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译文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D(D中的“登”是丰收的意思,今天的成语“五谷丰登”仍保留此意。) 2、A(A中的“并”都是通“傍”,依靠,沿着的意思。而B中前一个“罢”是 使动,使疲惫,后一个“罢”是罢了,作罢。C中前一个“至于”古今相同,后 个“至于”是“到了……”,D中前一个“于是”是“这时候”,后一个“于 是”和今天相同 3、C(A中前一个“而”指的转折关系,后一个“而”是承接关系B中的前一个 “以”是来,后一个“以”表示方位的界限。D中前一个“于”表示在,后一个 “于”表示比) 4、D(今:如果;回:回环;拟:比) 5、D(A因而;因为B用;表目的,来C比;对于) 6、①现在如果凿穿褒斜道,少山坂坡路,近四百里;而且褒水与沔水相通,斜 水与渭水相通,都能通行漕船。 ②这样,汉中的粮食边可以运来,山东的粮食从沔水而上没有险阻,比经砥柱 漕运方便。 7.B名:动词,称名。 8.D均为副词,“于是”。A.①代词,指“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 负”;②副词,表推测,“大概”。B.①介词,表原因,“由于”;②连词,表 目的,“来”。C.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9.B①是说他乐于助人,④是说他重视人才,⑥是说他迎合皇上。 10.C前后无因果关系 11.D“翟公与郑庄”不是对比 12.(1)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 反,况且是一般人呢! 河渠书 2006年12月11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参考课下注释,依靠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 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 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 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译文: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D(D 中的“登”是丰收的意思,今天的成语“五谷丰登”仍保留此意。) 2、A(A 中的“并”都是通“傍”,依靠,沿着的意思。而 B 中前一个“罢”是 使动,使疲惫,后一个“罢”是罢了,作罢。C 中前一个“至于”古今相同,后 一个“至于”是“到了……”,D 中前一个“于是”是“这时候”,后一个“于 是”和今天相同) 3、C(A 中前一个“而”指的转折关系,后一个“而”是承接关系 B 中的前一个 “以”是来,后一个“以”表示方位的界限。D 中前一个“于”表示在,后一个 “于”表示比) 4、D(今:如果;回:回环;拟:比) 5、D(A 因而;因为 B 用;表目的,来 C 比;对于) 6、①现在如果凿穿褒斜道,少山坂坡路,近四百里;而且褒水与沔水相通,斜 水与渭水相通,都能通行漕船。 ②这样,汉中的粮食边可以运来,山东的粮食从沔水而上 没有险阻,比经砥柱 漕运方便。 7.B 名:动词,称名。 8.D 均为副词,“于是”。A.①代词,指“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 负”;②副词,表推测,“大概”。B.①介词,表原因,“由于”;②连词,表 目的,“来”。C.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9.B ①是说他乐于助人,④是说他重视人才,⑥是说他迎合皇上。 10.C 前后无因果关系 11.D “翟公与郑庄”不是对比 12.(1)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 反,况且是一般人呢! 河渠书 2006 年 12 月 11 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参考课下注释,依靠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 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 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 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