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更好地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 二、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与 如,汽车行业的发展就离不开自行车行业积累 的技术能力。缺少技术能力的国家,甚至连引 英国的技术进步 进技术都难以实现。 英国能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众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一 多学者的兴趣。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工业化迅 定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化的规 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的市场规模难以消化其巨 模,而技术进步都是在城市周边发生的。)人 大的产能。因此,仅仅依赖国内的市场与消 口的规模还决定了潜在发明者的数量。 费,英国就难以形成必要的经济规模。如果这 也有研究强调制度安排对技术进步与产 样一个国家没有能力拓展外部市场,没有渠道 业升级的重要性。创新者的研发活动带给社 获取外部资源,它就很难取得长足的技术进步 会的收益多,而个人所获得的收益少。如果没 与产业升级。而英国通过走向国际市场打破 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专利保护,技术进步就 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很 缺乏持续的动力。[] 多国家和地区与工业革命擦肩而过,而英国则 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对技术与产 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 业的影响。持续的威胁感知导致了发展型政 国的制造业有很多出口机会;而同一时期的荷 府的产生,[持续的威胁感知也带来了相对持 兰、意大利以及中国的长江三角地区则缺少这 续发展意愿,引导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 样的机会。[] 外,从技术史上看,战争对技术进步也起了重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出口与产业成长 大的推动作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海外市 以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场为其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 人们不禁要问:即便有了充裕的人口,有产权 的国际市场规模。在这一时期,英国主要依 保护,身处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技术进步 靠出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消化掉了产出的 与产业升级就可持续吗?如果民众购买力不 增长。 足,企业投资新技术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企 纵观整个18世纪,“英国工业的出口增长 业家的投资意愿会降低,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对 了将近450%(以1700年为100,1800年则为 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 544),而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生产仅增长了 因此,探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 52%(1700年为100,1800年为152)”。[]673在 性,就需要我们回到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重 1688年到1815年间,至少一半以上的新增工 要问题。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业品被出口到海外。[]2”海外市场为英国产品 (market extent)的限制。斯密发现最先开化的 提供了持续与庞大的产品需求。 国家就是那些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3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些国家有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这为它们提供 的支柱产业一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就是靠海 了技术进步的基础。那么,庞大的市场又是什 外市场推动起来的。在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 么呢?庞大的市场不仅仅需要广表的土地和 出口比重不断提升,无论是纱织品、毛纺织品 丰裕的人口,还需要购买力。这个购买力能消 还是棉纺织品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在英国 化掉年复一年出现的巨大的产能。[]532庞大的 工业革命时期,接近三分之二的纱制品都用于 市场规模让企业家有投资意愿,逐渐积累技术 出口。]86在17世纪末,英国毛纺品的出口量 能力:也让大量的军事技术有足够的市场回报, 占总产量的30%:到了1740年,这个比重提高 从而外溢到民用市场。因此,如果缺少足够庞大 到近50%。1255英国这样的出口业绩让其竞争 的市场规模作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难以 对手法国相形见绌。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 持续下去的。而事实上,庞大市场规模的形成与 国有60%的棉织品用于出口,而此时的法国仅 维系往往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与主导。 为10%。1]“庞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的纺织产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更好地解决技 术 发展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问 题。[1]比 如,汽车行业的发 展 就 离 不开 自 行 车行业 积 累 的技术能力。缺少技术能力的国家,甚至 连 引 进技术都难以实现。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一 定的人 口 数 量,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化的规 模,而技术进步都是在城市周边发生的。[2]人 口的规模还决定了潜在发明者的数量。 也有研究强调制度安排对技术进步与产 业升级 的 重 要 性。创 新 者 的 研 发 活 动 带 给 社 会的收益多,而个人所获得的收益少。如 果 没 有相应的 制 度 安 排,如 专 利 保 护,技 术 进 步 就 缺乏持续的动力。[3] 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对技术与产 业的影 响。持续的威胁感知导致了发展型政 府的产生,[4]持续的威胁感知也带来了相对持 续发 展 意 愿,引导技术进步与 产业升级。此 外,从技术 史 上 看,战 争 对 技 术 进 步 也 起 了 重 大的推动作用。[5] 以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 是, 人们不禁 要 问:即便有了充裕的人口,有 产 权 保护,身处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 下,技 术 进 步 与产业升级就可持续吗?如 果 民 众 购 买 力 不 足,企业投资新技术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企 业家的投资意愿 会 降 低,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对 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 因此,探讨技术进 步 与 产业 升 级 的 可 持 续 性,就需要我们回到亚 当·斯密提出的一个重 要问题。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marketextent)的限制。斯密发现最先开化的 国家就是那些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6]13这 些国家有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这 为它们 提 供 了技术进步 的 基 础。那 么,庞大的市场又是什 么呢?庞大的市场不仅仅需要广袤的土地和 丰裕的人口,还 需 要 购 买 力。这 个 购买力 能 消 化掉年复一 年 出 现 的 巨 大 的 产 能。[7]532庞 大 的 市场规模让企业家有投资意愿,逐渐积累技术 能力;也让大量的军事技术有足够的市场回报, 从而外溢到民用市场。因此,如果缺少足够庞大 的市场规模作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难以 持续下去的。而事实上,庞大市场规模的形成与 维系往往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与主导。 二、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与 英国的技术进步 英国能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众 多学者的兴 趣。英 国 是 一 个岛国,在工业化 迅 速发展的时期,国内 的 市场规模难 以消 化其巨 大的 产 能。因 此,仅仅依赖国内 的市场与消 费,英国就难 以 形成 必 要的经济 规模。如果这 样一个国家没有 能 力拓 展外部 市场,没 有渠道 获取外部资源,它就 很 难取得长足 的技 术进步 与产业 升 级。而英国通过走向国际市场打破 了这样的 恶 性 循 环。因 此,有 研 究 者 指 出:很 多国家和地区与 工 业革 命擦肩 而过,而 英国则 完成了 工 业 革 命。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英 国的制造业有很 多 出口 机会;而同一 时期的荷 兰、意大利以及中 国 的 长江三角地 区则 缺少这 样的机会。[8]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出口与产业成长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 夕,英 国 的 海 外 市 场为其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 的国际 市 场 规 模。在 这 一 时 期,英 国 主 要 依 靠出 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消 化 掉 了 产 出 的 增长。 纵观整个18世纪,“英国工业的出口增长 了将近450%(以1700年为100,1800年 则 为 544),而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生产仅增长了 52%(1700年为100,1800年为152)”。[9]673在 1688年到1815年间,至少一半以上的新增工 业品被出口到海外。[10]27海外市场为英国产品 提供了持续与庞大的产品需求。 从某种意义 上 来讲,支撑第 一次工业 革 命 的支柱 产 业———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就是靠 海 外市场推动起来的。在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 出口比重 不 断 提 升,无 论 是 纱 织 品、毛 纺 织 品 还是棉纺织品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在 英 国 工业革命时期,接近 三 分之二的纱 制品 都用于 出口。[11]186在17世纪 末,英国毛纺 品的 出口量 占总产量的30%;到了1740年,这个比重提高 到近50%。[12]55英国这样的出口业绩让其竞争 对手法国相形见绌。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 国有60%的棉织品用于出口,而此时的法国仅 为10%。[13]14庞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的纺织产 8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