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幼虫均能为害。主要以幼虫蛀害出土不久的谷子幼苗(从基部蛀入),并迅速造成枯心继之幼 苗枯死,受害严重的地区常常造成缺苗断垄,部分田块甚至毁种。 据我省研究,该虫蛾主要取食糜子。成虫大多从叶面取食叶肉,被害后糜叶残留表皮,形成白色 线状条斑,初龄幼虫钻入糜子心叶为害,受害植株最后形成白穗。 二、形态特征 成虫鞘翅上由点刻排列成纵行。各足基节及后足腿节黑褐色,其余为黄褐色;后足腿节膨大发 达,善于跳跃,沿突起的胫节端部有一列整齐的硬毛。 幼虫头部黑褐色,胴部白色,有褐色斑点:第一节上有大型黑斑一枚,各节背侧面均有排列不整 齐的淡黑色斑点。 三、生活史及习性 在我国北方发生1一3代。1代区:吉林、辽宁一带、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在会宁县,4月下旬 至5月上旬成虫出蛰,5月中旬至6月上旬至中产卵,6月中至下卵孵化,7月中旬出现蛹,8月上旬开始 羽化,9月进入越冬状态。2代区:山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一带越冬成虫5月上旬出现,6月中旬至7月 上旬为1代幼虫蛀谷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10月潜土越冬。3代区:河北衡水 越冬幼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1代幼虫为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盛 期。8月下旬为3代幼虫为害盛期,10月中、下可先后潜土越冬。 各地都以成虫潜于土缝、杂草、根际、枯叶以及土中越冬。 据吉林观察,越冬成虫以谷地最多。越冬部位多在0-5cm土层中。据甘肃研究,越冬场所以糜茬 地为主,占越冬成虫总数的77.48%:其次是杂草,特别是冰草丛生的地埂占13.37%,谷茬地占 7.01%,麦茬地仅占5.09%。成虫越冬入土的深度随秋季耕作情况而异,凡秋季耕翻过的地,越冬入土 深度以10-20cm为主,占越冬虫口的64.28%,5-10cm处占21.43%,0.5CM处占14.28%。秋季 未经梨翻或浅耕一遍的地块则越冬入土深度0-5cm为主,占73.41%,5-10cm处占20.4%,10-20cm 处仅占6.12%。 成虫越冬有群集的趋势,就地为害,就地进入越冬。 越冬成虫在我省中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活动,由于糜子未出苗,故均聚集于小麦及冰草上取 食,5月下旬至6月初转移到刚出苗的糜子地活动。成虫活泼,能飞善跳,白天活动。中午日烈或阴雨 时,大多潜于叶背、叶土块下静止。取食如前所述。 成虫产卵大多产于根际土壤中,多在5-15cm处。少数产于谷茎或叶鞘上或糜苗心叶及叶鞘缝隙 中,卵散产。卵期一般8-10天,成虫寿命很长。 幼虫孵化后,从接近植株基部蛀入为害。一般同株谷苗常可蛀入1-2头幼虫多至10余头。幼虫老 熟之后,入土做蛹室化蛹。蛹室一般在表土层3-4cm处,成虫羽化后,并不产卵继续取食9月中、下旬 开始入土越冬。 四、发生环境与粟茎跳甲的发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