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逼”的“苦”,换来了发展的“甜”。2004年,浙江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29.7%,而万元能耗却比上 一年下降10.%。随着时间推移,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酷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意识到, 新一轮宏观调控无疑是一个引发“效能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4年来的实践显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这一成就来之不 易,应该归功于宏观调控。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牢牢驾驭经济全局,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沿着正确的航道 稳健前行 新挑战、新认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央审时度势,冷静抉择,牢牢驾驭经济全局:本轮 宏观调控,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新考验:中国人均GDP己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这一新的关键时期既是“黄 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 复杂、更突出 2003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四高一多” 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 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再也 不能走下去了。特别是2004年初,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势 头已经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和各种参数变量越来越复杂。 在这轮投资热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力量。而在各地经济增长中,也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和合理因素并 存的现象 复杂的局面带来了认识上的分歧:有人认为,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应该让市场机制自动发挥调节 作用,没有必要再进行调控:有人认为,经济尚未过热,通胀没有出现,调控会不会影响增长? 究竟要不要调控?怎么调控?正是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果 断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判断。会议强调, 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2004年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 问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 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2004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经济形势。一系列内容实 力度大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 2004年的春天,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铁本事件在全国产生了强大 的“冲击波”,“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成为各级干部思考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变化和波动总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济持续增长时间的长短和波动程度的大 小,不仅取决于市场因素,也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政府的调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认为,我国以往经济波动中经常出现的“大起大落” 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波动规律,没有及时防止“大起”,而是等到经济陷于全面过热而难 以为继时,才不得不进行被动调整 实践越来越清晰地传达了这一点一——宏观调控将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情。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宏观调控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操作步骤、松紧 力度和实施重点 新探索、新经验:宏观调控六大基本经验凸显了中央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超能力:加强和改 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我国经济总量的放大和结构、体制、增长方式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这就对宏观调控提出了很高 要求。逼”的“苦”,换来了发展的“甜”。2004 年,浙江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 29.7%,而万元能耗却比上 一年下降 10.7%。随着时间推移,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酷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意识到, 新一轮宏观调控无疑是一个引发“效能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4 年来的实践显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这一成就来之不 易,应该归功于宏观调控。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牢牢驾驭经济全局,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沿着正确的航道 稳健前行。 新挑战、新认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央审时度势,冷静抉择,牢牢驾驭经济全局;本轮 宏观调控,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新考验:中国人均 GDP 已跨入 1000 美元的门槛,这一新的关键时期既是“黄 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 复杂、更突出…… 2003 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 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再也 不能走下去了。特别是 2004 年初,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势 头已经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和各种参数变量越来越复杂。 在这轮投资热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力量。而在各地经济增长中,也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和合理因素并 存的现象。 复杂的局面带来了认识上的分歧:有人认为,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应该让市场机制自动发挥调节 作用,没有必要再进行调控;有人认为,经济尚未过热,通胀没有出现,调控会不会影响增长? 究竟要不要调控?怎么调控?正是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果 断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事实上,早在 2003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判断。会议强调, 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2004 年 4 月 26 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 问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 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2004 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经济形势。一系列内容实、 力度大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 2004 年的春天,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铁本事件在全国产生了强大 的“冲击波”,“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成为各级干部思考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变化和波动总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济持续增长时间的长短和波动程度的大 小,不仅取决于市场因素,也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政府的调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认为,我国以往经济波动中经常出现的“大起大落”, 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波动规律,没有及时防止“大起”,而是等到经济陷于全面过热而难 以为继时,才不得不进行被动调整。 实践越来越清晰地传达了这一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情。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宏观调控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操作步骤、松紧 力度和实施重点。 新探索、新经验:宏观调控六大基本经验凸显了中央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超能力;加强和改 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我国经济总量的放大和结构、体制、增长方式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这就对宏观调控提出了很高 要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