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班)使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7.3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班)使用) 课程名称:伤寒论(Shang Han Lun) 学 时:81(72/9) 学 分:4.5 一、课程简介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其不仅为外感 热病立法,同时也兼论内伤杂病及其他疾病,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 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伤寒论》课程是中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也是中医学各专业 的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重在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培养辨证 论治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水平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恰当选择融入点:如讲述仲景精彩人生、彰显医圣人格魅力,学习《伤寒杂 病论》原序、培养科学严谨学风,解读误诊误治救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引用古今名医医 案、彰显大医精诚风范,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天人相应思维,等等:将价值引领贯穿在 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课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建立中医疗效自信、中医文化自信、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6学时) 掌握伤寒的含义、六经与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六经病证的主要内容、六经病的传变规 律、《伤寒论》的论治法则与临床思维。熟悉《伤寒论》的作者、成书背景、流传沿革和主 要版本、学术渊源与成就、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了解伤寒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概 况、汉今度量衡换算、《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重点: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难点:《伤寒论》的论治法则与临床思维。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34学时)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1学时) 掌握太阳病脉证特点、太阳病分类和鉴别要点、辨病发于阳发于阴:熟悉太阳病的传经: 了解太阳病欲解时。 重点: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与太阳温病的脉证特点。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10学时) 掌握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太阳伤寒麻黄汤证的证治特点、汗法的应用原则与禁忌:掌握 桂枝汤兼证、麻黄汤兼证各方证的因机证治:熟悉表郁轻证各方证的因机证治。 掌握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的因机证治,蓄水证与蓄血证的鉴别。熟悉茯苓甘草汤证、 抵当汤证、抵当丸证的因机证治。 重点: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去芍 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麻黄汤证、葛 根汤证、小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 难点:①小青龙汤证症见“或渴”、或“不渴”、“服汤己渴”的病理机制:②蓄水证与 蓄血证的鉴别:③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异同点。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22学时) 掌握变证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要点、太阳病变证之热证、虚证、结胸及痞证证治:熟悉上 热下寒证、合病与并病证治:了解脏结证、火逆证和欲愈候。 重点:栀子豉汤类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桂枝甘草汤证、桂 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桂枝加桂汤证、茯苓桂枝甘草 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小建中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真武汤证、甘草干姜汤证、芍 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炙甘草汤证、小陷胸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

《伤寒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班)使用) 课程名称:伤寒论(Shang Han Lun) 学 时:81(72/9) 学 分:4.5 一、课程简介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其不仅为外感 热病立法,同时也兼论内伤杂病及其他疾病,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 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伤寒论》课程是中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也是中医学各专业 的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重在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培养辨证 论治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水平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恰当选择融入点:如讲述仲景精彩人生、彰显医圣人格魅力,学习《伤寒杂 病论》原序、培养科学严谨学风,解读误诊误治救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引用古今名医医 案、彰显大医精诚风范,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天人相应思维,等等;将价值引领贯穿在 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课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建立中医疗效自信、中医文化自信、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6 学时) 掌握伤寒的含义、六经与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六经病证的主要内容、六经病的传变规 律、《伤寒论》的论治法则与临床思维。熟悉《伤寒论》的作者、成书背景、流传沿革和主 要版本、学术渊源与成就、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了解伤寒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概 况、汉今度量衡换算、《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重点: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难点:《伤寒论》的论治法则与临床思维。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34 学时)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1学时) 掌握太阳病脉证特点、太阳病分类和鉴别要点、辨病发于阳发于阴;熟悉太阳病的传经; 了解太阳病欲解时。 