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专业(留学生)使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46.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专业(留学生)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经典导读(Guided Readings of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学时:72 学分:4 中医经典选读·《伤寒论》教学大纲 学 时:24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针推专业五年制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使学生初步了解《伤寒论》的学术框架,主要包括六经辨证体系、诊断治疗原理、 经方的结构与分类、仲景临床施治方法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伤寒论》和临床各科课 程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恰当选择融入点:如讲述仲景精彩人生、彰显医圣人格魅力,学习《伤 寒杂病论》原序、培养科学严谨学风,解读误诊误治救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引用 古今名医医案、彰显大医精诚风范,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天人相应思维,等等: 将价值引领贯穿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课德育功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伤寒论》概要(2学时) 掌握伤寒含义、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体系等,熟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 成就,了解《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历史沿革。 第二章桂枝汤及其类方(4学时) 掌握桂枝甘草汤证、芍药甘草汤证、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 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 桂枝加桂汤证、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三章苓桂剂群(2学时) 熟悉苓桂剂群的概念,掌握苓桂术甘汤证、苓桂枣甘汤证、五苓散证、茯苓甘草 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四章麻黄汤及其类方(2学时) 掌握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熟悉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 证的因机证治。 第五章白虎汤与承气汤类方证(4学时) 掌握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证、桃核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 用。 第六章柴胡剂与泻心剂(4学时) 掌握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黄黄连 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葛根芩连 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七章理中汤与四逆辈(4学时) 掌握甘草干姜汤证、理中丸(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 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茯苓四逆汤证、通 脉四逆汤加猪胆汤证、真武汤、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中医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专业(留学生)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经典导读(Guided Readings of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学 时:72 学 分:4 中医经典选读·《伤寒论》教学大纲 学 时:24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针推专业五年制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使学生初步了解《伤寒论》的学术框架,主要包括六经辨证体系、诊断治疗原理、 经方的结构与分类、仲景临床施治方法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伤寒论》和临床各科课 程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恰当选择融入点:如讲述仲景精彩人生、彰显医圣人格魅力,学习《伤 寒杂病论》原序、培养科学严谨学风,解读误诊误治救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引用 古今名医医案、彰显大医精诚风范,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天人相应思维,等等; 将价值引领贯穿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课德育功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伤寒论》概要(2 学时) 掌握伤寒含义、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体系等,熟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 成就,了解《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历史沿革。 第二章 桂枝汤及其类方(4 学时) 掌握桂枝甘草汤证、芍药甘草汤证、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 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 桂枝加桂汤证、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三章 苓桂剂群(2 学时) 熟悉苓桂剂群的概念,掌握苓桂术甘汤证、苓桂枣甘汤证、五苓散证、茯苓甘草 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四章 麻黄汤及其类方(2 学时) 掌握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熟悉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 证的因机证治。 第五章 白虎汤与承气汤类方证(4 学时) 掌握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证、桃核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 用。 第六章 柴胡剂与泻心剂(4 学时) 掌握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黄黄连 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葛根芩连 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七章 理中汤与四逆辈(4 学时) 掌握甘草干姜汤证、理中丸(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 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茯苓四逆汤证、通 脉四逆汤加猪胆汤证、真武汤、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治法方药与临床应用

