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医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6,文件大小:7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授课时间:2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西方列强在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上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 略与控制的,以及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和粉碎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斗争过程,并能够理解 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华民族意识是如何觉醒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中 心展开的。怎样看待近代中国深受西方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凌掠夺与控制破坏,以及近代 中国人民是如何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有五次侵华战争)。并且分析总结历次反侵 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正确认识, 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中“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与“三个选择”的内在含 义。本章有许多重大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与讲述的。 (一)如何从侵华战争来纠正学生所持的“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二)如何看待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渗透?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历次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军事侵略的起因与结果。 2.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掠夺与政治控制的特征与社会恶果。 3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侵略。。 4.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 5.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所留下经验教训(从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层面来分 析)。 6.民族意识的觉醒(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早期维新派 的思想主张、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反满与振兴中华思想)。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布置专题(如“谈谈你是这样看待资本一帝国 主义的入侵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再组织学生登台作学术报告,并对其他学生的提 问进行当场答辩。或组织学生观看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有关的音像资料(如电影《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资本一帝 国主义对华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授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的武装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与文 化掠夺,西方列强在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使中国陷入国破家亡的悲惨困境。 第二节主要讲述地抵御外来武装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授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 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并了解民族意识的觉醒。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他 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与积极进取。 教材教具:课本、课件。 教学时间:3节课 板书设计: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第一章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授课时间:2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西方列强在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上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 略与控制的,以及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和粉碎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斗争过程,并能够理解 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华民族意识是如何觉醒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中 心展开的。怎样看待近代中国深受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掠夺与控制破坏,以及近代 中国人民是如何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有五次侵华战争)。并且分析总结历次反侵 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正确认识, 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中“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与“三个选择”的内在含 义。本章有许多重大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与讲述的。 (一)如何从侵华战争来纠正学生所持的“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二)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渗透?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历次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军事侵略的起因与结果。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掠夺与政治控制的特征与社会恶果。 3.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侵略。。 4.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 5.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所留下经验教训(从制度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层面来分 析)。 6.民族意识的觉醒(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早期维新派 的思想主张、维新派的救亡图存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反满与振兴中华思想)。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布置专题(如“谈谈你是这样看待资本——帝国 主义的入侵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再组织学生登台作学术报告,并对其他学生的提 问进行当场答辩。或组织学生观看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有关的音像资料(如电影《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资本——帝 国主义对华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授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武装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与文 化掠夺,西方列强在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使中国陷入国破家亡的悲惨困境。 第二节主要讲述地抵御外来武装侵略与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授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 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并了解民族意识的觉醒。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他 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与积极进取。 教材教具:课本、课件。 教学时间:3 节课 板书设计:

以多媒体投影呈现 七、讨论题、思考题: 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英中冲突》、 《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恩格斯:《波斯与中国》、《英人对华新的战争》、《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列宁:《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 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 5.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上海人民出 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九、课后小结: 2

2 以多媒体投影呈现 七、讨论题、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英中冲突》、 《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2.恩格斯:《波斯与中国》、《英人对华新的战争》、《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3.列宁:《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 《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4.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 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人民 出版社,1991 年版。 5.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上海人民出 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九、课后小结: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授课时间:4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 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 教训。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 用。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主题即“中国何处去”来展开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中的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艰难探索,由于各自的阶级局限性以 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原因,种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尝试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 会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与抹杀的。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 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一)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二)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结果。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的地位与作用。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4.洋务运动的性质与发展阶段。 5.洋务运动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历史地位与意义。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7.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与变法活动,以及与顽固派的论战。 8.维新运动在探索中国出路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 有关的录象资料或历史记录片(如电影《天国恩仇》、《戊戌变法》,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2.实施步骤: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上编中的最为重要的章节之一。它概述了在资本一帝 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紧急历史关头,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些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对 中国的出路进行艰苦探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历史本科 专业课“中国近代史”教材不同,新教材在叙述时,在内容选择与详略安排上主要是围绕着“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 该讲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2节讲授,内容安排上逐次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太平天国并,分析农民战争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主要讲述由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并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历史 地位与意义,进一步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接着讲授由资产阶级 维新派发起的维新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材教具:课本、课件。 教学时间:4节课 板书设计: 3

3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授课时间:4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 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 教训。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 用。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主题即“中国何处去”来展开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中的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艰难探索,由于各自的阶级局限性以 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原因,种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尝试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 会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与抹杀的。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 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一)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二)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结果。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的地位与作用。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4.洋务运动的性质与发展阶段。 5.洋务运动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历史地位与意义。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7.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与变法活动,以及与顽固派的论战。 8.维新运动在探索中国出路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 有关的录象资料或历史记录片(如电影《天国恩仇》、《戊戌变法》,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 2.实施步骤:本讲在教材内容上是上编中的最为重要的章节之一。它概述了在资本——帝 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紧急历史关头,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些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对 中国的出路进行艰苦探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历史本科 专业课“中国近代史”教材不同,新教材在叙述时,在内容选择与详略安排上主要是围绕着“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 该讲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 2 节讲授,内容安排上逐次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太平天国并,分析农民战争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主要讲述由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并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历史 地位与意义,进一步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接着讲授由资产阶级 维新派发起的维新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材教具:课本、课件。 教学时间:4 节课 板书设计:

以多媒体投影呈现 七、讨论题、思考题: 1、结合史实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教训。 3、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例,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4.戊戌变法的历史评价。 5.比较“戊戌变法”与“新政”的异同。 6.比较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 出版社,1997年版。 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3.《太平天国通史》,罗尔纲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4.牟安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5.《洋务运动史》夏东元,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6.《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孔令仁、李德征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筹议海防折》,《轮船招商局奖折》。 10.严复:《天演论》自序。 11.《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九、课后小结: 4

4 以多媒体投影呈现 七、讨论题、思考题: 1、结合史实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教训。 3、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例,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4.戊戌变法的历史评价。 5.比较“戊戌变法”与“新政”的异同。 6.比较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 出版社,1997 年版。 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 年版。 3.《太平天国通史》,罗尔纲编,中华书局,1992 年版。 4.牟安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 5.《洋务运动史》,夏东元,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2 年版。 6.《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孔令仁、李德征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8.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9.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筹议海防折》,《轮船招商局奖折》。 10.严复:《天演论》自序。 11.《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 罗兹曼,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九、课后小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一、授课时间:2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历次反清革命 斗争的过程和他们的救国方略,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 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争,了解武昌首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能 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失败的 原因及经验教训。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主要仍然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出路的探索,资产阶级中的部分社会精英与知识 分子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陷入被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之情势有了崭新的认识,戊戌变法 的失败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与维新派的改良思想划清界限,转向革命排满,最后埋葬了清王 朝,并做了短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的历 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关于革命,在社会与课堂上,存在不少否定或批判革命的错误言论, 青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与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摆事实, 讲道理,释疑解惑。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一)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二)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2.清末新政的性质与内容。 3.资产阶级革命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5.清末关于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布置专题(如“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思想解 放运动?”),再组织学生登台作学术报告,并对其他学生的提问进行当场答辩。或组织学生 观看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录象资料(如电视连续剧《孙中山》),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教材内容上是上编中的最为重要的章节。在中国完全被沦为帝国主义的 半殖民地的紧急关头,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举起武装排满反清的革命 旗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是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义和团运动之后的第三次革 命高潮,在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该讲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2节讲授,内容安排上逐次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授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讲授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分析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与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特征,以及关于革命与改良的 辩论。 第二节主要讲述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灭亡,讲授中华民国的建立 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并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接着讲授袁世凯复辟与辛亥 革命的流产,讲授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讲授“二次革命的起因与经过,并分析辛亥革 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材教具:课本、课件

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一、授课时间:2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历次反清革命 斗争的过程和他们的救国方略,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 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争,了解武昌首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能 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失败的 原因及经验教训。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主要仍然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出路的探索,资产阶级中的部分社会精英与知识 分子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陷入被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之情势有了崭新的认识,戊戌变法 的失败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与维新派的改良思想划清界限,转向革命排满,最后埋葬了清王 朝,并做了短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的历 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关于革命,在社会与课堂上,存在不少否定或批判革命的错误言论, 青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与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摆事实, 讲道理,释疑解惑。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一)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二)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2.清末新政的性质与内容。 3.资产阶级革命在早期中国出路探索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5.清末关于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布置专题(如“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思想解 放运动?”),再组织学生登台作学术报告,并对其他学生的提问进行当场答辩。或组织学生 观看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录象资料(如电视连续剧《孙中山》),组织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本讲教材内容上是上编中的最为重要的章节。在中国完全被沦为帝国主义的 半殖民地的紧急关头,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举起武装排满反清的革命 旗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是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义和团运动之后的第三次革 命高潮,在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该讲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 2 节讲授,内容安排上逐次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讲授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讲授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分析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与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特征,以及关于革命与改良的 辩论。 第二节主要讲述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灭亡,讲授中华民国的建立 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并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接着讲授袁世凯复辟与辛亥 革命的流产,讲授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讲授“二次革命”的起因与经过,并分析辛亥革 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材教具:课本、课件

教学时间:3节课 板书设计: 以多媒体投影呈现 七、讨论题、思考题: 1.革命派与维新派是怎样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大变化? 3.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九、课后小结: 6