重点:太阳伤寒、太阳中风与太阳温病的脉证特点。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10学时) 掌握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太阳伤寒麻黄汤证的证治特点、汗法的应用原则与禁忌;掌握 桂枝汤兼证、麻黄汤兼证各方证的因机证治;熟悉表郁轻证各方证的因机证治。 掌握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的因机证治,蓄水证与蓄血证的鉴别。熟悉茯苓甘草汤证、 抵当汤证、抵当丸证的因机证治。 重点: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去芍 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麻黄汤证、葛 根汤证、小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 难点:①小青龙汤证症见“或渴”、或“不渴”、“服汤已渴”的病理机制;②蓄水证与 蓄血证的鉴别;③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异同点。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22学时) 掌握变证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要点、太阳病变证之热证、虚证、结胸及痞证证治;熟悉上 热下寒证、合病与并病证治;了解脏结证、火逆证和欲愈候。 重点:栀子豉汤类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桂枝甘草汤证、桂 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桂枝加桂汤证、茯苓桂枝甘草 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小建中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真武汤证、甘草干姜汤证、芍 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炙甘草汤证、小陷胸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

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难点:①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的异 同点: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与茯苓甘草汤证的异同点:③半夏泻心 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证的异同点。 第四节、太阳病类似证(1学时) 了解悬饮证(十枣汤证)、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及风湿三证(桂枝附子汤证、白术 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的因机证治。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8学时) 第一节、阳明病纲要(1学时) 掌握阳明病提纲和阳明病脉证:熟悉阳明病病因病机:了解阳明病欲解时。 重点:阳明病提纲证和阳明病脉证特点。 难点:①“胃家实”的内涵:②阳明病得之一日,恶寒自罢的机理。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5学时) 掌握阳明热证之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阳明实证之调胃承气汤证、小 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和阳明病虚寒证之吴茱萸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栀子豉 汤证、蜜煎导及猪胆汁导法:了解下法辨证和下法禁例。 重点: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 证、麻子仁丸证、吴茱萸汤证。 难点:①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异同点:②脾约证治。 第三节、阳明病变证及阳明病预后(2学时) 掌握阳明湿热发黄证之茵陈蒿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栀子柏皮汤 证、寒湿发黄和被火发黄证:了解血热证、阳明病预后。 重点:茵陈蒿汤证、麻黄连韶赤小豆汤证。 难点:湿热发黄的“瘀热在里”的辨治要点。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6学时) 第一节、少阳病纲要(1学时) 掌握少阳病脉证提纲:熟悉少阳病治禁:了解少阳病欲解时。 重点:少阳病提纲证。 难点:少阳为枢的生理病理特点。 第二节、少阳病证(2学时) 掌握小柴胡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 重点、难点:小柴胡汤的临床辨证要点、审证方法、运用原则及禁忌。 第三节、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传变与预后(3学时) 掌握少阳病变证治则,少阳病兼变证之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柴胡加芒硝汤证的因机证治:了解少阳病的传变和预 后。 重点: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学时) 掌握太阴病脉证提纲、太阴脏寒证治、太阴腹痛证治:熟悉太阴兼表证、太阴发黄证: 了解太阴病预后、太阴病欲解时。 重点:太阴脏寒证的治法方药: 难点:①太阴脏寒证,治宜四逆辈的机理。②太阴腹痛证治。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6学时) 第一节、少阴病纲要(1学时) 掌握少阴病脉证提纲:熟悉少阴病治禁:了解少阴病欲解时。 重点:少阴病提纲证。 第二节、少阴病证(3学时) 掌握少阴病寒化证的分型证治,少阴热化证的分型证治,少阴阳郁证的治法方药:熟悉 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重点: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 吴茱萸汤、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四逆散证

2 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 难点:①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的异 同点;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与茯苓甘草汤证的异同点;③半夏泻心 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证的异同点。 第四节、太阳病类似证(1学时) 了解悬饮证(十枣汤证)、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及风湿三证(桂枝附子汤证、白术 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的因机证治。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8 学时) 第一节、阳明病纲要(1学时) 掌握阳明病提纲和阳明病脉证;熟悉阳明病病因病机;了解阳明病欲解时。 重点:阳明病提纲证和阳明病脉证特点。 难点:①“胃家实”的内涵;②阳明病得之一日,恶寒自罢的机理。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5学时) 掌握阳明热证之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阳明实证之调胃承气汤证、小 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和阳明病虚寒证之吴茱萸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栀子豉 汤证、蜜煎导及猪胆汁导法;了解下法辨证和下法禁例。 重点: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 证、麻子仁丸证、吴茱萸汤证。 难点:①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异同点;②脾约证治。 第三节、阳明病变证及阳明病预后(2学时) 掌握阳明湿热发黄证之茵陈蒿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栀子柏皮汤 证、寒湿发黄和被火发黄证;了解血热证、阳明病预后。 