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附1:《伤寒论》课程自主学习部分教学大纲 学时:10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拟定了理、法、方、 药一线贯通的中医诊疗程序。自主学习是《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任教老师指 导下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伤寒学术流派研究与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2学时) 内容:仲景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流派、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 要求:由教师精选出历代研究《伤寒论》卓有成就的医家,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演讲与讨论 的方式,熟悉其对《伤寒论》学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和临证精要,以开阔视野。 2.《伤寒论》类方归纳与拓展(2学时) 内容:类方的概念、《伤寒论》中的九大类方 要求:掌握类方归类的方法和原则,熟悉《伤寒论》的九大类方,了解仲景方加减、衍化构 成类方的思路。 3.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2学时) 内容:经方的概念、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要求:了解经方的特点,掌握经方的概念,理解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如病证结 合、方证相应、加减应用、合方应用等:掌握《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如以方测证法等。 4.《伤寒论》397法研究 内容:《伤寒论》397法的出处、争议与临床价值 要求:熟悉《伤寒论》中“证”与“法”的内涵,了解三百九十七法的临床价值与不足之处。 5.《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内容: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核心内容及临床价值 要求:掌握六经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了解其临床价 值。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指导性自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L、讨论式等 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将本大纲所列(但不限于)教学内容与要求布置给 学生。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学习讨论,制作PPT展示或完成论文撰写。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探 究式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性学习等综合素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根据不同的自学内容和形式,可灵活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为PPT展示、现场演讲和讨论, 评定成绩时PPT内容占40分,其中准确性20分、充实性及完整性10分、创新性10分。现场展 示与讨论共60分,其中演讲表现20分、回答问题20分、现场气氛10分、团队合作10分。若 为论文写作,可依据学生撰写的论文内容,从内容是否正确、全面,文笔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分。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附 1:《伤寒论》课程自主学习部分教学大纲 学 时:10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拟定了理、法、方、 药一线贯通的中医诊疗程序。自主学习是《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任教老师指 导下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伤寒学术流派研究与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2 学时) 内容:仲景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流派、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 要求:由教师精选出历代研究《伤寒论》卓有成就的医家,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演讲与讨论 的方式,熟悉其对《伤寒论》学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和临证精要,以开阔视野。 2.《伤寒论》类方归纳与拓展(2学时) 内容:类方的概念、《伤寒论》中的九大类方 要求:掌握类方归类的方法和原则,熟悉《伤寒论》的九大类方,了解仲景方加减、衍化构 成类方的思路。 3.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2 学时) 内容:经方的概念、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要求:了解经方的特点,掌握经方的概念,理解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如病证结 合、方证相应、加减应用、合方应用等;掌握《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如以方测证法等。 4.《伤寒论》397 法研究 内容:《伤寒论》397法的出处、争议与临床价值 要求:熟悉《伤寒论》中“证”与“法”的内涵,了解三百九十七法的临床价值与不足之处。 5.《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内容: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核心内容及临床价值 要求:掌握六经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了解其临床价 值。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指导性自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 PBL、讨论式等 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将本大纲所列(但不限于)教学内容与要求布置给 学生。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学习讨论,制作 PPT 展示或完成论文撰写。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探 究式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性学习等综合素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根据不同的自学内容和形式,可灵活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为 PPT 展示、现场演讲和讨论, 评定成绩时 PPT 内容占 40 分,其中准确性 20 分、充实性及完整性 10 分、创新性 10 分。现场展 示与讨论共 60 分,其中演讲表现 20 分、回答问题 20 分、现场气氛 10 分、团队合作 10 分。若 为论文写作,可依据学生撰写的论文内容,从内容是否正确、全面,文笔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分。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