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570 工程科学学报,第43卷,第11期 addition,a 3-D model of a spiral pipe casted in an energy pile was creat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COMSOL;after simulation,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was obtained.The contrasti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ilt 3-D spiral heat source model has high analytical accuracy.Finally,based on the analytical model,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ime effect of a spiral pipe casted in an energy pil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energy pile;spiral pipe;heat transfer model;temperature field;analytical solution 能源桩是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它是将 埋管换热器的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石磊等9 换热器埋于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桩基中,通过桩基 和武丹0]提出实心圆柱热源模型,并分析了圆柱面 础与周围土体进行换热进而实现对建筑供暖或制 热源模型各自的适用性:李新等P针对螺旋埋管能 冷的目的四在20世纪80年代,奥地利的学者创 源桩,提出线圈热源模型;Man等四将单位桩长能 造性的将换热系统埋于建筑结构桩基中,利用桩 源桩视为恒定热源,提出螺旋埋管能源桩的温度场 基混凝土的高导热性能和较大的换热截面以强化 解析解.这些传热模型在其特定的能源桩结构和工 换热效率,这是有关能源桩的最早报道四,而后逐 况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普遍适用性上有待进 渐推广到瑞土和德国倒.1994年,日本学者Morino 一步发展与提高.本文针对螺旋埋管能源桩,对热 正式提出了“能源桩”的概念能源桩因为其节 源做更精确的简化假设,以傅里叶变换矢量法瞬时 能环保,且较传统的地源热泵系统换热效率更高、 温度场解为基础,运用格林函数和第一型曲线积分 施工成本更低、服役时间更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 知识对三维螺旋埋管能源桩温度场进行求解,以期 用问当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求得精确的螺旋埋管能源桩温度场解析解 能源桩已被广泛采用,并且在其埋管形式、换热机 制、热力响应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 1傅里叶变换矢量法中的瞬时点热源温度场 果6川在我国,能源桩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重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坐标为x,y,z的点 视地热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政府通过资金激励 的瞬态导热的拉普拉斯方程如式(1)所示21 和相关法规来鼓励和扶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 80「20.a20.820 用,我国的浅层地温开发与利用得到了长足的发 ar=a a++a证 (1) 展,一系列行业规范和标准相继出台,如《地源热 其中,a为导热介质热扩散率,0为温度场,τ为热源 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一2005)、《地热 发热时间 能开发利用白皮书》和《桩基地热能利用规范》 对于点热源,其温度响应表现为各向同性,点 (JGJT438一2018)等.大量使用能源桩的典型工 热源产生的温度场势必是角度对称的,因此在球 程也相继建设,如浙江温州双井小区、上海世博会 坐标系中,温度场仅与距离点热源的距离r与时 城市最佳实践区汉堡馆、南京朗诗国际街区等 间τ有关,与计算点的角度B无关.记温度场0为 目前普遍采用的能源桩埋管形式主要有U型、 (,t).温度场的傅里叶变换F(K,t),在公式中简化 W型、螺旋埋管以及多种形式并联等.其中,U型 为F,仅取决于K的模 埋管形式是从地源热泵换热体系过渡而来,但因 对公式(1)做傅里叶变换,得到公式(2)如下: 桩基础结构普遍不长,U型管路在桩体内的换热 路径不足导致换热效率偏低].W型埋管在桩内 aF =-a(a2+B2+y2)F (2) Or 出现局部最高点,顶端容易集气形成气阻影响使 其中:a、B、y为求解点方位角 用.螺旋管换热器可调节螺距,使桩基础内可利用 分离变量得式(3): 埋管长度增加,使用安全、高效.因此螺旋埋管 a 已逐步成为能源桩埋管的主要形式 F=-ald2+B+y)dr (3) 传热模型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有关能源桩的 解式(3)得式(4),其中常数系数为A 研究的重点.Eskilsion和Claessonls基于线热源模 (4) 型提出Eskilsion模型.Kavanaugh!6将竖直埋管换 F(K.T)=Aexp(-alKP2r) 热器看作圆柱体热源而建立圆柱热源模型,提高了 对式(4)做傅里叶逆变换得式(5): 模型计算的精确性.国内对能源桩的研究起步较晚 0(r,t)= 2 但成果丰富,刁乃仁等)和曾义和等图提出竖直 (4nar)exar (5)addition,  a  3-D  model  of  a  spiral  pipe  casted  in  an  energy  pile  was  creat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COMSOL;  after simulation,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was obtained. The contrasti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ilt 3-D spiral heat source model has high analytical accuracy.