一直为得到实验证实。到本世纪四十年代Hodgkin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 突进行实验才得到证实。 现已证明,细胞各种生物电现象的表现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 同情况下对这些带电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1.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Bernstein最先提出:第一,细胞内外钾离子的不均衡分布。 第二,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可能是细胞保持内负外正极化状态的基础。 1) 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衡,浓度差异大。 表 2-1 骨骼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内/外 (单位mmol/L) K+ 155.0 4.0 39 :1 Na+ 12.0 145.0 1 : 12 CL- 3.8 120.0 1: 31.6 A-(蛋白离子) 155.0 __ 155 : 1 正常细胞在安静时,胞内K+ > 胞外,Na+< 胞外,离子流动趋势应该是K+趋向膜外, Na+流向膜内。如果 同时流动,最后膜内外电位差相等。 2) 膜通透性--------决定因素 现已查明:正常细胞静息时只对K+有一种特殊通道,即只对K+有通透性, 对 Na+和其它正负离子通透性都很低。 因为膜内K+>膜外 K+, K+顺浓度差移向膜外,而负离子不易透出,所以 K+ 外移使膜内变负,膜外变正。 但是 K+移动到何时为止呢? 开始 K+外流,推动力量是膜两侧K+浓度差 > 阻碍K+外流电势能差。使K+净外流。但随着K+外流多,膜 外“+”离子多,阻碍 K+外移电场力增多,最后达到平衡点,使膜两侧浓度差和电势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 到电-化平衡。此时K+不能净移动,净通量为零。 膜两侧由于已外移K+(只占原有K+极少部分)所造成的电位差,已稳定在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