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9期 高传峰等:熟料烧结回转窑传热传质数值模型 .1157. 壁面导热: 表2回转窑模拟计算参数 Qaw.w-G十Qw.w-G十Qw.W+s十Qaw,om-s=QcBr-A Table 2 Parmeters of the motary kih for numerical calculations (12) 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 外壁面与环境的换热: 窑长,Lm 90 生料温度,Ts水 333 窑外径,D1m 4.5 QcBw→A=Qc.Bw-A十QRBW.BW-A (13) 水分(质量分数)W0%36.18 窑倾角,Y() 3.5 窑产能,Ps(h-1) 61 式中:为反应个数;△H表示反应热焓值,kkg; 表示定压比热容,kkg.K;为反应生成气体 窑转速w/(mmn)2X2x1kg熟料的燃煤量kg0.154 种类 55m范围内,由于水分蒸发结束,物料温度仍然较 守恒方程中各项的计算表达式如下2-4) 低,烧结反应尚未发生,因此物料温度平稳快速上 (1)窑气与料层之间的对流传热QcGs、被覆 升;(3)在55~90m范围内,物料温度上升至1000K 盖窑内壁面与料层间的对流传热Qcws窑气与 左右,熟料烧结反应开始逐渐发生,伴随着碳酸钙分 未被覆盖窑内壁面之间的对流传热Qw.w-c和窑外 解反应吸热及烧结反应放热的发生,物料温度升高 壁与环境间的对流传热Qcw,w一A的计算式用如下 呈现先慢后快的情形,物料温度最高可达1638K 对流换热方程通式表示: 随后物料进入冷却带,温度降低至1287K出回 Q=h·A·△T (14) 转窑 式中,Qx、h、A和△Tx分别表示各对流相的对流换 从窑头进入的燃料和一、二次风经高温预热后 热量、对流换热系数[81B-,换热面积和换热温差。 燃烧,燃烧平均峰值温度达1692K,从图3中可以 (2)窑气与料层之间的辐射传热QcG~s、未被 看出:窑气、内壁面和物料温度上升基本规律相似, 覆盖窑内壁面与料层之间的辐射传热QsWs、被覆 而窑内壁面温度与物料温度上升趋势一致,说明窑 盖窑内壁面与料层间的辐射传热Qw.·c和窑外壁 气温度变化过程决定内壁面及物料变化过程,而内 与环境间的辐射换热Qw,w一A的计算式用如下辐 壁面温度变化受物料温度的影响较大:外壁面温度 射换热方程通式表示: 变化较为平稳,在燃烧带之前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 Q=e·dA·△T (15) 随窑气、物料的温度降低而降低,比较图3中计算 式中,Qx、A、△T和6分别表示各辐射相的辐射换 结果和文献[7]中现场实际测量值可以看出,窑外 热量、换热面积、辐射换热相之间温度四次方之差和 壁面温度分布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 斯提芬玻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 1800 一窑气温度 (3)窑壁面内的导热传热Qcaw的计算式: ··料层温度 1400- 一一内壁向温度 一·一外壁面温度 ·回转窑外壁面测试温度 兰 1000 (16) 更 式中:s为壁面材料的层数;入为材料导热系数,W· 600F 。 m·K;r为各层材料的外径,m --5-=2-、--…5」 3计算结果与分析 200 20 40 60 80 密长m 本文采用经典四级四阶龙格库塔法(R一K)对 图3回转窑窑气、料层、内壁面和外壁面的轴向温度分布 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采用非线性牛顿迭代对径 Fig 3 Ax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gas solid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mtary kih 向热平衡非线性代数方程组进行解算:对料层化学 反应所引起的传质过程采用了化学动力学方法计 图4为物料在窑内运动过程中水分、碳酸钙、二 算;回转窑计算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随窑长的变化 回转窑内物料、窑气和内、外壁面的温度分布的 情形.由图4可见:(1)在蒸发、烘干带主要是料浆 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物料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表 中自由水分的蒸发,且蒸发速率随着物料温度的升 明:(1)在窑长0~38m范围内,物料温度上升缓慢, 高而变快,直至蒸发完全·(2)在预热、烧结带,从曲 主要是物料入窑时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蒸发吸收 线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变化过程可以看到,该反应受 了大量的热量造成了上述情况的发生;(2)在38 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旦温度达到反应的要求,就第 9期 高传峰等: 熟料烧结回转窑传热传质数值模型 壁面导热: QCW‚W→G +QRW‚W→G +QRW‚W→S+QCW‚CW→S=QC‚EW→A (12) 外壁面与环境的换热: QC‚EW→A =QCEW‚EW→A +QREW‚EW→A (13) 式中:i为反应个数;ΔH表示反应热焓值‚kJ·kg -1; cp表示定压比热容‚kJ·kg -1·K -1;j为反应生成气体 种类. 