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5期 蔡斌等:不规则高层混合结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687. 表4结构实测动力特性表 Table 4 Measured dynan 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ctre Y向 X向 扭转 工况 状态 一阶颜率州z一阶阻尼比%二阶颜率州z 一阶频率:z一阶阻尼比%二阶频率Hz率Hz 试验前 1.74 6.3 6.46 2.28 6.5 7.90 3.12 9 7度小震后 1.78 6.0 6.35 2.28 7.0 7.75 3.12 17 7度中震后 1.44 7.6 6.34 2.00 6.4 6.36 2.50 21 7度大震后 1.19 9.1 5.14 1.72 5.9 5.24 2.09 25 双向8度大震后 1.12 8.7 4.60 1.63 7.0 4.82 1.97 27 双向8度半大震后 1.09 8.1 4.42 1.53 8.8 4.51 1.84 ① ② ③ ④ 2340 450 450 540 450 450 95 225 225 175 275 125 270 145 275 175 225225 95 ① P3 © ? ⑧ ① 5 95 225 225 225 225 270 270 225225 225 225 95 450 450 540 450 450 2340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4主要加速度及位移控制点 Fig 4 Main contmol ponts of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图5和图6给出P1和P3点在各工况作用下各 4.3模型结构位移反应 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结果可见,小震下三条波的 7度小震和大震X向Kobe波作用下各点位移 作用相近,顶点处Kobe波反应最大,同一条波作用 和层间位移角沿层高分布如图7所示·结构南北两 下,结构下半部分加速度放大系数相当,上半部分大 侧的X向位移反应比较一致,扭转反应很小.X向 震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小震作用,说明结构 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沿竖向变化较均匀,没 上半部分损伤较严重,刚度减小导致上半部分加速 有明显薄弱层, 度反应减小.P1、P3点加速度放大系数接近,说明 在小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956,大震 结构扭转反应较小.结果显示,结构顶部两层加速 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47,均满足规范要求. 度放大效果很明显 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出现在23和24层.第 5期 蔡 斌等: 不规则高层混合结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表 4 结构实测动力特性表 Table4 Measureddynamiccharacteristicsofthestructure 工况 状态 Y向 X向 扭转 一阶频率/Hz 一阶阻尼比/% 二阶频率/Hz 一阶频率/Hz 一阶阻尼比/% 二阶频率/Hz 频率/Hz 1 试验前 1∙74 6∙3 6∙46 2∙28 6∙5 7∙90 3∙12 9 7度小震后 1∙78 6∙0 6∙35 2∙28 7∙0 7∙75 3∙12 17 7度中震后 1∙44 7∙6 6∙34 2∙00 6∙4 6∙36 2∙50 21 7度大震后 1∙19 9∙1 5∙14 1∙72 5∙9 5∙24 2∙09 25 双向 8度大震后 1∙12 8∙7 4∙60 1∙63 7∙0 4∙82 1∙97 27 双向 8度半大震后 1∙09 8∙1 4∙42 1∙53 8∙8 4∙51 1∙84 图 4 主要加速度及位移控制点 Fig.4 Maincontrolpointsofdisplacementandacceleration 图 5和图 6给出 P1和 P3点在各工况作用下各 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结果可见‚小震下三条波的 作用相近‚顶点处 Kobe波反应最大.同一条波作用 下‚结构下半部分加速度放大系数相当‚上半部分大 震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小震作用‚说明结构 上半部分损伤较严重‚刚度减小导致上半部分加速 度反应减小.P1、P3点加速度放大系数接近‚说明 结构扭转反应较小.结果显示‚结构顶部两层加速 度放大效果很明显. 4∙3 模型结构位移反应 7度小震和大震 X向 Kobe波作用下各点位移 和层间位移角沿层高分布如图 7所示.结构南北两 侧的 X向位移反应比较一致‚扭转反应很小.X向 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沿竖向变化较均匀‚没 有明显薄弱层. 在小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 1/956‚大震 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 1/147‚均满足规范要求. 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出现在 23和 24层. ·68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