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充实大学生活”,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恋爱是为了”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 恋爱过程本身,而不是恋爱的结果。这一观念的转变表面上是对爱的权利的强调,实际上反映出了大学生 对承担责任的逃避。这种逃避到底是大学生普遍缺乏责任心还是当代大学生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承担 责任的基础,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对以往的大学 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某些开放性的婚姻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渐深,使得学生常 常处于理智与情感矛盾的旋涡中。纸上报端,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主观上认为爱情与学业并不冲突。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 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大学阶段应该以学业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同时他们又渴望自己可以爱情学业两 不误,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但从个案分析和访谈中可以发现,这只是学生们的主观愿望, 实际上真正可以做到的并不多。有句俗语叫做"爱情让人变笨”,特别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学生,很容易被强 烈的情感冲昏了头脑,感情与理智的天平不由自主的就倾斜了 4宽容对待失恋。大学生恋爱最终”终成眷属的毕竟很少,这样就很自然的有了失恋者 感情遇到挫折后出现一段心理阴暗期是很正常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失恋的大学生会通过”找朋友诉说"和 理性思考”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 5,恋爱目的功利化。功利型恋爱观是把感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上,或 以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视对方家庭条件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具有强烈的依赖思想, 希望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一个可靠的人身上,而缺乏上进心。但事实上,当代大学男生的功利化色彩也越 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把今后的前途寄托在从对方那里得 到好处上。功利型恋爱观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既与客观上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就业压力大、社会不良影 响有关,也和主观上个人在心理上的成熟程度有关。 6,恋爱场所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一种新的恋爱方式。互联网络特有的便 捷性、隐蔽性等优势让大学生很快地接受了这一恋爱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网恋成了一种时尚活动。特 别是一些进入大学后刚刚接触到网络的学生,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络不能自拔。空闲时间多 上网方便的大学生自然对这一方式趋之若骛 7,性观念的显著变化。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 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长 春某高校以”关注人性关心健康关爱自己”为主题,就当代学生性观念、性行为与性教育状况做了近一个多 月的问卷调查。调查资料中表明,有20.95%的人对"性"很有兴趣,有58.11%的人认为"性"像吃饭一样普通 不必刻意回避,17.57%的人表示对”性”丝毫没有兴趣,而表现出十分厌恶"性”的只占到3.38%。由这些数 据可以看出,学生们可以比较坦然地面对"性"这一话题 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的调查中,有10.4%的人坚决反对,52.68%的人不反对,也并不完全 赞成,30.41%的人赞同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前性行为,还有6.71%的人认为性行为是满足生理需要,与 婚姻和感情无关,没感情也可发生性行为。同时调查还表明现在一些女大学生已把肉体的"贞洁”与灵魂的 纯洁区别开来,性不足以成为两人关系将发展到确立婚姻的证明 在″与恋人的接触程度″的调查中,11.8%的人没有身体接触,而有牵手、拥抱、接吻的人占62.11%, 17.39%的人有性抚摸的行为,8.7%的人己发生了性行为。调查表明,已有将近1/10恋爱的学生发生性行为。 这次调查显示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比例占这次总人数的13.66%,而这部分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 的动机却是复杂多样的:追求性的欢快感占18.75%:为发展爱情占28.13% 情冲动不能自控的 31.25%:为排除孤独感的占31.25%:其他因素的占15.62%。从这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如何对待 性冲动"并不能有很好地把握。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的转变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整个社会对”性”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人们对讳莫如深避而不谈的"性″已经从严格的禁忌过渡到相对的宽容。其次,西方性解放的影响,现代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有便利的条件接触到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对弗洛伊德、马"和"充实大学生活",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恋爱是为了"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 恋爱过程本身,而不是恋爱的结果。这一观念的转变表面上是对爱的权利的强调,实际上反映出了大学生 对承担责任的逃避。这种逃避到底是大学生普遍缺乏责任心还是当代大学生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承担 责任的基础,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对以往的大学 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某些开放性的婚姻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渐深,使得学生常 常处于理智与情感矛盾的旋涡中。纸上报端,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主观上认为爱情与学业并不冲突。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 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大学阶段应该以学业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同时他们又渴望自己可以爱情学业两 不误,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但从个案分析和访谈中可以发现,这只是学生们的主观愿望, 实际上真正可以做到的并不多。有句俗语叫做"爱情让人变笨",特别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学生,很容易被强 烈的情感冲昏了头脑,感情与理智的天平不由自主的就倾斜了。 4,宽容对待失恋。大学生恋爱最终"终成眷属"的毕竟很少,这样就很自然的有了失恋者。 感情遇到挫折后出现一段心理阴暗期是很正常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失恋的大学生会通过"找朋友诉说"和" 理性思考"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 5,恋爱目的功利化。功利型恋爱观是把感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上,或 以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视对方家庭条件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具有强烈的依赖思想, 希望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一个可靠的人身上,而缺乏上进心。但事实上,当代大学男生的功利化色彩也越 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把今后的前途寄托在从对方那里得 到好处上。功利型恋爱观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既与客观上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就业压力大、社会不良影 响有关,也和主观上个人在心理上的成熟程度有关。 6,恋爱场所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一种新的恋爱方式。互联网络特有的便 捷性、隐蔽性等优势让大学生很快地接受了这一恋爱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网恋成了一种时尚活动。特 别是一些进入大学后刚刚接触到网络的学生,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络不能自拔。空闲时间多、 上网方便的大学生自然对这一方式趋之若骛。 7,性观念的显著变化。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 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长 春某高校以"关注人性关心健康关爱自己"为主题,就当代学生性观念、性行为与性教育状况做了近一个多 月的问卷调查。调查资料中表明,有 20.95%的人对"性"很有兴趣,有 58.11%的人认为"性"像吃饭一样普通, 不必刻意回避,17.57%的人表示对"性"丝毫没有兴趣,而表现出十分厌恶"性"的只占到 3.38%。由这些数 据可以看出,学生们可以比较坦然地面对"性"这一话题。 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的调查中,有 10.4%的人坚决反对,52.68%的人不反对,也并不完全 赞成,30.41%的人赞同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前性行为,还有 6.71%的人认为性行为是满足生理需要,与 婚姻和感情无关,没感情也可发生性行为。同时调查还表明现在一些女大学生已把肉体的"贞洁"与灵魂的 纯洁区别开来,性不足以成为两人关系将发展到确立婚姻的证明。 在"与恋人的接触程度"的调查中,11.8%的人没有身体接触,而有牵手、拥抱、接吻的人占 62.11%, 17.39%的人有性抚摸的行为,8.7%的人已发生了性行为。调查表明,已有将近 1/10 恋爱的学生发生性行为。 这次调查显示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比例占这次总人数的 13.66%,而这部分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 的动机却是复杂多样的:追求性的欢快感占 18.75%;为发展爱情占 28.13%;一时感情冲动不能自控的占 31.25%;为排除孤独感的占 31.25%;其他因素的占 15.62%。从这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如何对待" 性冲动"并不能有很好地把握。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的转变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整个社会对"性"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人们对讳莫如深避而不谈的"性"已经从严格的禁忌过渡到相对的宽容。其次,西方性解放的影响,现代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有便利的条件接触到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对弗洛伊德、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