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mode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ime effect of a spiral pipe casted in an energy pil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energy pile;spiral pipe;heat transfer model;temperature field;analytical solution 能源桩是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它是将 换热器埋于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桩基中,通过桩基 础与周围土体进行换热进而实现对建筑供暖或制 冷的目的[1] .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奥地利的学者创 造性的将换热系统埋于建筑结构桩基中,利用桩 基混凝土的高导热性能和较大的换热截面以强化 换热效率,这是有关能源桩的最早报道[2] ,而后逐 渐推广到瑞士和德国[3] . 1994 年,日本学者 Morino 正式提出了“能源桩”的概念[4] . 能源桩因为其节 能环保,且较传统的地源热泵系统换热效率更高、 施工成本更低、服役时间更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 用[5] . 当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能源桩已被广泛采用,并且在其埋管形式、换热机 制、热力响应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 果[6−11] . 在我国,能源桩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重 视地热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政府通过资金激励 和相关法规来鼓励和扶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 用,我国的浅层地温开发与利用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一系列行业规范和标准相继出台,如《地源热 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地热 能开发利用白皮书》和《桩基地热能利用规范》 (JGJ/T 438—2018)等. 大量使用能源桩的典型工 程也相继建设,如浙江温州双井小区、上海世博会 城市最佳实践区汉堡馆、南京朗诗国际街区等[12] . 目前普遍采用的能源桩埋管形式主要有 U 型、 W 型、螺旋埋管以及多种形式并联等. 其中,U 型 埋管形式是从地源热泵换热体系过渡而来,但因 桩基础结构普遍不长,U 型管路在桩体内的换热 路径不足导致换热效率偏低[13] . W 型埋管在桩内 出现局部最高点,顶端容易集气形成气阻影响使 用. 螺旋管换热器可调节螺距,使桩基础内可利用 埋管长度增加,使用安全、高效[14] . 因此螺旋埋管 已逐步成为能源桩埋管的主要形式. 传热模型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有关能源桩的 研究的重点. Eskilsion 和 Claesson[15] 基于线热源模 型提出 Eskilsion 模型. Kavanaugh[16] 将竖直埋管换 热器看作圆柱体热源而建立圆柱热源模型,提高了 模型计算的精确性. 国内对能源桩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成果丰富,刁乃仁等[17] 和曾义和等[18] 提出竖直 埋管换热器的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 ;石磊等[19] 和武丹[20] 提出实心圆柱热源模型,并分析了圆柱面 热源模型各自的适用性;李新等[21] 针对螺旋埋管能 源桩,提出线圈热源模型;Man 等[22] 将单位桩长能 源桩视为恒定热源,提出螺旋埋管能源桩的温度场 解析解. 这些传热模型在其特定的能源桩结构和工 况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普遍适用性上有待进 一步发展与提高. 本文针对螺旋埋管能源桩,对热 源做更精确的简化假设,以傅里叶变换矢量法瞬时 温度场解为基础,运用格林函数和第一型曲线积分 知识对三维螺旋埋管能源桩温度场进行求解,以期 求得精确的螺旋埋管能源桩温度场解析解. 1    傅里叶变换矢量法中的瞬时点热源温度场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任一坐标为x, y,z 的点 的瞬态导热的拉普拉斯方程如式(1)所示[23] ∂θ ∂τ = a [ ∂ 2 θ ∂x 2 + ∂ 2 θ ∂y 2 + ∂ 2 θ ∂z 2 ] (1) 其中,a为导热介质热扩散率, θ 为温度场,τ为热源 发热时间. θ τ β θ θ(r,τ) F(K,τ) |K| 对于点热源,其温度响应表现为各向同性,点 热源产生的温度场势必是角度对称的,因此在球 坐标系中,温度场 仅与距离点热源的距离 r 与时 间 有关,与计算点的角度 无关. 记温度场 为 . 温度场的傅里叶变换 ,在公式中简化 为 F,仅取决于 K 的模 . 对公式(1)做傅里叶变换,得到公式(2)如下: ∂F ∂τ = −a ( α 2 +β 2 +γ 2 ) F (2) 其中:α、β、γ 为求解点方位角. 分离变量得式(3): ∂F F = −a ( α 2 +β 2 +γ 2 ) dτ (3) 解式(3)得式(4),其中常数系数为 A. F (K,τ) = Aexp( −a|K| 2 τ ) (4) 对式(4)做傅里叶逆变换得式(5): θ (r,τ) = A (4πaτ) 3/2 exp( −r 2 4aτ ) (5) · 1570 ·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11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