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使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和茎基 由于得不到水分的补充而发生萎蔫,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枯或青枯、茎基缢缩、果穗倒挂、 整株枯死。按照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受害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显症前期(在辽宁 是出苗至7月初);第二阶段为根系显症期(7月初至8月初);第三阶段为病害快速上升期 8月初至8月末):第四阶段为植株地上部显症期(或病害高峰期)(8月末至9月中旬)。 青枯和黄枯两种症状与病原菌的种类无关,即使在镰刀菌分离频率很高的病圃也发现很多青 枯症状的植株,关键在于病程发展速度,病程发展速度除与品种抗性有关外,温、湿度条件 是关键。一般在雨后突然暴晴,病程发展速度加快,易导致青枯,反之为黄枯。由于玉米茎 基腐病是以苗期侵染为主,全生育期均可侵染的病害,因此前期侵染的病菌可以潜伏在病根 组织内,待玉米进入散粉期一灌浆期,潜伏的病菌进入茎基髓部,并逐渐向地上部各节扩展, 甚至进入穗轴,但一般是在茎基部显症即呈茎基腐状。从侵染过程来看,品种间对两种病菌 侵入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对同一品种,镰刀菌和腐霉菌侵入所需的时间不同,并受温度、湿 度条件制约。一般低温、低湿条件有利于禾谷镰刀菌侵染,而高湿有利于腐霉菌侵染。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 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沈试29、沈试30、丹玉16、沈单7 号、丹玉6、瓦试15、瓦试18号、冀丰58、连玉6等均是比较好的抗性品种;选132-4 冀35、H21、获唐2379为抗性较好的自交系 关于抗性机制,国内早期研究主要集中茎秆机械强度、糖分和钾、硅元素等方面。已 明确玉米植株各部位钾、硅含量与品种抗性强弱密切相关。茎皮中钾和硅的含量及根部内的 钾的含量与病株率相关显著,茎髓钾的含量与病情指数相关显著,所以土壤供钾充足时有利 于纤维素合成,细胞壁加厚,茎秆硅化程度髙,表现抗病和抗倒伏。茎秆和根系含糖量高, 抗病力相对较强。 控制玉米镰刀菌茎基腐病抗性具有数量遗传的性状,杂种一代抗性介于双亲之间,属 核遗传,加性效应是主要组分,抗性基因数量性状位点(Q)分别位于第一至五和第十条 染色体上。但腐霉菌茎基腐病抗性遗传研究较少,有人认为对腐霉菌的抗性是主效基因和微 效基因共同控制的,其抗性表现为专化性抗性和非专化性抗性两种。 气象条件: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上中旬,麦田套种玉 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这一发病规律与降雨关系密切,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 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在夏玉米生季前 期干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 耕作与栽培措施: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 发病轻。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一般 平地发病轻,岗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 发病轻:而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病害控制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使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和茎基 由于得不到水分的补充而发生萎蔫,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枯或青枯、茎基缢缩、果穗倒挂、 整株枯死。按照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受害过程可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显症前期(在辽宁 是出苗至 7 月初);第二阶段为根系显症期(7 月初至 8 月初);第三阶段为病害快速上升期 (8 月初至 8 月末);第四阶段为植株地上部显症期(或病害高峰期)(8 月末至 9 月中旬)。 青枯和黄枯两种症状与病原菌的种类无关,即使在镰刀菌分离频率很高的病圃也发现很多青 枯症状的植株,关键在于病程发展速度,病程发展速度除与品种抗性有关外,温、湿度条件 是关键。一般在雨后突然暴晴,病程发展速度加快,易导致青枯,反之为黄枯。由于玉米茎 基腐病是以苗期侵染为主,全生育期均可侵染的病害,因此前期侵染的病菌可以潜伏在病根 组织内,待玉米进入散粉期—灌浆期,潜伏的病菌进入茎基髓部,并逐渐向地上部各节扩展, 甚至进入穗轴,但一般是在茎基部显症即呈茎基腐状。从侵染过程来看,品种间对两种病菌 侵入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对同一品种,镰刀菌和腐霉菌侵入所需的时间不同,并受温度、湿 度条件制约。一般低温、低湿条件有利于禾谷镰刀菌侵染,而高湿有利于腐霉菌侵染。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 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沈试 29、沈试 30、丹玉 16、沈单 7 号、丹玉 6、瓦试 15、瓦试 18 号、冀丰 58、连玉 6 等均是比较好的抗性品种;选 132-4、 冀 35、H21、获唐 2379 为抗性较好的自交系。 关于抗性机制,国内早期研究主要集中茎秆机械强度、糖分和钾、硅元素等方面。已 明确玉米植株各部位钾、硅含量与品种抗性强弱密切相关。茎皮中钾和硅的含量及根部内的 钾的含量与病株率相关显著,茎髓钾的含量与病情指数相关显著,所以土壤供钾充足时有利 于纤维素合成,细胞壁加厚,茎秆硅化程度高,表现抗病和抗倒伏。茎秆和根系含糖量高, 抗病力相对较强。 控制玉米镰刀菌茎基腐病抗性具有数量遗传的性状,杂种一代抗性介于双亲之间,属 核遗传,加性效应是主要组分,抗性基因数量性状位点(QTL)分别位于第一至五和第十条 染色体上。但腐霉菌茎基腐病抗性遗传研究较少,有人认为对腐霉菌的抗性是主效基因和微 效基因共同控制的,其抗性表现为专化性抗性和非专化性抗性两种。 气象条件: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 8 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 9 月上中旬,麦田套种玉 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这一发病规律与降雨关系密切,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 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在夏玉米生季前 期干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 耕作与栽培措施: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 发病轻。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一般 平地发病轻,岗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 发病轻;而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病害控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