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一次讨论报告 关于互动用电的通信问题和对策 本次讨论组长:姚益剑 组员:许嘉轩黄森杨宇尘徐熙林 摘要:互动用电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之一,针对因互动用电方式而引入的信息 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展开研究。首先,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将互动用电方式下的 信息安全与广域环境下的电力信息安全进行定性比较,重点论述了二者在威胁产 生的客观条件、主观动机和事故后果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互动用电 的业务流程和高级量测体系的特点,从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信息安全需求 出发, 我们小组提炼出可用性评估、密钥管理和异常行为检测等3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互动用电;信息安全;风险;安全需求 问题分析: 我们小组经过两个小时的小组讨论,共总结出三个观点: 观点一:需要从互动用电的保密性出发。 保密性需求可以从互动用电的双方来分析。用户侧存在个人隐私问题,一些 用户不希望公开他们所使用的负荷数量、类型和其他信息,因此,智能电表的 计量数据需要保密,通过网络传输时也需要有合适的保密机制。运营商侧主要从 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一些重要的运行数据需要保密,同时也有责任来保障用户的 用电行为隐私 观点二:需要从互动用电的完整性需求出发。 完整性需求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安全需求,互动用电方式下这种需求 同样存在。计量数据和控制指令是AMI系统中传输的2类关键信息,必须防止 它们被篡改或伪造。对于智能电表,首先需要有能力对控制指令进行鉴别,判断 指令是否被篡改、伪造:其次,智能电表的物理保护未必完善,很难阻止对户外 电表的物理攻击,其存储芯片有可能被替换或修改,需要有及时的补救措施,防 止该电表在AMI系统中造成不良影响。用户网关需要传递对智能家电的控制指 令,也存在完整性需求,同时,由于用户网关部署的灵活性,有可能安装在连接 因特网的计算机上,加大了控制命令被篡改、伪造的风险。通信过程将遵循IE C61850体系,基于开放的TCP/IP来构建应用层协议,也需要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 观点三:需要从互动用电的可用性需求出发。 过去,自动抄表(AMR)系统的可用性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运营商在难以 获取计量数据时可以延迟获取,或通过估算的方法获取。但互动用电方式下, 量测值和控制指令需要实时或准实时地双向传输,对运营商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 的可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考虑特定信息不可用时,其对系统究竟有多大 影响,具体多大的延时是可以接受的。智能电表和用户网关的可用性,一方面要 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软、硬件故障,另一方面要考虑人为因素,如物理入 侵、网络入侵和拒绝服务攻击等的影响。通信系统的可用性不仅要考虑客观存在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一次讨论报告 关于互动用电的通信问题和对策 本次讨论组长:姚益剑 组员:许嘉轩 黄森 杨宇尘 徐熙林 摘要:互动用电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之一,针对因互动用电方式而引入的信息 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展开研究。首先,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将互动用电方式下的 信息安全与广域环境下的电力信息安全进行定性比较,重点论述了二者在威胁产 生的客观条件、主观动机和事故后果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互动用电 的业务流程和高级量测体系的特点,从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信息安全需求 出发, 我们小组提炼出可用性评估、密钥管理和异常行为检测等3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互动用电;信息安全;风险;安全需求 问题分析: 我们小组经过两个小时的小组讨论,共总结出三个观点: 观点一:需要从互动用电的保密性出发。 保密性需求可以从互动用电的双方来分析。用 户侧存在个人隐私问题,一些 用户不希望公开他们 所使用的负荷数量、 类型和其他信息,因此,智能电表的 计量数据需要保密,通过网络传输时也需要有合适的保密机制。运营商侧主要从 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一些重要的运行数据需要保密,同时也有责任来保障用户的 用电行为隐私 观点二:需要从互动用电的完整性需求出发。 完整性需求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安全需求,互动用电方式下这种需求 同样存在。计量数据和控制指令是AMI系统中传输的2类关键信息,必须防止 它们被篡改或伪造。对于智能电表,首先需要有能力对控制指令进行鉴别,判断 指令是否被篡改、伪造;其次,智能电表的物理保护未必完善,很难阻止对户外 电表的物理攻击,其存储芯片有可能被替换或修改,需要有及时的补救措施,防 止该电表在AMI系统中造成不良影响。用户网关需要传递对智能家电的控制指 令,也存在完整性需求,同时,由于用户网关部署的灵活性,有可能安装在连接 因特网的计算机上,加大了控制命令被篡改、伪造的风险。通信过程将遵循IE C61850体系,基于开放的TCP/IP来构建应用层协议,也需要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 观点三:需要从互动用电的可用性需求出发。 过去,自动抄表(AMR) 系统的可用性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运营商在难以 获取计量数据时可以延迟 获取,或通过估算的方法获取 。但互动用电方式下, 量测值和控制指令需要实时或准实时地双向传输,对运营商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 的可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考虑特定信息不可用时,其对系统究竟有多大 影响,具体多大的延时是可以接受的。智能电表和用户网关的可用性,一方面要 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软、硬件故障,另一方面要考虑人为 因素, 如物理入 侵、网络入侵和拒绝服务攻击等的影响。通信系统的可用性不仅要考虑客观存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