第八章杂方类(2学时) 掌握乌梅丸证、四逆散证、吴茱萸汤证、栀子豉汤证、白头翁汤证、猪苓汤证、 黄连阿胶汤证、旋复代赭汤证、小陷胸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 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全部为课堂教学。除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外,课堂教学应重点讲授各类证候理法 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类似方证的鉴别对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应用案例式、PBL等多 种教学法,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介绍 《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与六经辨证思维,让学生领会经方的组方特点,逐步形成运用 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中医辨证思维。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为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课堂提问、原文背诵、随堂 测验分别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由授课教师出题,教研室审核, 闭卷考试,百分制记分。 五、教学参考书 1.《伤寒论十四讲》,刘渡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伤寒论选读》,王庆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3.《伤寒论讲义》.李赛美,李宇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六、其他说明 学习本课程,应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内经选读》等中医基础课程。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应理解并记忆。大纲中 要求熟悉的部分,学生应当理解并比较熟悉。大纲中要求了解的部分,学生一般浏览 即可。 (执笔人:刘敏:审核人:王庆国) 《中医经典选读》·《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学时:24 一、课程简介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它既 是中医学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对中医临床各科均具有普遍 指导意义。因此,历来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 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 路,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1学时) 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论点: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 编写体例: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及主要注家。介绍学习方法和主要 参考书籍。 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学时) 掌握本篇对疾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所提出的原理、原则, 为学好全书奠定基础:了解本篇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 第二章、痉湿调病脉证治第二(1学时) 掌握湿病的概念、治则及证治:熟悉痉病、喝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证治

第八章 杂方类(2 学时) 掌握乌梅丸证、四逆散证、吴茱萸汤证、栀子豉汤证、白头翁汤证、猪苓汤证、 黄连阿胶汤证、旋复代赭汤证、小陷胸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与临床 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全部为课堂教学。除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外,课堂教学应重点讲授各类证候理法 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类似方证的鉴别对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应用案例式、PBL等多 种教学法,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介绍 《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与六经辨证思维,让学生领会经方的组方特点,逐步形成运用 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中医辨证思维。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为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课堂提问、原文背诵、随堂 测验分别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由授课教师出题,教研室审核, 闭卷考试,百分制记分。 五、教学参考书 1.《伤寒论十四讲》,刘渡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2.《伤寒论选读》.王庆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年。 3.《伤寒论讲义》.李赛美,李宇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年。 六、其他说明 学习本课程,应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内经选读》等中医基础课程。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应理解并记忆。大纲中 要求熟悉的部分,学生应当理解并比较熟悉。大纲中要求了解的部分,学生一般浏览 即可。 (执笔人:刘敏;审核人:王庆国) 《中医经典选读》·《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学 时:24 一、课程简介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它既 是中医学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对中医临床各科均具有普遍 指导意义。因此,历来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 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 路,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1 学时) 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论点;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 编写体例;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及主要注家。介绍学习方法和主要 参考书籍。 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学时) 掌握本篇对疾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所提出的原理、原则, 为学好全书奠定基础;了解本篇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 第二章、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 学时) 掌握湿病的概念、治则及证治;熟悉痉病、暍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证治

