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统购统销体制的经济学內涵 建国初粮食危机是暂时性的,但是带来的制度变迁影响则延 续了几十年。事后人们可能比历史当时人更好地理解历史变 动的真实含义。现在我们观察,可以看到统购统销是国家工 业化模式内在矛盾展开的产物。 第一、在实物分配形态上,统购统销反应了农民自我消费 倾向与国家工业化需要在粮食和农产品总量分配上的矛盾。 以粮食为例,1952年粮食总产是3278亿斤,即便全部由乡 村人口消费不过人均651斤。乡村用粮主要有四项:口粮、 种粮、耕畜和家禽家畜的饲料粮、家庭副业原料用粮(豆付、 米酒等副食品和佐餐饮料用粮),人均650左右消费,仍是 比较低的消费水平。然而,从国家工业化立场看,城市人口 需要口粮、工业建设需要粮食原料、需要大量粮食出口换汇 进口机器设备等。低劳动生产率约束条件下,总量紧张带来 的矛盾,促使国家利用全能主义的权威,诉诸行政手段从农 村获得足够数量粮食。9 三、统购统销体制的经济学内涵 建国初粮食危机是暂时性的,但是带来的制度变迁影响则延 续了几十年。事后人们可能比历史当时人更好地理解历史变 动的真实含义。现在我们观察,可以看到统购统销是国家工 业化模式内在矛盾展开的产物。 第一、在实物分配形态上,统购统销反应了农民自我消费 倾向与国家工业化需要在粮食和农产品总量分配上的矛盾。 以粮食为例,1952 年粮食总产是 3278 亿斤,即便全部由乡 村人口消费不过人均 651 斤。乡村用粮主要有四项:口粮、 种粮、耕畜和家禽家畜的饲料粮、家庭副业原料用粮(豆付、 米酒等副食品和佐餐饮料用粮),人均 650 左右消费,仍是 比较低的消费水平。然而,从国家工业化立场看,城市人口 需要口粮、工业建设需要粮食原料、需要大量粮食出口换汇 进口机器设备等。低劳动生产率约束条件下,总量紧张带来 的矛盾,促使国家利用全能主义的权威,诉诸行政手段从农 村获得足够数量粮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