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医养生学讲义——第一部分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 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即“是谓深根 固抵,长生久视之诺,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 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较简述其大要 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 说,就是《道德经》所谓的“少私寡欲”,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宜“致 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 如浊水,静之徐清。《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动则无为,……无为则俞 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科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 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归真返朴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 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 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 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3.形神兼养在于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 子·在宥》中说:“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庄子·刻意》说:“吐 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从而可见, 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三)管子的养生思想 《管子》的作者承袭了老子关于“道”是宇宙本原的思想,但明确提出“道”即“精 气”的观点。在养生方面,《管子》认为“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主张存精以养生,指 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管子·内业》)。此 外,他又提出存精的具体方法,则“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管子·内 业》),主张虚其欲以存精。 《管子》还提出了起居有时、节制饮食、适应四时等重要的养生原则。如《管子·形 势篇》云:“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 则形累而寿命损”,这些养生原则是很实际的。 《管子》还十分重视精神调养,《管子·内业》中指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 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凡人之生也,必以其 欢”。保持乐观情绪,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而调节情绪则可用雅情怡兴的方法。 先秦诸子提出的养生思想、原则和方法,渗透到医学领域,充实、丰富了中医养生学 的内容,为养生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儒家养生思想 在养生学方面,儒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强调精神调摄《礼记·缁衣》说:“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养心与养形是养生 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 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生存在 着欲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地要求,这就需要遵 循“礼”的原则。正如《论语·颜渊》中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孔子还提出了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行则从礼、君子三戒等内容, 即为寡欲。儒家关于精神调摄的原则,在中医养生学思想中得到了阐发和应用。 第7页共195页中医养生学讲义——第一部分 第7页 共195页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 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即“是谓深根, 固抵,长生久视之诺,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 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较简述其大要。 1.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 说,就是《道德经》所谓的“少私寡欲”,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宜“致 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 如浊水,静之徐清。《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动则无为,……无为则俞 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科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 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 贵柔 归真返朴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 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 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 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3.形神兼养 在于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 子·在宥》中说;“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庄子·刻意》说:“吐 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从而可见, 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三)管子的养生思想 《管子》的作者承袭了老子关于“道”是宇宙本原的思想,但明确提出“道”即“精 气”的观点。在养生方面,《管子》认为“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主张存精以养生,指 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管子·内业》)。此 外,他又提出存精的具体方法,则“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管子·内 业》),主张虚其欲以存精。 《管子》还提出了起居有时、节制饮食、适应四时等重要的养生原则。如《管子·形 势篇》云:“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 则形累而寿命损”,这些养生原则是很实际的。 《管子》还十分重视精神调养,《管子·内业》中指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 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凡人之生也,必以其 欢”。保持乐观情绪,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而调节情绪则可用雅情怡兴的方法。 先秦诸子提出的养生思想、原则和方法,渗透到医学领域,充实、丰富了中医养生学 的内容,为养生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儒家养生思想 在养生学方面,儒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精神调摄 《礼记·缁衣》说:“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养心与养形是养生 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 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生存在 着欲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地要求,这就需要遵 循“礼”的原则。正如《论语·颜渊》中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孔子还提出了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行则从礼、君子三戒等内容, 即为寡欲。儒家关于精神调摄的原则,在中医养生学思想中得到了阐发和应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