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人的一只眼球内约有12000万个视杆细胞和700万个视锥细胞。在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 胞,无视杆细胞,在中央凹的边缘才开始有视杆细胞,再向外,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锥细胞 则逐渐减少」 (2)双极细胞(bipolar cell):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纵向联络神经元,胞体位于内 核层。外侧的树突伸入外网层,与视细胞内侧突形成突触;内侧的轴突伸入内网层,与节细胞 的树突形成突触(图18-7)。双极细胞可分两类:一类为侏儒双极细胞(midget bipolar cl),其树突只与一个视锥细胞形成突触,其轴突也只与一个节细胞的树突建立突触;另 类双极细胞的树突可与多个视锥细胞或视杆细胞形成突触(图18·7) (3)节细胞((ganglion cell):是长轴突的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直径10~30μm,位 于节细胞层,多排列成单行。树突伸入内网层,与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形成突 触。轴突构成视神经纤维层,并向眼有球后极汇集形成视神经穿出眼球。节细胞也分两类: 类为胞体较小的侏儒节细胞(midget ganglion cell),只接受单一的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的信 息,这种一对一的通路能精确地传导礼觉;另一类为胞体较大的弥散节细胞(diffuse ganglion cell),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图18-7) (4)水平细胞(horizontal cell)、无长突细胞(amacrine cell)和网间细胞 (interplexiform cell)(图18-7):这三种细胞均为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环路的组成。水 平细胞的胞体位于内核层的外侧份,发出许多水平走向的分支伸入外网层的内侧份,与视杆细 胞、双极细胞及网间细胞形成突触。相邻的水平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无长突细胞的胞体较双 极细胞大,呈烧瓶形,在内核层的内侧份排成2~3行,其突起兼有树突和轴突的特点,在内网 层内与双极细胞的轴突、节细胞及网间细胞的突起形成突触。网间细胞数量较少,胞体位于无 长突细胞之间,突起在内、外网状层中广泛伸展,与无长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网间细 胞主要是从内网层接受信息,传送至外网层,因此是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送至外网层,因此 是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递的一条离心性反馈调节通路。 视网膜的神经递质:视网膜内的化学性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和神调质,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 和抑制性两类。视细胞和双极细胞放的兴奋性递质,主要是酸性氨基酸(L~谷氨酸,L~天冬 氨酸)。水平细胞放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GABA)。无长突细胞既有胆碱能型,又有GABa 能型,此外,还有单胺类和肽类递质。网间细胞的递质主要是多巴胺。 视网膜内的胶质细胞主要是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neuroglia cell),又称米勒细胞 (Maller cell)。细胞长而不规则,突起为叶片状,分布于神经元之间,胞体位于内核层,细 胞外侧突末端常膨大分叉,在神经纤维层内表面相互连接成内界膜(图18·7)。放射状胶质 细胞具有营养、支持、绝缘和保护作用。视网膜内还有一些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 胶质细胞等。 光镜观察眼球HE染色切片,视网膜自外向内可分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杆视锥层 (layer of rods and cones),由视杆和视锥组成,故又称感光层;③外界膜(outer limiting membrane),由Muller细胞外侧端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形成;④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由两种视细胞含核的胞体部组成;⑤外网层(outer plexiform layer),由视细胞的 人的一只眼球内约有12000万个视杆细胞和700万个视锥细胞。在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 胞,无视杆细胞,在中央凹的边缘才开始有视杆细胞,再向外,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锥细胞 则逐渐减少。 (2)双极细胞(bipolar cell):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纵向联络神经元,胞体位于内 核层。外侧的树突伸入外网层,与视细胞内侧突形成突触;内侧的轴突伸入内网层,与节细胞 的树突形成突触(图18-7)。双极细胞可分两类:一类为侏儒双极细胞(midget bipolar cell),其树突只与一个视锥细胞形成突触,其轴突也只与一个节细胞的树突建立突触;另一 类双极细胞的树突可与多个视锥细胞或视杆细胞形成突触(图18-7)。 (3)节细胞(ganglion cell):是长轴突的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直径10~30μm,位 于节细胞层,多排列成单行。树突伸入内网层,与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形成突 触。轴突构成视神经纤维层,并向眼有球后极汇集形成视神经穿出眼球。节细胞也分两类:一 类为胞体较小的侏儒节细胞(midget ganglion cell),只接受单一的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的信 息,这种一对一的通路能精确地传导礼觉;另一类为胞体较大的弥散节细胞(diffuse ganglion cell),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图18-7) ( 4 ) 水 平 细 胞 ( horizontal cell ) 、 无 长 突 细 胞 ( amacrine cell ) 和 网 间 细 胞 (interplexiform cell)(图18-7):这三种细胞均为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环路的组成。水 平细胞的胞体位于内核层的外侧份,发出许多水平走向的分支伸入外网层的内侧份,与视杆细 胞、双极细胞及网间细胞形成突触。相邻的水平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无长突细胞的胞体较双 极细胞大,呈烧瓶形,在内核层的内侧份排成2~3行,其突起兼有树突和轴突的特点,在内网 层内与双极细胞的轴突、节细胞及网间细胞的突起形成突触。网间细胞数量较少,胞体位于无 长突细胞之间,突起在内、外网状层中广泛伸展,与无长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网间细 胞主要是从内网层接受信息,传送至外网层,因此是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送至外网层,因此 是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递的一条离心性反馈调节通路。 视网膜的神经递质:视网膜内的化学性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和神调质,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 和抑制性两类。视细胞和双极细胞放的兴奋性递质,主要是酸性氨基酸(L-谷氨酸,L-天冬 氨酸)。水平细胞放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GABA)。无长突细胞既有胆碱能型,又有GABa 能型,此外,还有单胺类和肽类递质。网间细胞的递质主要是多巴胺。 视网膜内的胶质细胞主要是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neuroglia cell),又称米勒细胞 (Müller cell)。细胞长而不规则,突起为叶片状,分布于神经元之间,胞体位于内核层,细 胞外侧突末端常膨大分叉,在神经纤维层内表面相互连接成内界膜(图18-7)。放射状胶质 细胞具有营养、支持、绝缘和保护作用。视网膜内还有一些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 胶质细胞等。 光镜观察眼球HE染色切片,视网膜自外向内可分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杆视锥层 (layer of rods and cones),由视杆和视锥组成,故又称感光层;③外界膜(outer limiting membrane ) , 由 Müller 细 胞 外 侧 端 之 间 的 连 接 复 合 体 形 成 ; ④ 外 核 层 ( outer nuclear layer),由两种视细胞含核的胞体部组成;⑤外网层(outer plexiform layer),由视细胞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