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 要基础。发展工业,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另一方面是要建设新的工业。国 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49年为34.2%,1952年为56%。与私营 工业相比,国营工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不仅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在劳动生 产率等方面,国营企业也优于私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首 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并依据需要和可能改建、扩建这些工业。建 设新的工业,首先和主要的,也是要发展国营工业。因为在中国,私人是没有能力投资 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的那种大型工业企业的。只有国家才有能力来 做这件事。中国的经济虽然落后,但它是一个大国,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后,国家掌握了 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搞建设。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 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的。这就是说,工业建设的发展,首先 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 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中国 的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 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这些工业,大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 动生产率很低。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统计,雇工在500人以上的工厂只占0.1%,69.7% 的工厂只有不到10个工人,79.1%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虽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技 术设备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但为数不多。不能设想,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一 个时期资本主义自身的独立发展,中国就可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应当说,原有的资本 主义工业企业也是中国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这些企业的设 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资金不足,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十分有限。为了改变 这种情况,就必须在这些企业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按照国家的需要 增加生产,培养技术人才,积累资金。而要如此,就必须对这些企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改造。实际上,私人资本主义在依靠国家和国营经济帮助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的过程中, 逐步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本身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与政府 国营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特别是1952年上半年的“五反”(反行贿、反偷漏税 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更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资 本主义工商业不仅需要进一步改组,而且需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逐步改造为 促使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 要基础。发展工业,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另一方面是要建设新的工业。国 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49 年为 34.2%,1952 年为 56%。与私营 工业相比,国营工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不仅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在劳动生 产率等方面,国营企业也优于私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首 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并依据需要和可能改建、扩建这些工业。建 设新的工业,首先和主要的,也是要发展国营工业。因为在中国,私人是没有能力投资 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的那种大型工业企业的。只有国家才有能力来 做这件事。中国的经济虽然落后,但它是一个大国,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后,国家掌握了 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搞建设。从 1953 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 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的。这就是说,工业建设的发展,首先 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 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中国 的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 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 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这些工业,大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 动生产率很低。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统计,雇工在 500 人以上的工厂只占 0.1%,69.7% 的工厂只有不到 10 个工人,79.1%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虽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技 术设备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但为数不多。不能设想,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一 个时期资本主义自身的独立发展,中国就可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应当说,原有的资本 主义工业企业也是中国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这些企业的设 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资金不足,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十分有限。为了改变 这种情况,就必须在这些企业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按照国家的需要 增加生产,培养技术人才,积累资金。而要如此,就必须对这些企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改造。实际上,私人资本主义在依靠国家和国营经济帮助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的过程中, 逐步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本身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与政府、 国营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特别是 1952 年上半年的“五反”(反行贿、反偷漏税、 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更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资 本主义工商业不仅需要进一步改组,而且需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逐步改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