重点:茵陈蒿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难点:湿热发黄的“瘀热在里”的辨治要点。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6 学时) 第一节、少阳病纲要(1学时) 掌握少阳病脉证提纲;熟悉少阳病治禁;了解少阳病欲解时。 重点:少阳病提纲证。 难点:少阳为枢的生理病理特点。 第二节、少阳病证(2学时) 掌握小柴胡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 重点、难点:小柴胡汤的临床辨证要点、审证方法、运用原则及禁忌。 第三节、少阳病兼变证、少阳病传变与预后(3学时) 掌握少阳病变证治则,少阳病兼变证之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因机证治;熟悉柴胡加芒硝汤证的因机证治;了解少阳病的传变和预 后。 重点: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 学时) 掌握太阴病脉证提纲、太阴脏寒证治、太阴腹痛证治;熟悉太阴兼表证、太阴发黄证; 了解太阴病预后、太阴病欲解时。 重点:太阴脏寒证的治法方药。 难点:①太阴脏寒证,治宜四逆辈的机理。②太阴腹痛证治。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6 学时) 第一节、少阴病纲要(1学时) 掌握少阴病脉证提纲;熟悉少阴病治禁;了解少阴病欲解时。 重点:少阴病提纲证。 第二节、少阴病证(3学时) 掌握少阴病寒化证的分型证治,少阴热化证的分型证治,少阴阳郁证的治法方药;熟悉 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重点: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 吴茱萸汤、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四逆散证

难点:①白通证的因机证治:②四逆散证的因机证治。 第三节、少阴病兼变证(1学时) 掌握少阴兼表证治:熟悉少阴急下证、热移膀胱证、伤津动血证。 重点: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第四节、咽痛证与少阴病预后(1学时) 掌握少阴虚火上扰和客热咽痛证治:熟悉少阴痰热和风寒夹痰咽痛证治:了解少阴病预 后和少阴病欲解时。 重点:甘草汤证、桔梗汤证、半夏散及汤证。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6学时) 第一节、厥阴病纲要和厥阴病证(3学时) 掌握厥阴病提纲证,厥阴寒热错杂证之乌梅丸证,厥阴寒证之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 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证,厥阴热证之白头翁汤证。熟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麻黄升 麻汤证。了解厥阴病欲解时。 重点: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白头翁汤证。 难点:①乌梅丸“又主久利”的机理。②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凡三见,其证治有何 异同? 第二节、辨厥热胜复证与厥逆证治(2学时) 掌握厥证的证候特点、基本病机和热厥、寒厥、痰厥、水厥的因机证治:熟悉厥热胜复 证。 重点:《伤寒论》中厥的概念、病机及分型证治。 第三节、辨呕哕下利证及厥阴病预后(1学时) 熟悉呕、哕、下利证治及其转归:了解厥阴病预后。 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2学时) 掌握霍乱病证治之五苓散证、理中丸证:熟悉霍乱病的脉证,霍乱病证治之四逆汤证、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桂枝汤证的因机证治:了解霍乱病的愈后调理。 重点、难点:理中丸(或汤)证及其方后加减法。 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2学时) 掌握牡蛎泽泻散证、竹叶石膏汤证、枳实栀子豉汤证、差后发热之小柴胡汤证、差后喜 唾之理中丸证的证治:熟悉差后饮食调理的方法:了解阴阳易病。 重点:牡蛎泽泻散证、竹叶石膏汤证、枳实栀子豉汤证。 难点:①枳实栀子汤证的证候特点。②小柴胡为何用于伤寒差后发热,其临床启示是什 么。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临床见习和指导性自学。除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外, 课堂教学应重点讲授各类证候理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类似方证的鉴别对比。根据教学内 容选择应用案例式、PL等多种教学法,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重 在培养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课堂讨论注重培养学生中医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提高其解决 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则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 《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和有关方证的临床应用。此外,教师应结合《中医四大经典等级考 试指南》,以课堂提问或原文默写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伤寒论》原文的掌握程度,并计入形 成性考核成绩。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为形成性考核。课堂提问或自主学习占总成绩的10%:课间见习或论文写作或 专题报告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一般讲完太阳病篇后进行,由任课教师 出题,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由学校统一安排,题库抽题,闭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书 1.《伤寒论十四讲》,刘渡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3 难点:①白通证的因机证治;②四逆散证的因机证治。 第三节、少阴病兼变证(1学时) 掌握少阴兼表证治;熟悉少阴急下证、热移膀胱证、伤津动血证。 重点: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第四节、咽痛证与少阴病预后(1学时) 掌握少阴虚火上扰和客热咽痛证治;熟悉少阴痰热和风寒夹痰咽痛证治;了解少阴病预 后和少阴病欲解时。 重点:甘草汤证、桔梗汤证、半夏散及汤证。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6 学时) 第一节、厥阴病纲要和厥阴病证(3学时) 掌握厥阴病提纲证,厥阴寒热错杂证之乌梅丸证,厥阴寒证之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 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证,厥阴热证之白头翁汤证。熟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麻黄升 麻汤证。了解厥阴病欲解时。 重点: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证、当归四逆汤证、吴茱萸汤证、白头翁汤证。 难点:①乌梅丸“又主久利”的机理。②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凡三见,其证治有何 异同? 第二节、辨厥热胜复证与厥逆证治(2学时) 掌握厥证的证候特点、基本病机和热厥、寒厥、痰厥、水厥的因机证治;熟悉厥热胜复 证。 重点:《伤寒论》中厥的概念、病机及分型证治。 第三节、辨呕哕下利证及厥阴病预后(1学时) 熟悉呕、哕、下利证治及其转归;了解厥阴病预后。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2 学时) 掌握霍乱病证治之五苓散证、理中丸证;熟悉霍乱病的脉证,霍乱病证治之四逆汤证、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桂枝汤证的因机证治;了解霍乱病的愈后调理。 重点、难点:理中丸(或汤)证及其方后加减法。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2 学时) 掌握牡蛎泽泻散证、竹叶石膏汤证、枳实栀子豉汤证、差后发热之小柴胡汤证、差后喜 唾之理中丸证的证治;熟悉差后饮食调理的方法;了解阴阳易病。 重点:牡蛎泽泻散证、竹叶石膏汤证、枳实栀子豉汤证。 