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因际经济学 5.需求偏好产生的国际贸易 机会成本递增时,即使两国供给状况完全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对两种商品的偏 好不同,造成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就存在通过贸易共同获 利的可能,也就会产生国际贸易 如由于需求偏好不同,中国人喜欢大米,美国人喜欢面食。双方没有贸易时,中国人 根据需求多种大米,甚至不适合的土地上种植,而美国人得多种小麦,把本来应该用来种大 米的土地改种小麦,中国的大米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较高,麦的相对价格低;美国正相反, 大米相对便宜而小麦的成本价格高。 两国大米和小麦市场价格的差异引起商人对利润的兴趣,产生贸易可能性。美国会增 加成本较低的大米生产向中国出口换取小麦:中国不必在旱地改种水稻,而有效地生产小麦 于美国的大米进行交换。贸易和分工的结果使两国中美两国的小麦和大米的消费量都增加 了,达到了超出自己生产能力的新水平。 中国美国 小麦 、相互需求理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从生产的社会分工入手建立和发展其国际贸易理论的 构成了基本完善的理论体系。因为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国际分工的起因 与条件。在国际分工的前提下,各国根据分工组织生产,在国际社会中形成生产的专一性与 社会消费需求多样性的局面,要求市场通过交换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市场上就形成了供给 与需求。存在供求关系不一定会发生贸易,供求关系必须给从事贸易的商人带来一定的利润 才能发生国际贸易。斯密和李嘉图直接从国际分工来研究国际贸易,跳过对市场供求的分析 也没有提及给商人带来利润的发生贸易的重要条件。穆勒则舍弃对国际分工及其原因的分 析,试图从供求状况来说明国际贸易的交换价值和交换比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说明了 两国的国际贸易动因是各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以及差异的范围,但并未明确各国如何确定 交换比率。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解决了这一问题 參约翰·穆勒(1806-1873)是作为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承前启后的经济学家 他将斯密、李嘉图及马尔萨斯的学说进行了总结,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学术界享 有非常高的地位。约翰·穆勒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和贸易条件理论 观点 两国贸易过程中,商品价值经过自行调整,使需求等于供给,一方的全部商品供给能力 构成了另一方的全部商品需求能力,一方的需求等于另一方的供给。相互需求强度决定 国际贸易比例,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决定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国际交换比 例介于此上下限之间。外贸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所得利益越少,越接 近对方国家国内的交换比例,所得利益越多 马歇尔(1842-1924)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经济学原理》、《货币、信用与商 第3页共6页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下) 第 3 页 共 6 页 5.需求偏好产生的国际贸易 机会成本递增时,即使两国供给状况完全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对两种商品的偏 好不同,造成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就存在通过贸易共同获 利的可能,也就会产生国际贸易。 如由于需求偏好不同,中国人喜欢大米,美国人喜欢面食。双方没有贸易时,中国人 根据需求多种大米,甚至不适合的土地上种植,而美国人得多种小麦,把本来应该用来种大 米的土地改种小麦,中国的大米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较高,麦的相对价格低;美国正相反, 大米相对便宜而小麦的成本价格高。 两国大米和小麦市场价格的差异引起商人对利润的兴趣,产生贸易可能性。美国会增 加成本较低的大米生产向中国出口换取小麦;中国不必在旱地改种水稻,而有效地生产小麦 于美国的大米进行交换。贸易和分工的结果使两国中美两国的小麦和大米的消费量都增加 了,达到了超出自己生产能力的新水平。 大米 中国 美国 S’ S C S’ S 0 小麦 二、相互需求理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从生产的社会分工入手建立和发展其国际贸易理论的, 构成了基本完善的理论体系。因为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国际分工的起因 与条件。在国际分工的前提下,各国根据分工组织生产,在国际社会中形成生产的专一性与 社会消费需求多样性的局面,要求市场通过交换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市场上就形成了供给 与需求。存在供求关系不一定会发生贸易,供求关系必须给从事贸易的商人带来一定的利润 才能发生国际贸易。斯密和李嘉图直接从国际分工来研究国际贸易,跳过对市场供求的分析, 也没有提及给商人带来利润的发生贸易的重要条件。穆勒则舍弃对国际分工及其原因的分 析,试图从供求状况来说明国际贸易的交换价值和交换比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说明了 两国的国际贸易动因是各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以及差异的范围,但并未明确各国如何确定 交换比率。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解决了这一问题。  约翰·穆勒(1806-1873)是作为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承前启后的经济学家, 他将斯密、李嘉图及马尔萨斯的学说进行了总结,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学术界享 有非常高的地位。约翰·穆勒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和贸易条件理论。  观点: 两国贸易过程中,商品价值经过自行调整,使需求等于供给,一方的全部商品供给能力 构成了另一方的全部商品需求能力,一方的需求等于另一方的供给。相互需求强度决定 国际贸易比例,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决定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国际交换比 例介于此上下限之间。外贸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所得利益越少,越接 近对方国家国内的交换比例,所得利益越多。  马歇尔(1842-1924)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经济学原理》、《货币、信用与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