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合作、破裂:国民革命的失败 (6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兴起,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 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必然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2、教学难点:对党内合作方式的评价 【教学内容】 一、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必然性 三、对党内合作方式的评价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五、学生拓展训练:廖仲恺的贡献;陈独秀的作用:蒋介石的崛起;黄埔精神。 国共第一次合作 学术引领 20世纪20年代,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共产 国际的促成下,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种 种错综复杂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令人扼腕叹息。鉴古思令,我们不 难从中发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肖牲在《论共产国际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贡献》(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 第1期一文中提出,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过程中功不可没。虽然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建立是国共两党发展的共同需要,但是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就不会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更不会有大革命运动的高潮。肖甡认为,共产国际根据列宁的民族 和殖民地理论,为实施东方革命的战略决策,首先致力于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目的是为了 与东方各国尤其是中国建立友好的国家关系,寻求联合的力量,以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巩 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次,共产国际不遗余力地加强同孙中山国民党的直接联系,从而开 启了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建立合作的渠道,并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孙中山确立“联俄” “联共”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最后,是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率先架起了国共两党合作 关系的桥梁。在沟通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消除两党在合作形式上存在的分歧,使“党内合 作”最终得以实现的过程中,马林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王继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各有所图的革命联合》(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9期 一文中提出,共产国际要求中共不计代价地与国民党合作,其核心目标是保卫苏维埃政权,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维护苏俄的国家利益,而这也是造成中共在革命联合战线中处于不利局面与战线本身破裂的 主要原因。 姚金果在《第一一次国共合作始末》(载《世纪桥),2012年第14期一文中提出,虽然 共产国际制订了比较全面、正确的《关于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来指导国共合作, 但遗憾的是,《决议》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遵循,部分内容在此后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被人为 地阉割了:虽然共产国际也发出指示,强调中共须注意独立开展工作,但遗憾的是,在这个 指示传达到中国前,陈独秀因无法违背当时在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旨意,在中共三大 上已经做出了“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决定。 二、对“党内合作”方式的评价 第一次国共合作主要是通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这一“党内合作”的方式实 现的。对于这一一合作方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值得肯定的经验。李琦在《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历程》(载《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第7期一文中指出,国共合作对中国国民革命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共产党通过一 大批优秀分子在国民党内的积极工作所获得的迅猛发展,都证明了“马林式”党内合作方式 是正确的。林鹏在《浅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影响和启示》(载《湘潮(下半 月)>2014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中共在帮助国民党发展的同时,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 力:发展了工农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锻炼了骨干力量,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总体上促进 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值得吸取的教训。郭圣福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探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二期)一文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立之前,国共两 党从中央到地方,从骨干力量到普通党员对国共合作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思想准 备,国共“党内合作”显然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两党内部普遍地呈现出一种消 极的心理态势。虽然中国共产党靠组织纪律改变了党员的态度,但党内仍然存在着反对加入 国民党的情绪。国民党方面,虽然依靠孙中山的领袖权威推行了合作政策,但仍然有相当多 的国民党人对合作是持敌视和怀疑态度的,再加上党内“左”派与“右”派力量的悬殊以及 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分裂活动,所有这些已经隐伏下分裂的种子。林鹏在《浅析第一次国共合 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影响和启示》(载《湘潮(下半月)22014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共产 党员一方面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另一方面又要执行国民党党纲,遵守国民党的党章及纪律, 因此被捆住了手脚。随着中国共产党影响的扩大,国民党右派开始制造摩擦,限制打击共产 党员。因此,党内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 白应华在《论中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策略的根本失误》(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党内合作”这一方式本身并不是影响革命成败的 大问题,关键问题是中共对自身在这一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白应华认为,无产 阶级及共产党人可以而且必须以我为主,通过争得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来实现对国民革命 的领导。 王奇生在《从“容共”到“容国”-1924-1927年国共党际关系再考察》(载《近代史研 究》2001年第4期一文中,描述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王奇生认为,国共合作 后两党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凭借其在宣传方面的优势,在相当程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再加上在组织竞争方面国民党也比中国共产党薄 弱,导致基层国民党青年大量“左”倾化,甚至国民党员大量加人共产党,这实际上已经改 变了国共合作的初始形式,亦即由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的单向流动,发展为一种国共党员之 间的双向互动。