难点:①枳实栀子汤证的证候特点。②小柴胡为何用于伤寒差后发热,其临床启示是什 么。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临床见习和指导性自学。除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外, 课堂教学应重点讲授各类证候理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类似方证的鉴别对比。根据教学内 容选择应用案例式、PBL等多种教学法,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重 在培养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课堂讨论注重培养学生中医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提高其解决 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则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 《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和有关方证的临床应用。此外,教师应结合《中医四大经典等级考 试指南》,以课堂提问或原文默写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伤寒论》原文的掌握程度,并计入形 成性考核成绩。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为形成性考核。课堂提问或自主学习占总成绩的10%;课间见习或论文写作或 专题报告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一般讲完太阳病篇后进行,由任课教师 出题,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由学校统一安排,题库抽题,闭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书 1.《伤寒论十四讲》,刘渡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2.《伤寒论选读》.王庆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3.《伤寒论讲义》.李赛美,李宇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六、其他说明 学习本课程,应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 选读》等中医基础课程。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讲深讲透,学生应理解并记忆。大 纲中要求熟悉的部分,教师应讲清重点,学生应当理解并比较熟悉。大纲中要求了解的部分, 可由任课教师决定是否讲授、讲授到何种程度,学生一般浏览即可。允许任课教师根据实际 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作适当调整,但不应影响本课程的基本体系。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4 2.《伤寒论选读》.王庆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年; 3.《伤寒论讲义》.李赛美,李宇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年。 六、其他说明 学习本课程,应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 选读》等中医基础课程。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讲深讲透,学生应理解并记忆。大 纲中要求熟悉的部分,教师应讲清重点,学生应当理解并比较熟悉。大纲中要求了解的部分, 可由任课教师决定是否讲授、讲授到何种程度,学生一般浏览即可。允许任课教师根据实际 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作适当调整,但不应影响本课程的基本体系。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附1:《伤寒论》课程自主学习部分教学大纲 学时:10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拟定了理、法、方、 药一线贯通的中医诊疗程序。自主学习是《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任教老师指 导下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伤寒学术流派研究与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2学时) 内容:仲景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流派、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 要求:由教师精选出历代研究《伤寒论》卓有成就的医家,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演讲与讨论 的方式,熟悉其对《伤寒论》学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和临证精要,以开阔视野。 2.《伤寒论》类方归纳与拓展(2学时) 内容:类方的概念、《伤寒论》中的九大类方 要求:掌握类方归类的方法和原则,熟悉《伤寒论》的九大类方,了解仲景方加减、衍化构 成类方的思路。 3.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2学时) 内容:经方的概念、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要求:了解经方的特点,掌握经方的概念,理解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如病证结 合、方证相应、加减应用、合方应用等:掌握《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如以方测证法等。 4.《伤寒论》397法研究 内容:《伤寒论》397法的出处、争议与临床价值 要求:熟悉《伤寒论》中“证”与“法”的内涵,了解三百九十七法的临床价值与不足之处。 5.《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内容: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核心内容及临床价值 要求:掌握六经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了解其临床价 值。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指导性自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L、讨论式等 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将本大纲所列(但不限于)教学内容与要求布置给 学生。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学习讨论,制作PPT展示或完成论文撰写。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探 究式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性学习等综合素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根据不同的自学内容和形式,可灵活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为PPT展示、现场演讲和讨论, 评定成绩时PPT内容占40分,其中准确性20分、充实性及完整性10分、创新性10分。现场展 示与讨论共60分,其中演讲表现20分、回答问题20分、现场气氛10分、团队合作10分。若 为论文写作,可依据学生撰写的论文内容,从内容是否正确、全面,文笔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分。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附 1:《伤寒论》课程自主学习部分教学大纲 学 时:10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拟定了理、法、方、 药一线贯通的中医诊疗程序。自主学习是《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任教老师指 导下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伤寒学术流派研究与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2 学时) 内容:仲景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流派、历代伤寒医家临证精要。 