守恒方程中各项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12-14]. (1) 窑气与料层之间的对流传热 QCG‚G→S、被覆 盖窑内壁面与料层间的对流传热 QCS‚CW→S、窑气与 未被覆盖窑内壁面之间的对流传热 QCW‚W→G和窑外 壁与环境间的对流传热 QCEW‚EW→A的计算式用如下 对流换热方程通式表示: QX =hX·AX·ΔTX (14) 式中‚QX、hX、AX和 ΔTX分别表示各对流相的对流换 热量、对流换热系数 [8‚13-14]、换热面积和换热温差. (2) 窑气与料层之间的辐射传热 QRG‚G→S、未被 覆盖窑内壁面与料层之间的辐射传热 QRS‚W→S、被覆 盖窑内壁面与料层间的辐射传热 QRW‚W→G和窑外壁 与环境间的辐射换热 QREW‚EW→A的计算式用如下辐 射换热方程通式表示: QY=εY·δ·AY·ΔT 4 Y (15) 式中‚QY、AY、ΔT 4 Y和 δ分别表示各辐射相的辐射换 热量、换热面积、辐射换热相之间温度四次方之差和 斯提芬·玻尔兹曼常数‚5∙67×10 -8W·m -2·K -4. (3) 窑壁面内的导热传热 QCd‚EW→A的计算式: QCd‚EW→A =(TW -TEW )/∑ s l=1 1 2πλl ln ri+1 ri (16) 式中:s为壁面材料的层数;λ为材料导热系数‚W· m -1·K -1;r为各层材料的外径‚m.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经典四级四阶龙格--库塔法 (R--K)对 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采用非线性牛顿迭代对径 向热平衡非线性代数方程组进行解算;对料层化学 反应所引起的传质过程采用了化学动力学方法计 算;回转窑计算主要参数如表 2所示. 回转窑内物料、窑气和内、外壁面的温度分布的 计算结果如图 3所示.物料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表 明:(1)在窑长 0~38m范围内‚物料温度上升缓慢‚ 主要是物料入窑时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蒸发吸收 了大量的热量造成了上述情况的发生;(2)在 38~ 表 2 回转窑模拟计算参数 Table2 Parametersoftherotarykilnfornumericalcalculations 参数 数值 参数 数值 窑长‚L/m 90 生料温度‚TS/K 333 窑外径‚D1/m 4∙5 水分 (质量分数 )‚W0/% 36∙18 窑倾角‚γ/(°) 3∙5 窑产能‚PS/(t·h-1) 61 窑转速 ω/(rad·min-1) 2×2π 1kg熟料的燃煤量/kg 0∙154 55m范围内‚由于水分蒸发结束‚物料温度仍然较 低‚烧结反应尚未发生‚因此物料温度平稳快速上 升;(3)在55~90m范围内‚物料温度上升至1000K 左右‚熟料烧结反应开始逐渐发生‚伴随着碳酸钙分 解反应吸热及烧结反应放热的发生‚物料温度升高 呈现先慢后快的情形‚物料温度最高可达 1638K‚ 随后物料进入冷却带‚温度降低至 1287K出回 转窑. 从窑头进入的燃料和一、二次风经高温预热后 燃烧‚燃烧平均峰值温度达 1692K.从图 3中可以 看出:窑气、内壁面和物料温度上升基本规律相似‚ 而窑内壁面温度与物料温度上升趋势一致‚说明窑 气温度变化过程决定内壁面及物料变化过程‚而内 壁面温度变化受物料温度的影响较大;外壁面温度 变化较为平稳‚在燃烧带之前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 随窑气、物料的温度降低而降低.比较图 3中计算 结果和文献 [7]中现场实际测量值可以看出‚窑外 壁面温度分布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 图 3 回转窑窑气、料层、内壁面和外壁面的轴向温度分布 Fig.3 Axialtemperaturedistributionsofgas‚solid‚theinnerwall andtheouterwalloftherotarykiln 图 4为物料在窑内运动过程中水分、碳酸钙、二 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随窑长的变化 情形.由图 4可见:(1)在蒸发、烘干带主要是料浆 中自由水分的蒸发‚且蒸发速率随着物料温度的升 高而变快‚直至蒸发完全.(2)在预热、烧结带‚从曲 线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变化过程可以看到‚该反应受 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旦温度达到反应的要求‚就 ·115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