这种变化正是国共两党组织力量竞争、较量的结果。但王奇生同时指出,单 单这些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关键还在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1.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关系 王继停在《第--次国共合作:各有所图的革命联合》(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9期 一文中指出,共产国际为实施世界革命的东方战略,保卫苏维埃政权,维护苏俄的国家利益, 采取了全力支援国民党的方式,同时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当作独立的党派。其要求中共不计 代价地与国民党合作的主张,最终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在联合战线中的不利局面,以及统一战 线的破裂。 郭圣福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破裂,是因为它是在共产国际带包办性 的帮助下,由国共两党领导人会商同意而迅速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因共产国际工作过粗,急 于求成,留下了不小的隐患,直接影响了国共关系的健康发展,最后成为了国共合作破裂的 原因之一。 2.国共两党的分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关系 吴恒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矛盾因素新论》(载《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 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使得两者之间矛盾尖锐。国民党主张 和平解决士地问题,而共产党则要求通过暴力解决土地问题。这种根本性的不同,使得两党 在土地问题上存在的阶级利益冲突进一步尖锐化,合作关系的纽带更加松弛,进而达到不可 调和的地步,这不仅背离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也破坏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 朱莹在《谁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买单一一基于对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等多 方因素的分析》(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国共两党在 不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随着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土 地革命的深人展开,国共两党的矛盾分歧和对立日益尖锐,而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和对 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矛盾焦点,也是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 刘畅然在《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时期两党政治分歧的搁置》(载《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10期)一文中指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在政治纲领上存在明显的 差异甚至冲突。中国共产党认为,民主革命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要经过社会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要没收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消灭私有制。国民党自然无法接受 这一点。国共合作能够进行下去,只是因为两党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此分歧均采取了暂 时搁置的务实态度。 3.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关系 朱莹在《谁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买单基于对共产国际、国民党、共产党等多方因 素的分析》(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中共从诞生到 国共合作正式确立,仅经历了两年半的成长,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缺乏自我独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立进行革命运动的水平,严重依赖共产国际,而且对工农运动缺乏必要的掌控能力。同时, 对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认识不足,忽视了反封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放松了对国民党的警 惕,对其也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左”和“右” 两个极端上徘徊,不利于国共合作的长期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个 别领导人的“右”倾错误所导致的,但是在国共合作失败之前也并非没有“左”倾存在(比 如“随便逮捕人,组织法庭监狱,搜查轮船火车,随便断绝交通,没收分配工厂店铺”等)。 这种“左”的错误帮助了反革命、帮助了“右”倾,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起了加速的作 用。 白应华在《论中共第一一次国共合作策略的根本失误》(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策略上的 根本失误。白应华提出,中国共产党把自己摆在了“在野党”的地位,缺乏以我为主、自觉 主动地到国民党中去做“主人”,力争成为国民党的“元核一领导者”(也就是通过争得 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而实现对国民革命的领导)的策略和决心,从而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失败。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 林鹏在《浅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影响和启示》(载《湘潮(下半月)》, 2014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失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忽 视了革命领导权,而党内合作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林鹏 认为,中共的建设必须要客观分析中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克 服机会主义的侵蚀: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对资产阶级要在斗争中求团结。 王奇生在《从“容共”到“容国”一19241927年国共党际关系再考察》(载《近代 史研究》,2001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和对国民党地 方组织的掌控,使国民党基层青年党员大批“左”倾化,乃至国民党在清党反共以后的相当 一段时间里,仍未能彻底消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宣导和 组织运作方面的成功,并未能保证它在此次革命中取得最终胜利。王奇生认为,原因正如毛 泽东所总结的那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许艳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历史启示》(载《传承》,2011年第24期)一文中指出, 国共两党虽然存在差异(比如土地政策),但是差异并没有成为双方合作的障碍,两党本着求 同存异的原则,从反帝反封建这个共同目标着眼,采取了立足当前、回避长远、协调求同、 搁置差异的做法,最终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双方合作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的 根本保证。由此许艳民认为,搁置分歧、求同存异是国共合作的一条宝贵经验。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free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