第三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学时) 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治:了解阴阳毒病的概念、临床表现 及证治。 第四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学时) 掌握中风在络、经、腑、脏的不同见症,历节的证治:熟悉中风与历节的病因病 机,中风与痹证的区别:了解中风与历节的概念。 第五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学时) 掌握血痹病的证治;掌握虚劳病的脉象及证治: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 了解血痹病与虚劳病的概念。 第六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2学时) 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证治: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了 解肺痿、肺痈、肺胀的概念。 第七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学时) 掌握胸痹、心痛的病机及证治:了解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 第八章、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学时) 掌握腹满、寒疝的证治:熟悉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别与治则、宿食病的脉证与治 疗:了解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 第九章、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学时) 掌握痰饮的成因与分类:掌握痰饮的治则与证治:了解痰饮的概念。 第十章、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1学时) 掌握消渴、小便不利的证治:熟悉消渴的病因病机,淋病的主症及治疗禁忌:了 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 第十一章、水气病脉证第十四(2学时) 掌握水气病的治则,风水、皮水的证治,气分的证治:熟悉水气病的分类及血分、 水分、气分的鉴别:熟悉正水、石水、黄汗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了解水气病的概念、 成因。 第十二章、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1学时) 掌握黄疸病及其兼证与变证的证治:熟悉黄疸病的病因、病机、治则与预后:了 解黄疸病的概念与分类。 第十三章、惊悸吐妞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学时) 掌握吐衄下血的证治及瘀血的脉证:熟悉惊悸的成因和证治,以及吐衄下血的成 因、预后和治疗禁忌。 第十四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学时) 熟悉呕吐、哕、下利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了解呕吐、哕、下利的概念。 第十五章、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1学时) 掌握肠痈的证治:熟悉疮痈初起的脉证与辨脓法:了解疮痈、肠痈、金疮、浸淫 疮的概念。 第十六章、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1学时) 掌握癥病的治法、妊娠下血、妊娠腹痛、妊娠小便难、妊娠水气的证治:熟悉妊 娠呕吐、胎动不安、伤胎的证治;了解胎与癥病的鉴别。 第十七章、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学时) 掌握产后腹痛的辨证论治:熟悉产后三病的成因与证治,产后中风,产后烦呕, 产后下利的证治。 第十八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学时) 掌握腹痛、月经不调、漏下、带下、转胞、脏躁、咽中如有炙脔等的辨证论治: 熟悉热入血室及前阴有关病变的辨证论治。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病例分析,结合课间见习,促进学生对《金 匮要略》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杂病诊治的分析思路和提高临床实践 的能力

第三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 学时) 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治;了解阴阳毒病的概念、临床表现 及证治。 第四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 学时) 掌握中风在络、经、腑、脏的不同见症,历节的证治;熟悉中风与历节的病因病 机,中风与痹证的区别;了解中风与历节的概念。 第五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 学时) 掌握血痹病的证治;掌握虚劳病的脉象及证治;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 了解血痹病与虚劳病的概念。 第六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2 学时) 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证治;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了 解肺痿、肺痈、肺胀的概念。 第七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 学时) 掌握胸痹、心痛的病机及证治;了解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 第八章、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 学时) 掌握腹满、寒疝的证治;熟悉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别与治则、宿食病的脉证与治 疗;了解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 第九章、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 学时) 掌握痰饮的成因与分类;掌握痰饮的治则与证治;了解痰饮的概念。 第十章、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1 学时) 掌握消渴、小便不利的证治;熟悉消渴的病因病机,淋病的主症及治疗禁忌;了 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 第十一章、水气病脉证第十四(2 学时) 掌握水气病的治则,风水、皮水的证治,气分的证治;熟悉水气病的分类及血分、 水分、气分的鉴别;熟悉正水、石水、黄汗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了解水气病的概念、 成因。 第十二章、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1 学时) 掌握黄疸病及其兼证与变证的证治;熟悉黄疸病的病因、病机、治则与预后;了 解黄疸病的概念与分类。 第十三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 学时) 掌握吐衄下血的证治及瘀血的脉证;熟悉惊悸的成因和证治,以及吐衄下血的成 因、预后和治疗禁忌。 第十四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1 学时) 熟悉呕吐、哕、下利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了解呕吐、哕、下利的概念。 第十五章、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1 学时) 掌握肠痈的证治;熟悉疮痈初起的脉证与辨脓法;了解疮痈、肠痈、金疮、浸淫 疮的概念。 