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0%以上,推动城市承载功能上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 公共租赁住房,力争到2015年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居民住有所居 推动城沛居住条件上水平:加快城沛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每个市打造 3-5个、每个县打造2-3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标志性景观,推 动城市风貌特色上水平:加快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数字化、 信息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上水平,努 力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 ,力争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4%. 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 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 二五”未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规范落实 好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探索走出一条既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面貌,又集约节约土地的新农村建设好路子。推动城乡一体 化发展。着眼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抓好石家庄、唐山2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抓好 环首都14县(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抓好翼州、任丘、巨鹿、 涉县等12个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 争“十二五”末县域生产总值突破20000亿元。 (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成五项重点改 革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 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行政管理体制等各 项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 手,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一 三产业 等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力争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 番、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上缴 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 人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内开放与对 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实施和京津地区错位发展的 方略,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管理、消费转 移;瞄准沿海省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项目 人才、技术转移;瞄准境外海外,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 9 80%以上,推动城市承载功能上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 公共租赁住房,力争到2015年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居民住有所居, 推动城市居住条件上水平;加快城市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每个市打造 3-5个、每个县打造2-3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标志性景观,推 动城市风貌特色上水平;加快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数字化、 信息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上水平,努 力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力争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4%。 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 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 二五”末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规范落实 好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探索走出一条既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面貌,又集约节约土地的新农村建设好路子。推动城乡一体 化发展。着眼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抓好石家庄、唐山2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抓好 环首都14县(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抓好冀州、任丘、巨鹿、 涉县等12个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 争“十二五”末县域生产总值突破20000亿元。 (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成五项重点改 革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 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行政管理体制等各 项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 手,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一、二、三产业 等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力争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 番、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上缴 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 人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内开放与对 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实施和京津地区错位发展的 方略,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管理、消费转 移;瞄准沿海省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项目、 人才、技术转移;瞄准境外海外,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