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食品安全微生物指标。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微生物引起食品的污染及途径: (2)难点: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和途径,食品中细菌的数量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大肠菌 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霉菌对食品污染,霉菌及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0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14 0 三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6 0 四 微生物的代谢 4 0 五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4 0 六 微生物分子进化与分类学 2 0 七 微生物生态 2 0 八 微生物与食品酿造 0 九 免疫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 0 十 食品腐败与食品保藏 2 0 十一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0 0 总计 11章 40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食品微生物学》(第三版),何国庆,贾英民,丁立孝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2]《新编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张文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刘慧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董明盛,贾英民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5]《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吴祖芳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6]《食品微生物学》(第三版),江汉湖、董明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5) 食品安全微生物指标。 2.重、难点提示 (1) 重点:微生物引起食品的污染及途径; (2) 难点: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和途径,食品中细菌的数量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大肠菌 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霉菌对食品污染,霉菌及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0 二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14 0 三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6 0 四 微生物的代谢 4 0 五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4 0 六 微生物分子进化与分类学 2 0 七 微生物生态 2 0 八 微生物与食品酿造 2 0 九 免疫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 0 十 食品腐败与食品保藏 2 0 十一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0 0 总计 11 章 40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食品微生物学》(第三版),何国庆,贾英民,丁立孝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2]《新编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张文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刘慧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董明盛,贾英民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5]《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吴祖芳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6]《食品微生物学》(第三版),江汉湖、董明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