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土壤碱性产生的原因,碱度的指标,改良措施;(5)土壤缓冲作用:土壤缓冲作用的概念、 表示方法、意义。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壤溶液的组成、浓度及影响浓度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类型、 产生的原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改良措施。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酸碱性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难点是土壤缓冲作用 实验与实践内容 土壤实验:土壤Ph值的测定 土壤全盐量的测定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土壤溶液的组成、浓度及影响浓度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类型、 产生的原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改良措施。自学时间1小时。 第八章土壤养分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土壤供肥性的含义,土壤 中养分的形态、含量 2、教学内容: (1)土壤供肥性的含义;(2)土壤养分形态和数量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壤供肥性的含义,、含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中养分的形态。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供肥性的含义,土壤中养分的形态、含量。自学时间1小时。 第九章土壤形成、分布、分类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五 大成土因素,土壤基本成土过程,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和土壤分类 2、教学内容 (1)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与土壤母质的形成:(2)土壤统一形成学说的内容:地质大循环 与生物小循环;土壤统一形成学说;自然土壤剖面的发育;(3)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 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4)土壤基本成土过程;(5)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区域性规律;(6)土壤分类: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世界土壤分 类状况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五大成土因素,土 壤基本成土过程,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和土壤分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五大成土因素,土(4) 土壤碱性产生的原因,碱度的指标,改良措施;(5) 土壤缓冲作用:土壤缓冲作用的概念、 表示方法、意义。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壤溶液的组成、浓度及影响浓度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类型、 产生的原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改良措施。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酸碱性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难点是土壤缓冲作用。 5、实验与实践内容: 土壤实验:土壤 Ph 值的测定 土壤全盐量的测定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土壤溶液的组成、浓度及影响浓度的因素;土壤酸碱性的类型、 产生的原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改良措施。自学时间 1 小时。 第八章 土壤养分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土壤供肥性的含义,土壤 中养分的形态、含量 2、教学内容: (1) 土壤供肥性的含义;(2)土壤养分形态和数量。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壤供肥性的含义,、含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中养分的形态。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供肥性的含义,土壤中养分的形态、含量。自学时间 1 小时。 第九章 土壤形成、分布、分类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五 大成土因素,土壤基本成土过程,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和土壤分类。 2、教学内容: (1) 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与土壤母质的形成;(2) 土壤统一形成学说的内容:地质大循环 与生物小循环;土壤统一形成学说;自然土壤剖面的发育;(3)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 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4) 土壤基本成土过程;(5) 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区域性规律;(6) 土壤分类: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世界土壤分 类状况。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五大成土因素,土 壤基本成土过程,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和土壤分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壤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土壤分布的规律性。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学习、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统一形成学说,五大成土因素,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