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辽宁省大连市2013年高三双基测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应当说与《论语·学而》篇中“礼之用,和 为贵”的“和”涵义相同。翻检相关经学文献,“和而不同”的“和”也与周代 基于礼原则的“和顺”“协和”“和睦”等意思相近,没有多少异议。朱熹、论 语集注“谓”和者,无乖戾之心”,把“和”与“乖戾”对举,也能说明这一点。 至于《国语·郑话》中史伯讲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则是指自然 事物诸元素之间的”调和”,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和”不是一回事 儿。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与史伯说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两个不同 的命题,适用的领域也不一样。前者适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讲人际关系的;后 者适用于自然领域,主要是讲不同物质的配合或共同作用的,因此,作为概念而 不是语词,这两个“和”是不能等同的,也是不能互换的、另外一中庸里有“喜 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说法,然而子思之学已开始向心性 之学转化,因此对“和”字的理解还当”以孔解孔”。 先秦文献中讲的“同”,很多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共同点”或“相同的目标”。 就人际关系而言,“同”与“和”不是对立关系.并且常常是有着正向联系的 孔子本人就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他所反对的“同而不和”的 “同”.只是指那种无原则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这一点是应当明确的。 “和而不同”的“不同”.仔细分析起来,应该包括“非原则性的不同”与“原 则性的不同”。对于非原则性的不同。容易通过“求同存异”而达到“和”。而 对于原则性的不同.则不易做到“求同存异”,要达到“和”就比较困难。孔子 曾指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者”才能够公正地喜 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由此可知。孔子心中的仁者不会以求“和” 为由回避矛盾。从孔子一生的言行看来,如果出现了原则性的“不同”的情况。 他不会以虚假的、表面的平衡来掩盖矛盾,更不会“委曲求和”。 有人提出,孔子的“和而不同”包含着微言大义,也应当能够像《诗经》那样被 用于“赋诗言志”。虽可能存在纰漏曲解,却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此说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涉及到比较关键问题的时候, 还是应当把具体涵义说清楚为好,不是表述什么内容都适合用这种赋诗言志的方 式的。大概正是因为人们解读经典时滥用了这种赋诗言志、类比推理的方式, 些人对“和而不同”涵义的阐发脱离了孔子的整体思想,没有善恶美丑,没有 “对”与“不对”。只有“同”与“不同”,这种缺乏联系与整体认识的观点, 显然没有把握孔子学说的精义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正确理解孔子讲的“和而不同”,对于恰当处理不同性 质的人际矛盾与冲突,以及建立不违背道义原则前提下的协同、合作关系,都是 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1.下列有关“君子和而不同”一句中“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关经典文献可以证明,孔子“君子和而不同”中“和”的涵 义与周礼原则中“和顺”“协和”“和睦”等意思接近、辽宁省大连市 2013 年高三双基测试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应当说与《论语·学而》篇中“礼之用,和 为贵”的“和”涵义相同。翻检相关经学文献,“和而不同”的“和”也与周代 基于礼原则的“和顺”“协和”“和睦”等意思相近,没有多少异议。朱熹、论 语集注“谓”和者,无乖戾之心”,把“和”与“乖戾”对举,也能说明这一点。 至于《国语·郑话》中史伯讲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则是指自然 事物诸元素之间的”调和”,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和”不是一回事 儿。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与史伯说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两个不同 的命题,适用的领域也不一样。前者适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讲人际关系的;后 者适用于自然领域,主要是讲不同物质的配合或共同作用的,因此,作为概念而 不是语词,这两个“和”是不能等同的,也是不能互换的、另外一中庸里有“喜 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说法,然而子思之学已开始向心性 之学转化,因此对“和”字的理解还当”以孔解孔”。 先秦文献中讲的“同”,很多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共同点”或“相同的目标”。 就人际关系而言,“同”与“和”不是对立关系.并且常常是有着正向联系的, 孔子本人就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他所反对的“同而不和”的 “同”.只是指那种无原则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这一点是应当明确的。 “和而不同”的“不同”.仔细分析起来,应该包括“非原则性的不同”与“原 则性的不同”。对于非原则性的不同。容易通过“求同存异”而达到“和”。而 对于原则性的不同.则不易做到“求同存异”,要达到“和”就比较困难。孔子 曾指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者”才能够公正地喜 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由此可知。孔子心中的仁者不会以求“和” 为由回避矛盾。从孔子一生的言行看来,如果出现了原则性的“不同”的情况。 他不会以虚假的、表面的平衡来掩盖矛盾,更不会“委曲求和”。 有人提出,孔子的“和而不同”包含着微言大义,也应当能够像《诗经》那样被 用于“赋诗言志”。虽可能存在纰漏曲解,却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此说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涉及到比较关键问题的时候, 还是应当把具体涵义说清楚为好,不是表述什么内容都适合用这种赋诗言志的方 式的。大概正是因为人们解读经典时滥用了这种赋诗言志、类比推理的方式,一 些人对“和而不同”涵义的阐发脱离了孔子的整体思想,没有善恶美丑,没有 “对”与“不对”。只有“同”与“不同”,这种缺乏联系与整体认识的观点, 显然没有把握孔子学说的精义。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正确理解孔子讲的“和而不同”,对于恰当处理不同性 质的人际矛盾与冲突,以及建立不违背道义原则前提下的协同、合作关系,都是 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1.下列有关“君子和而不同”一句中“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关经典文献可以证明,孔子“君子和而不同”中“和”的涵 义与周礼原则中“和顺”“协和”“和睦”等意思接近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