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等,只需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计算病情指数即可。在品种抗病性鉴定时,应以反应型为主, 附测普遍率和严重率。如反应型为免疫,可记为“0”:又如,反应型为中感,普遍率为30% 严重度最低5%,一般10%,最高30%,可记为35-1030-30。如果某免疫品种中只发现有个别病 叶或病秆,而且不能确定是否为混杂植株时,例如其反应型为中感,发病率极低,以T表示 严重率5%,则可记成0(315)。有时工作量太大,也可只记反应型。 4.药剂防治指标在病害有可能流行的情况下,条锈病的病叶率达2-3%、叶锈病的病叶率 达5-10%、秆锈病的病秆率达1-5%时,即应开始进行药剂防治。 (三)小麦赤霉病的调查 1.主要任务早春开始调査田间病菌动态,为判断当年病害能否流行提供依据:抽穗阶段调查 病害始发期及其病情增长率,以确定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2.调查方法 (1)病菌动态的检査:自早春气温回升开始,选择地势高燥和低洼潮湿、土面残留稻桩(或 玉米秆、豆秸、棉茬等)较多的麦田各一块。每田随机检査稻桩100丛(或其他基物100支), 记载子囊孢子形成日期及带菌丛率,直至小麦抽穗扬花时为止,并将调查结果记入表5内 表5麦类赤霉病病原动态调查表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残株基物名称 调查调查带菌带菌总支带菌带菌 子囊及子囊 庖子成熟情况 (2)穗期病情观测:小麦开始抽穗时,选择地势抵洼的早熟、感病麦田2-3块,每二、三天 调査一次,以掌握大田穗部发病始期。穗部开始发病后,在每块麦田的发病点上取200-400穗, 隔天调查记载一次病穗增长率,并将调查结果记入表6内。 表6麦类赤霉病病情增长调查表 调查田块 检查当日增加累计病 L当日发病 严重程度分级 日期类型品种育 穗数病新穗数穗数|新增%累计%|01 病愷\备注 3)药剂防治指标:齐穗至扬花期,如气温较常年高1-2℃,气象预报有连续降雨天气,病 穗始期早且增长速度快,即应组织防治。 3统计方法 (1)病穗率、病情指数统计公式见实验实习?。 (2)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发病部分占整个麦穗的1/4以下; 2级发病部分占整个麦穗的1/4-1/2; 3级发病部分占整个麦穗的1/2-3/4等,只需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计算病情指数即可。在品种抗病性鉴定时,应以反应型为主, 附测普遍率和严重率。如反应型为免疫,可记为“0”;又如,反应型 为中感,普遍率为 30%, 严重度最低 5%,一般 10%,最高 30%,可记为 3 5- 1030-30。如果某免疫品种中只发现有个别病 叶或病秆,而且不能确定是否为混杂植株时,例如其反应型 为中感,发病率极低,以 T 表示, 严重率 5%,则可记成 0(3 T 5)。有时工作量太大,也可只记反应型。 4.药剂防治指标 在病害有可能流行的情况下,条锈病的病叶率达 2—3%、叶锈病的病叶率 达 5—10%、秆锈病的病秆率达 1—5%时,即应开始进行药剂防治。 (三)小麦赤霉病的调查 1.主要任务 早春开始调查田间病菌动态,为判断当年病害能否流行提供依据;抽穗阶段调查 病害始发期及其病情增长率,以确定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2. 调查方法 (1)病菌动态的检查:自早春气温回升开始,选择地势高燥 和低洼潮湿、土面残留稻桩(或 玉米秆、豆秸、棉茬等)较多的麦田各一块。每田随机检查稻桩 100 丛(或其他基物 100 支), 记载子囊孢子形成日期及带菌丛率,直至小麦抽穗扬花时为止,并将调查结果记入表 5 内。 表 5 麦类赤霉病病原动态调查表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残株基物名称: 调查 日期 调查 丛数 带菌 丛数 带菌 丛率% 总支 数 带菌 支数 带菌 支率% 子囊及子囊 孢子成熟情况 (2)穗期病情观测:小麦开始抽穗时,选择地势抵洼的早熟、感病麦田 2—3 块,每二、三天 调查一次,以掌握大田穗部发病始期。穗部开始发病后,在每块麦田的发病点上取 200—400 穗, 隔天调查记载一次病穗增长率,并将调查结果记入表 6 内。 表 6 麦类赤霉病病情增长调查表 调查 日期 田块 类型 品种 生 育 期 检查 穗数 当日增加 病新穗数 累计病 穗数 当日发病率 严重程度分级 病情 指数 备注 新增% 累计% 0 1 2 3 4 (3)药剂防治指标:齐穗至扬花期,如气温较常年高 1—2℃,气象预报有连续降雨天气,病 穗始期早且增长速度快,即应组织防治。 3.统计方法 (1) 病穗率、病情指数统计公式见实验实习?。 (2)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0 级 无病; 1 级 发病部分占整个麦穗的 1/4 以下; 2 级 发病部分占整个麦穗的 1/4—1/2; 3 级 发病部分占整个麦穗的 1/2—3/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