第十六章、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1 学时) 掌握癥病的治法、妊娠下血、妊娠腹痛、妊娠小便难、妊娠水气的证治;熟悉妊 娠呕吐、胎动不安、伤胎的证治;了解胎与癥病的鉴别。 第十七章、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 学时) 掌握产后腹痛的辨证论治;熟悉产后三病的成因与证治,产后中风,产后烦呕, 产后下利的证治。 第十八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 学时) 掌握腹痛、月经不调、漏下、带下、转胞、脏躁、咽中如有炙脔等的辨证论治; 熟悉热入血室及前阴有关病变的辨证论治。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病例分析,结合课间见习,促进学生对《金 匮要略》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杂病诊治的分析思路和提高临床实践 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原文背诵。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60%:课堂提问、原文背诵占40%。 五、教材 1.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金匮要略》,王新佩、贾春 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 (执笔人:钟相根:审核人:贾春华) 《中医经典选读》·《温病学》教学大纲 学时:24 一、课程简介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其辨 证学理论、治疗学理论,不仅有效地指导着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对临床各科疾 病的辨治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医课程体系中的主 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 病理论体系和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了解明清时代主要温病学家的学术理论,熟悉温 病学现代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2学时) 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学术理论、学 术成就,以及对温病学的贡献。熟悉温病学的概念:温病学学科的性质及其在中医学 中的地位。了解:温病学的发展概况一一(1)战国时期至唐代:(2)宋金元时期:(3) 明清时代:(4)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一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1学时) 掌握:温病的概念。温病与伤寒、温疫、温毒在概念上的区别。温病的特点:(1) 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一温邪。(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程 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熟悉:温病的分类。了解:温病 的范用。。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2学时) 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包括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 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气等。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理论(3学时) 掌握:卫气营血的症候与病机,三焦的症候与病机。 第四章、温病常用的诊法(2学时) 掌握:温病常见舌象的辨治。斑疹、白痦的辨治。 第五章、风温(6学时) 掌握:风温的主要证候及其辨证治疗。风温的辨证论治(1)邪袭肺卫:银翘散、 桑菊饮(2)肺热炽盛①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②肺热腑实宣白承气汤 ③肺热移肠葛根芩连汤④肺热发疹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3)痰热结胸小陷胸加枳实汤(4)邪入阳明①热炽阳明白虎汤加减②热结肠 腑调胃承气汤③胃热阴伤竹叶石膏汤(5)热入心包①热陷心包清宫汤、安宫 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②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牛黄承气汤(6)正气外脱生脉 散、参附汤(7)余邪未尽,肺胃阴伤沙参麦冬汤。熟悉:风温的概念、病因病机、 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风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临床参考相关疾病的中西医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原文背诵。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 60%;课堂提问、原文背诵占 40%。 五、教材 1.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金匮要略》 ,王新佩、贾春 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年 (执笔人:钟相根;审核人:贾春华) 《中医经典选读》·《温病学》教学大纲 学 时:24 一、 课程简介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其辨 证学理论、治疗学理论,不仅有效地指导着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对临床各科疾 病的辨治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医课程体系中的主 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 病理论体系和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了解明清时代主要温病学家的学术理论,熟悉温 病学现代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言(2 学时) 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学术理论、学 术成就,以及对温病学的贡献。熟悉温病学的概念;温病学学科的性质及其在中医学 中的地位。了解:温病学的发展概况——(1)战国时期至唐代;(2)宋金元时期;(3) 明清时代;(4)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一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1 学时) 掌握:温病的概念。温病与伤寒、温疫、温毒在概念上的区别。温病的特点:(1) 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温邪。(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程 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熟悉:温病的分类。了解:温病 的范围。。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2 学时) 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包括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 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气等。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理论(3 学时) 掌握:卫气营血的症候与病机,三焦的症候与病机。 第四章、温病常用的诊法(2 学时) 掌握:温病常见舌象的辨治。斑疹、白㾦的辨治。 第五章、风温(6 学时) 掌握:风温的主要证候及其辨证治疗。风温的辨证论治(1)邪袭肺卫:银翘散、 桑菊饮(2)肺热炽盛①邪热壅肺 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②肺热腑实 宣白承气汤 ③肺热移肠 葛根芩连汤④肺热发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3)痰热结胸 小陷胸加枳实汤(4)邪入阳明 ①热炽阳明 白虎汤加减 ②热结肠 腑 调胃承气汤 ③胃热阴伤 竹叶石膏汤(5)热入心包 ①热陷心包 清宫汤、安宫 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②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 牛黄承气汤(6)正气外脱 生脉 散、参附汤(7)余邪未尽,肺胃阴伤 沙参麦冬汤。熟悉:风温的概念、病因病机、 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风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临床参考相关疾病的中西医

