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资料四 1.于春海.《易经》:君子的人生指南一一读《易经》东疆学刊第24卷第3期2007年7月 2陈炎.《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 6期 3邹卫.《易经》卜辞与殷周时期的伦理思想.2010年7月第30卷第4期河北学刊 4于花兰《易经》乾卦中蕴含的人生定位的哲理大江周刊(论坛) DAJIANG WEEKLY20103) 5郑吉雄论《易经》中的饮食与婚配之道周易研究 STUDIES OF ZHOUYI2008(4) 6.曾仕强周易与人生.文化博览 7.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8.朱邦复。《易经明道录》之六十四卦解说[DB(htp/wwcs8. cn/book/8576html) 9丹明子(编著).易经的永恒真理[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10.谭德贵.学易经用易经[M九州出版社,2008 11贾志岱,张毅.易经与当代企业家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12.罗中昌.《易经》哲学思想的混沌性刍议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13.杨晖;胡艺丹.试论《易经》的“变易”观念船山学刊2011.01 14.许锦民.《易经》爻辞的心理暗示功能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01 15.张文俊.《周易》德性伦理思想研究.东南大学.2008 16.曹振华.《周易》卦爻辞诗歌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 17.石夷.《周易》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2 18.吴锐彬,陈奕樑.《易经》对中医预防思想之影响的探讨.中医研究,第18卷,2005年5 月第5期.58-59 19.邢彦玲.《易经》管理决策模式分析.齐鲁学刊.2007年第2期.45-47 20.耿成鹏,胡艳.《易经》美学思想放谈.《长江论坛》2006年第4期.61-64 21韦华伟.《易经》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经营者 EXECUTIVE2006年9月.86 22.曾仕强.《易经》与人生.文化博览.2007年7月.12-15 23安民.《易经》与中国古典美学》.宁夏社会科学.1994年第二期45-50 24张以宽。《易经》哲理与现代财务.会计之友.2005年第2期.4-6 25于春海。《易经》中的现实与现世观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第34卷 8-10 26高天雷,史清泉.论《易经》与唯物主义辩证法哈尔宾学院学报.第23卷第6期2002 年六月.106-107 27郑吉熊.论《易经》中的饮食和婚配之道.周易研究.2008年第4期.71-78 28李玉昆.试谈《易经》的文学价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48-52 29.许锦民.《易经》爻辞的心理暗示功能.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1 30.王子科.《易经》的天人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1.王周谊;张祥平.从《易经》语言看中华先民的思维特征.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6 32.程林盛从《易经》看“象征理论”.青海民族研究.2010-3 33.刘涛浅谈《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陇东学院学报.2010-4 34.高倩.《乾》卦与尼采之美学精神比较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5.刘体胜晚明陈士元易学思想探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6.肖满省明代福建易学述要东南学术2010-5 37.陈隆予论《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动因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8.胡祥云,《易经》占断之辞的人生智慧毕节学院学报2010-6 39.张静从《左传》和《易传》的解《易》模式看《易》象的生成一一兼论经传关系,周易资料四: 1.于春海.《易经》:君子的人生指南——读《易经》.东疆学刊第 24 卷第 3 期 2007 年 7 月 2.陈炎.《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6 期 3.邹卫.《易经》卜辞与殷周时期的伦理思想.2010 年 7 月第 30 卷第 4 期河北学刊 4.于花兰《易经》乾卦中蕴含的人生定位的哲理 . .大江周刊(论坛)DAJIANG WEEKLY2010(3) 5.郑吉雄.论《易经》中的饮食与婚配之道.周易研究 STUDIES OF ZHOUYI 2008(4) 6.曾仕强.周易与人生.文化博览 7. 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8. 朱邦复. 《易经明道录》之六十四卦解说 [DB](http://www.ccs8.cn/book/8576.html) 9.丹明子(编著). 易经的永恒真理[M].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10.谭德贵. 学易经 用易经[M].九州出版社,2008 11.贾志岱,张毅. 易经与当代企业家[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12. 罗中昌.《易经》哲学思想的混沌性刍议.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13. 杨晖; 胡艺丹. 试论《易经》的“变易”观念.船山学刊.2011 .01 14. 许锦民.《易经》爻辞的心理暗示功能.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01 15. 张文俊.《周易》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东南大学. 2008 16. 曹振华. 《周易》卦爻辞诗歌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7. 石夷.《周易》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6.02 18.吴锐彬, 陈奕樑. 《易经》对中医预防思想之影响的探讨. 中医研究, 第 18 卷, 2005 年 5 月 第 5 期. 58-59 19.邢彦玲. 《易经》管理决策模式分析. 齐鲁学刊. 2007 年第 2 期. 45-47 20.耿成鹏, 胡艳. 《易经》美学思想放谈. 《长江论坛》 2006 年第 4 期. 61-64 21.韦华伟. 《易经》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经营者 EXECUTIVE 2006 年 9 月. 86 22.曾仕强. 《易经》与人生. 文化博览. 2007 年 7 月. 12-15 23.安民. 《易经》与中国古典美学》. 宁夏社会科学. 1994 年第二期. 45-50 24.张以宽. 《易经》哲理与现代财务. 会计之友. 2005 年第 2 期. 4-6 25.于春海. 《易经》中的现实与现世观.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年 3 月第 34 卷. 8-10 26.高天雷, 史清泉. 论《易经》与唯物主义辩证法. 哈尔宾学院学报. 第 23 卷第 6 期 2002 年六月. 106-107 27.郑吉熊. 论《易经》中的饮食和婚配之道. 周易研究. 2008 年第 4 期. 71-78 28.李玉昆. 试谈《易经》的文学价值.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 48-52 29. 许锦民. 《易经》爻辞的心理暗示功能.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1 30. 王子科.《易经》的天人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31. 王周谊; 张祥平. 从《易经》语言看中华先民的思维特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6 32. 程林盛.从《易经》看“象征理论”. 青海民族研究.2010-3 33. 刘涛.浅谈《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陇东学院学报.2010-4 34. 高倩《乾》卦与尼采之美学精神比较研究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 35. 刘体胜.晚明陈士元易学思想探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36. 肖满省.明代福建易学述要.东南学术.2010-5 37. 陈隆予.论《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动因.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8. 胡祥云.《易经》占断之辞的人生智慧.毕节学院学报.2010-6 39. 张静.从《左传》和《易传》的解《易》模式看《易》象的生成——兼论经传关系.周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