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54学时)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 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 略,才逐渐衰退,从而正确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同时使学生认识,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也是近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首次较量,要正确分析评价这种较量。鸦片战争使中 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在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的冲击下,历史已向中国 提出了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任务。 正确认识近代侵略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的重要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当中的地位。 2.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分析认识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问题。 4.伴随不平等条约签订带来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问题。 三、计划课时:3课时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54 学时)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 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 略,才逐渐衰退,从而正确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同时使学生认识,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也是近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首次较量,要正确分析评价这种较量。鸦片战争使中 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在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的冲击下,历史已向中国 提出了学习西方,进行改革的任务。 正确认识近代侵略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的重要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当中的地位。 2.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分析认识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问题。 4. 伴随不平等条约签订带来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问题。 三、计划课时:3 课时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 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 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有的运动能够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而有的运动却只能遏制中国的近代化。太 平天国农民战争、甲午战争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重大影响。空前的民族危机是 戊戌变法发生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近代化由技术层面发展到政治层面的主要原 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残局的出现是此后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 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2.百日维新述评? 3.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三、计划课时:6学时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天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2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 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 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有的运动能够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而有的运动却只能遏制中国的近代化。太 平天国农民战争、甲午战争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重大影响。空前的民族危机是 戊戌变法发生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近代化由技术层面发展到政治层面的主要原 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残局”的出现是此后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 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2.百日维新述评? 3.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三、计划课时:6 学时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认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正确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存在问题。了解旧民主 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学说的分析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实践与失败 3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意义 三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认识到:在十月革命后不久,中国很快爆发了五四运 动,使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在一起,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点。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认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正确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存在问题。了解旧民主 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 重点难点: 1 三民主义学说的分析 2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实践与失败 3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意义 三 计划课时 6 学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认识到:在十月革命后不久,中国很快爆发了五四运 动,使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在一起,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点。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
星,她从成立起,就担负着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先是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 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再次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并且促进国民政府北伐, 很快打败了北洋军阀,使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否则, 就会葬送革命。 二、重点和难点: 1.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4.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5.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三、计划课时:3课时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制订革命纲领,发起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4
4 星,她从成立起,就担负着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先是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 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再次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并且促进国民政府北伐, 很快打败了北洋军阀,使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否则, 就会葬送革命。 二、重点和难点: 1.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4.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5.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三、计划课时:3 课时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制订革命纲领,发起工农运动 二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创性 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做出了杰出的重大贡献。 这一理论反映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 确方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 党抵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共产国际那些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导,坚持一切从中 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经验、新结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我们今天借鉴这一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2.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 3.党内左倾错误反复出现的原因 4.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危害 5.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三、计划课时:6课时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5
5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创性 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其中做出了杰出的重大贡献。 这一理论反映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 确方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 党抵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共产国际那些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导,坚持一切从中 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经验、新结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我们今天借鉴这一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2. 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 3. 党内左倾错误反复出现的原因 4. 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危害 5.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三、计划课时:6 课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以及华北地 区无止境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二·九 "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同时也为将开展的中国的抗 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说明学生运动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 合,才是发展方向。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 线,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在国民党正面战 场作战屡遭损失时,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而进 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1.比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战建国纲领》的异同。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经过和意义。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三、计划课时:6课时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 三、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四、国共合作,共赴困难 6
6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以及华北地 区无止境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二•九 "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同时也为将开展的中国的抗 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说明学生运动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 合,才是发展方向。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 线,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在国民党正面战 场作战屡遭损失时,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而进 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1. 比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战建国纲领》的异同。 2.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经过和意义。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5.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三、计划课时:6 课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 三、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二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四、国共合作,共赴困难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 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 的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 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 党实行的军政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重点与难点 1.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2.试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3.述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7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 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 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 的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 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 党实行的军政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重点与难点 1.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2.试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3.述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5.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与意义。 三、计划课时:3课时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政治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路线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一 《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国 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破坏旧世界,还能 够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 二、重点与难点 8
8 5.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与意义。 三、计划课时:3 课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政治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路线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国 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破坏旧世界,还能 够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 二、重点与难点
1.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试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4.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5.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标志。 三、计划课时:3课时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由于没有经验,主 要是模仿苏联。当苏联国内出现问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开始 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虽然在他的晚年,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失误,又没有深入实地考 察、研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能凭借以往长期革命 战争中形成的具体经验,因而逐渐背离他历来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危害。但是他的错误,毕竟是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 错误。我们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要不迷信权威,不相信教 9
9 1.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试论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4.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5.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标志。 三、计划课时:3 课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由于没有经验,主 要是模仿苏联。当苏联国内出现问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开始 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虽然在他的晚年,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失误,又没有深入实地考 察、研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能凭借以往长期革命 战争中形成的具体经验,因而逐渐背离他历来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危害。但是他的错误,毕竟是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 错误。我们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要不迷信权威,不相信教
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二、重点与难点 1.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了那些积极成果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犯了那些错误 三、计划课时:3课时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严重的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经济、科教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 三、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原则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后,带领全 党和全国人民,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找到了一 条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并提出了复兴中华的战略构想,形 成了邓小平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 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并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新 10
10 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二、重点与难点 1.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了那些积极成果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犯了那些错误 三、计划课时:3 课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严重的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经济、科教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 三、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原则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后,带领全 党和全国人民,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找到了一 条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并提出了复兴中华的战略构想,形 成了邓小平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 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并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