治疗,如病毒性肺炎。 第六章、暑温(4学时) 掌握:暑温的主要证候及其辨证治疗。()气分证治(1)暑温本病①暑入阳明白 虎汤、白虎加人参汤②暑伤津气王氏清暑益气汤③津气欲脱生脉散④热结肠腑 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2)暑温夹湿①暑湿在卫卫分宣湿饮、新加香薷饮②暑 湿困阻中焦苍术白虎汤加减③暑湿弥漫三焦三石汤仁营血分证治①暑入心营 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②气营两燔加减玉女煎③暑热动风羚角钩藤汤④暑 入血分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⑤暑伤肺络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白后期证治① 暑伤心肾连梅汤②暑湿伤气东垣清暑益气汤③余邪未尽清络饮、三甲散。熟悉: 暑温的概念、病因病机、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暑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1.冒 暑(1)暑湿内蕴,寒邪束表新加香薷饮(2)暑热挟湿,郁阻肺卫雷氏清凉绦暑 法2.暑秽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了解临床参考相关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如 乙型脑炎。 第七章、湿温(4学时) 掌握:湿温的主要证候及其辨证治疗。(1)湿重于热①湿遏卫气藿朴夏苓汤、 三仁汤②邪阻膜原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③邪困阻中焦雷氏芳香化浊法④湿 阻肠道,传导失司宣清导浊汤(2)湿热并重①湿热困阻中焦王氏连朴饮②湿热 蕴毒甘露消毒丹③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或至宝丹(3)热 重于湿白虎加苍术汤(4)化燥入血犀角地黄汤加减(5)湿从寒化四加减正气 散或五加减正气散(6)后期证治①湿胜阳微薛氏扶阳逐湿汤或真武汤②余邪未尽 薛氏五叶芦根汤。熟悉:湿温的概念、病因病机、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湿温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临床参考相关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如伤寒、副伤寒。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教学为主,考虑到本类学生语言水平限制,将知识点详细讲解,酌情介绍 一些验案,或在学生间进行临床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的、灵活的方式拓宽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辨治多发性、 常见性温病。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课堂提问。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60%:课堂提问占40%。 五、教材 《温病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马健主编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16年8月第4版。 (执笔人:赵岩松:审核人:谷晓红)

治疗,如病毒性肺炎。 第六章、暑温(4 学时) 掌握:暑温的主要证候及其辨证治疗。㈠气分证治(1)暑温本病 ①暑入阳明 白 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②暑伤津气 王氏清暑益气汤 ③津气欲脱 生脉散 ④热结肠腑 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2)暑温夹湿①暑湿在卫 卫分宣湿饮、新加香薷饮 ②暑 湿困阻中焦 苍术白虎汤加减 ③暑湿弥漫三焦 三石汤㈡营血分证治 ①暑入心营 清营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②气营两燔 加减玉女煎 ③暑热动风 羚角钩藤汤④暑 入血分 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⑤暑伤肺络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㈢后期证治 ① 暑伤心肾 连梅汤②暑湿伤气 东垣清暑益气汤 ③余邪未尽 清络饮、三甲散。熟悉: 暑温的概念、病因病机、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暑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1.冒 暑(1)暑湿内蕴,寒邪束表 新加香薷饮(2)暑热挟湿,郁阻肺卫 雷氏清凉绦暑 法 2.暑秽 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了解临床参考相关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如 乙型脑炎。 第七章、湿温(4 学时) 掌握:湿温的主要证候及其辨证治疗。(1)湿重于热 ①湿遏卫气 藿朴夏苓汤、 三仁汤②邪阻膜原 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 ③邪困阻中焦 雷氏芳香化浊法 ④湿 阻肠道,传导失司 宣清导浊汤(2)湿热并重①湿热困阻中焦 王氏连朴饮 ②湿热 蕴毒 甘露消毒丹 ③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或至宝丹(3)热 重于湿 白虎加苍术汤(4)化燥入血 犀角地黄汤加减(5)湿从寒化 四加减正气 散或五加减正气散(6)后期证治①湿胜阳微 薛氏扶阳逐湿汤或真武汤 ②余邪未尽 薛氏五叶芦根汤。熟悉:湿温的概念、病因病机、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湿温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临床参考相关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如伤寒、副伤寒。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以课堂教学为主,考虑到本类学生语言水平限制,将知识点详细讲解,酌情介绍 一些验案,或在学生间进行临床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的、灵活的方式拓宽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辨治多发性、 常见性温病。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课堂提问。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 60%;课堂提问占 40%。 五、教材 《温病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马健主编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2016 年 8 月第 4 版。 (执笔人:赵岩松;审核人:谷晓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