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0 统计研究 2008年2月 (一)影响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的原因 一系列社会问题。 农村人口基数巨大,而且自然增长率高,是影响 (三)引起人口迁移的经济原因 我国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的阻碍因素。 为获得更高收人是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以户籍管理为 所以地区间的收人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经济 核心、严格控制人口迁移(特别是控制农村向城镇人 原因。Nong ZHU(2002)的研究支持了收人差距对移 口迁移)的政策,使得大批有条件脱离农业生产的农 民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假设;Zhongmin WU和Shujie 业人口仍然滞留在农村,致使农村人口基数大。尽 YA0(20O3)的研究证明了人口迁移与城镇产出和工 管改革开放后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有所松动,出现 资正相关、与农村收人负相关o;K.H.Zhang和S 了大量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经过20多年快速的城 Sog(2003)认为经济增长是移民产生的原因1。进 市化发展,我国乡村人口仍然十分庞大,2000年为 人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 80837万人,2006年为73742万人,比西方工业七国 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4%。而东部地区仍 2003年的总人口70929万人还要多。另外,我国在 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东部城市又是东部地区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农村和城市存在事实上的差 经济增长极,东部城市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对迁移 别,导致农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城镇,使乡村 人口产生了持续的吸引作用。同时,随着城市规模 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数量大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 的不断扩大,对资源的聚集效应越有优势:参与对外 绝对数量,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经济交流、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等都不断提升,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减慢的原因 使得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优越于中、小城市,收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发 水平较高,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大。 展战略。尽管为配合国家的生产力宏观布局和结构 (四)西部城市的发展 调整,新建了一批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如包 头、鞍山、攀枝花、兰州等,老的工业基地如上海、北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 京、天津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 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赵永典和李未无(2004) 进了大城市的发展。但总体上是抑制城市化发展 的计量研究表明: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 的。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城市的功能定位 原因之一在于东部地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不是西 于生产,忽视了城市的其他功能,使得城市的基础设 部经济发展变慢,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 施建设严重不足。这导致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 西部固定资产投资、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还是起到 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 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否则东西部经济差距远比目前 供给出现相对不足。一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城市 大得多。表4是一些年份西部12省市城镇居民 病”,同时也阻碍了农村人口非农化转变,不利于城 可支配收入比较表,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西 市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城市无法接纳大量的农村向 部12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城镇迁移人口,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和流动人 比例在持续降低,由1990年的0.92降低到2005年 口①现象。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城市移民已成为中 的0.84,但增长的绝对量是显著的,增加了7394.47 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杜会问题)。进人21世纪 元,2005年西部12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是 以后,人口流动的数量持续增加,2000年12100万 1990年的6.32倍,增加了5.32倍。在实施西部大 人,2001年12600万人,2002年13200万人,2003年 开发战略中,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促进 13600万人,2004年14200万人,2005年14735万人。 作用最大,特别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和一些重大项目 由此可见,大规模省区内和跨省区的人口流动已经 上的投资,这对该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 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社 显,同时也促使了西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 会经济现象。如果我国的城市供给充裕,能接纳 大量的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使这些流动人口的绝 ①流动人口是指离开了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 大部分转变成为迁移人口,将显著地提高我国的城 区花围、在某一地区暂住、滞留、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常住地的 人口。其鲜明的特点在于人口移动中没有伴随户籍的移动。只有在 市化水平,同时也能缓解诸如交通、社会治安之类的 人口移动中作随户籍移动的,才属迁移人口切。 万方数据·50· 统计研究 2008年2月 (一)影响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的原因 农村人口基数巨大,而且自然增长率高,是影响 我国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的阻碍因素。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以户籍管理为 核心、严格控制人口迁移(特别是控制农村向城镇人 口迁移)的政策,使得大批有条件脱离农业生产的农 业人口仍然滞留在农村,致使农村人口基数大。尽 管改革开放后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有所松动,出现 了大量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经过20多年快速的城 市化发展,我国乡村人口仍然十分庞大,2000年为 80837万人,2006年为73742万人,比西方工业七国 2003年的总人口70929万人还要多。另外,我国在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农村和城市存在事实上的差 别,导致农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城镇,使乡村 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数量大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 绝对数量,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减慢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发 展战略。尽管为配合国家的生产力宏观布局和结构 调整,新建了一批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如包 头、鞍山、攀枝花、兰州等,老的工业基地如上海、北 京、天津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 进了大城市的发展。但总体上是抑制城市化发展 的。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城市的功能定位 于生产,忽视了城市的其他功能,使得城市的基础设 施建设严重不足。这导致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 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 供给出现相对不足。一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城市 病”,同时也阻碍了农村人口非农化转变,不利于城 市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城市无法接纳大量的农村向 城镇迁移人口,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和流动人 口①现象。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城市移民已成为中 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j。进入2l世纪 以后,人口流动的数量持续增加,2000年12100万 人,2001年12600万人,2002年13200万人,2003年 13600万人,2004年14200万人,2005年14735万人。 由此可见,大规模省区内和跨省区的人口流动已经 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社 会经济现剩副。如果我国的城市供给充裕,能接纳 大量的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使这些流动人口的绝 大部分转变成为迁移人口,将显著地提高我国的城 市化水平,同时也能缓解诸如交通、社会治安之类的 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引起人口迁移的经济原因 为获得更高收入是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之一, 所以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经济 原因。Nong zHU(2002)的研究支持了收入差距对移 民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假设归1;Zhongmin WU和Shujie YAO(2003)的研究证明了人口迁移与城镇产出和工 资正相关、与农村收入负相关n们;K.H.Zhang和S. Song(2003)认为经济增长是移民产生的原因¨1。进 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 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4%。而东部地区仍 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东部城市又是东部地区 经济增长极,东部城市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对迁移 人口产生了持续的吸引作用。同时,随着城市规模 的不断扩大,对资源的聚集效应越有优势;参与对外 经济交流、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等都不断提升, 使得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优越于中、小城市,收入 水平较高,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大。 (四l西部城市的发展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 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赵永典和李未无(2004) 的计量研究表明: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 原因之一在于东部地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不是西 部经济发展变慢,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 西部固定资产投资、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还是起到 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否则东西部经济差距远比目前 大得多¨¨。表4是一些年份西部12省市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比较表,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西 部12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比例在持续降低,由1990年的0.92降低到2005年 的0.84,但增长的绝对量是显著的,增加了7394.47 元,2005年西部12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 1990年的6.32倍,增加了5.32倍。在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中,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最大,特别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和一些重大项目 上的投资,这对该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 显,同时也促使了西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 ①流动人El是指离开了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 区范围、在某一地区暂住、滞留、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常住地的 人口。其鲜明的特点在于人口移动中没有伴随户籍的移动。只有在 人口移动中伴随户籍移动的,才属迁移人口【7J。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