要求:由教师精选出历代研究《伤寒论》卓有成就的医家,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演讲与讨论 的方式,熟悉其对《伤寒论》学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和临证精要,以开阔视野。 2.《伤寒论》类方归纳与拓展(2学时) 内容:类方的概念、《伤寒论》中的九大类方 要求:掌握类方归类的方法和原则,熟悉《伤寒论》的九大类方,了解仲景方加减、衍化构 成类方的思路。 3.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2 学时) 内容:经方的概念、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要求:了解经方的特点,掌握经方的概念,理解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如病证结 合、方证相应、加减应用、合方应用等;掌握《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如以方测证法等。 4.《伤寒论》397 法研究 内容:《伤寒论》397法的出处、争议与临床价值 要求:熟悉《伤寒论》中“证”与“法”的内涵,了解三百九十七法的临床价值与不足之处。 5.《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内容: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核心内容及临床价值 要求:掌握六经气化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代表人物,了解其临床价 值。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指导性自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 PBL、讨论式等 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将本大纲所列(但不限于)教学内容与要求布置给 学生。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学习讨论,制作 PPT 展示或完成论文撰写。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探 究式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性学习等综合素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根据不同的自学内容和形式,可灵活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为 PPT 展示、现场演讲和讨论, 评定成绩时 PPT 内容占 40 分,其中准确性 20 分、充实性及完整性 10 分、创新性 10 分。现场展 示与讨论共 60 分,其中演讲表现 20 分、回答问题 20 分、现场气氛 10 分、团队合作 10 分。若 为论文写作,可依据学生撰写的论文内容,从内容是否正确、全面,文笔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分。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附2:《伤寒论》课程课间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9 一、课间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拟定了理、法、方、 药一线贯通的中医诊疗程序。课间见习是《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 生树立医生的角色形象,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间见习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六经辨证论治方法:学习并掌握六经病证主治方 剂的证治要点。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辨证、处方遣药的基本规范:了解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 思路与方法,如方证相应、加减应用、合方应用等。 2.操作技能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正确询问病史、书写处 方、撰写病案的规范:结合临床病例,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并熟悉运用经方诊治临 床常见病的思路与方法,初步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间见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1.见习内容:中医临床诊治疾病基本规范、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 运用。 2.时间安排:一般在《伤寒论》课程期中考试结束后进行,每周3个学时,共3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采用门诊提问、临床诊治操作、撰写跟师医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门诊提 问重在考察学生对六经辨证理论、重点方证辨治要点的掌握程度。临床诊治操作注重考察学生的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跟师医案撰写要求学生按照见习报 告要求,至少撰写3个跟师医案,并写出跟师体会,重点考察辨证思维过程和处方分析能力。 2.成绩评定:综合门诊提问、临床诊治操作和见习报告进行成绩评定,课间见习成绩单独计 算分数,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附 2:《伤寒论》课程课间见习教学大纲 学 时:9 一、课间见习的目的与任务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拟定了理、法、方、 药一线贯通的中医诊疗程序。课间见习是《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 生树立医生的角色形象,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间见习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六经辨证论治方法;学习并掌握六经病证主治方 剂的证治要点。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辨证、处方遣药的基本规范;了解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 思路与方法,如方证相应、加减应用、合方应用等。 2.操作技能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正确询问病史、书写处 方、撰写病案的规范;结合临床病例,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并熟悉运用经方诊治临 床常见病的思路与方法,初步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间见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1.见习内容:中医临床诊治疾病基本规范、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 运用。 2.时间安排:一般在《伤寒论》课程期中考试结束后进行,每周 3 个学时,共 3 周。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采用门诊提问、临床诊治操作、撰写跟师医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门诊提 问重在考察学生对六经辨证理论、重点方证辨治要点的掌握程度。临床诊治操作注重考察学生的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跟师医案撰写要求学生按照见习报 告要求,至少撰写 3 个跟师医案,并写出跟师体会,重点考察辨证思维过程和处方分析能力。 2.成绩评定:综合门诊提问、临床诊治操作和见习报告进行成绩评定,课间见习成绩单独计 算分数,百分制计分,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执笔人:郑丰杰;审核人:王庆国)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