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授课时间:2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两种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 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民党政权败亡原因?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内战爆发的原因。 2.把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 战。 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及政治经济的大崩溃。 4.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5.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与国共大决战有关的音像资料(如 电影《大决战》、《开国大典》):阅读原著,如《论人民民主专政》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 卫战争的过程:讲述全国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发展,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第二节 阐述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共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幻灭,最终形成中共领 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第三节阐述在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下,南京国民党政权覆 灭,中国人民作出历史性的选择,并阐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七、思考题: 1.评战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劫收。 2.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3.试论1946年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试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5.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原因。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九、课后小结: 1111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授课时间:2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两种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 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国民党政权败亡原因?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内战爆发的原因。 2.把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 战。 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及政治经济的大崩溃。 4.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5.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与国共大决战有关的音像资料(如 电影《大决战》、《开国大典》);阅读原著,如《论人民民主专政》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 卫战争的过程;讲述全国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发展,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第二节 阐述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共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幻灭,最终形成中共领 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第三节阐述在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下,南京国民党政权覆 灭,中国人民作出历史性的选择,并阐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七、思考题: 1.评战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劫收。 2.评 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 3.试论 1946 年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试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5.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原因。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年版。 3.《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 九、课后小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