6 教学时间:3 节课 板书设计: 以多媒体投影呈现 七、讨论题、思考题: 1.革命派与维新派是怎样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大变化? 3.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 年 11 月 12 日)。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4.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九、课后小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授课时间:3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及其怎样掀开中国革 命的新一页,使学生懂得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坚定马 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忠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关于党内合作 (二)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意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形与特点: 3.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初步确立和内容: 4.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放映关于五四运动、大革命等的音像资料,组织 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该讲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2节讲授,内容安排上逐次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口号、意义及局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 响,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历史特点,揭示它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接着论述早期 马克思主义运动的队伍、特点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从而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第二节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况, 论述中共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行国 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从而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七、讨论题、思考题: 1.中国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4.试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 社,1991年版。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修订本。 5.耿云志:《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九、课后小结: 7

7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授课时间:3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及其怎样掀开中国革 命的新一页,使学生懂得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坚定马 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忠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关于党内合作 (二)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意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形与特点; 3.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初步确立和内容; 4.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放映关于五四运动、大革命等的音像资料,组织 学生讨论。 2.实施步骤:该讲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为 2 节讲授,内容安排上逐次展开与深化。 第一节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口号、意义及局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 响,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历史特点,揭示它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接着论述早期 马克思主义运动的队伍、特点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从而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第二节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况, 论述中共成立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实行国 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从而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七、讨论题、思考题: 1.中国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4.试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 社,1991 年版。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4.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1996 年修订本。 5.耿云志:《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九、课后小结: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授课时间:2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 景和实践过程: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和坎坷: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此 推动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 (二)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的建立。 2.“八七”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3.三大起义及意义。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5.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革命战争、红军长征的影视资 料,如电视连续剧《长征》:阅读《毛泽东选集》的重要篇章,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等,参观革命纪念地、亲历“长征”。」 2.实施步骤:本讲分两节。第一节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这一探索 的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了在全国范围的统治,实行的是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 治。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革命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形成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第二节阐述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遭受的 严重挫折,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的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发生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取得 胜利,并总结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七、讨论题、思考题: 1.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2.论述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红军长征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 中的策略问题》,《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3.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1991年版。 4.《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六大以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九、课后小结: 8

8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授课时间:2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 景和实践过程;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和坎坷;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此 推动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 (二)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的建立。 2.“八七”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3.三大起义及意义。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5.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革命战争、红军长征的影视资 料,如电视连续剧《长征》;阅读《毛泽东选集》的重要篇章,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等,参观革命纪念地、亲历“长征”。』 2.实施步骤:本讲分两节。第一节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这一探索 的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了在全国范围的统治,实行的是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 治。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革命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形成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第二节阐述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遭受的 严重挫折,红军被迫长征,1935 年的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发生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取得 胜利,并总结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七、讨论题、思考题: 1.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2.论述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红军长征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 中的策略问题》,《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年版。 3.王明:《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7),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1991 年版。 4.《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六大以来》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九、课后小结: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授课时间:4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 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英勇抵抗,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 深远历史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战场的正确评价 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表现,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 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基本肯定。 (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不能忘却的历史:正确对待日本侵华罪行 对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这种态度,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要坚决抵制。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 2.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政策及其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4.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5.中国人民遭受的沉重伤害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6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观看关于抗日战争的影视资料《太行山上》:阅 读《毛泽东选集》的重要篇章,如《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参观革命纪念地等。」 2.实施步骤: 本讲共分三节来讲解。第一节阐述日本发动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及日本在中国的残暴 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灾难:阐述国民党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不同阶段的表现。 第二节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举起抗日旗帜,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全过程:阐 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全面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以及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成为抗日战争 的中流砥柱。第三节论述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等。 七、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 3.评1939年至1942年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4.为什么说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5.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9

9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授课时间:4 课时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授课题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 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英勇抵抗,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 深远历史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战场的正确评价 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表现,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 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基本肯定。 (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不能忘却的历史:正确对待日本侵华罪行 对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这种态度,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要坚决抵制。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 2.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政策及其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4.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5.中国人民遭受的沉重伤害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6.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观看关于抗日战争的影视资料《太行山上》;阅 读《毛泽东选集》的重要篇章,如《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参观革命纪念地等。』 2.实施步骤: 本讲共分三节来讲解。第一节阐述日本发动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及日本在中国的残暴 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灾难;阐述国民党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不同阶段的表现。 第二节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举起抗日旗帜,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全过程;阐 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全面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以及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成为抗日战争 的中流砥柱。第三节论述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等。 七、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 3.评 1939 年至 1942 年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4.为什么说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5.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解放军出版社,1987版。 4.《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3版。 5.《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念》(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2版。 九、课后小结: 10

10 八、参考资料与阅读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版。 3.《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解放军出版社,1987 版。 4.《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人民出版社,1953 版。 5.《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念》(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2 版。 九、课后小结: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