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长存风范在人间 忆六庵老人二三事 赵麟斌 郁郁长安山,深深学子情。 今年九月十四日,是黄老寿祺先生百年诞辰之纪念日子。 我之初识六庵老人黄寿祺教授是在我刚跨进大学校门的一九七七那年。时值 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拨乱反正、大地回春的新生气象。在 教育领域,教师、学者、学生积郁已久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与迫切愿望一时间喷涌 而出,教学的环境开始和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愿望日益髙涨。在这个时候, 我有幸作为知青,离开了插队近三年的建宁县里心公社上里大队邱下生产队,步 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念书。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长安山下这所具 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自幼深深吸引着我,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浓厚的 文化氛围,还云集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诚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时,二十出头的我怀揣 着梦想跨进大学的殿堂,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文系,自然有幸认识了黄老。 那时,福建师大中文系聚集了俞元桂、包树棠、陈祥耀、孙绍振、李万钧 李联明等一大批蜚声社会的专家学者,黄老担任系主任。经历了十年“文革”浩 劫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培育英才的责任感,提升教学的迫切感,在他们心中 交集着、激荡着,蕴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在黄老的带领下,中文系的老师 们齐心协力,鼓足干劲,狠抓教学,致力于培养真才实学的学生。黄老亲自制定 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把教学作为重中之重,使得经历了“文革”动 荡的学生们正式进入了一种规范的学习之中。这种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充满生机与 活力的教学,与前几届“工农兵学员”开始不同。作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者,黄老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在民族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当时来说, 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为了引导我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黄老总是适时地抓住机会给我们以 教育和启发。对“文革”十年浪费掉的宝贵时光,黄老怀着无尽的惋惜,常常鼓 励我们“一定要把以往逝去的时间好好地补回来”。受着黄老诚挚的感召,我们 也感悟到了时光流逝所带来的空旷与虚无,不愿做那白了少年头而空悲切的哀1 长存风范在人间 ——忆六庵老人二三事 赵麟斌 郁郁长安山,深深学子情。 今年九月十四日,是黄老寿祺先生百年诞辰之纪念日子。 我之初识六庵老人黄寿祺教授是在我刚跨进大学校门的一九七七那年。时值 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拨乱反正、大地回春的新生气象。在 教育领域,教师、学者、学生积郁已久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与迫切愿望一时间喷涌 而出,教学的环境开始和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愿望日益高涨。在这个时候, 我有幸作为知青,离开了插队近三年的建宁县里心公社上里大队邱下生产队,步 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念书。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长安山下这所具 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自幼深深吸引着我,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浓厚的 文化氛围,还云集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诚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时,二十出头的我怀揣 着梦想跨进大学的殿堂,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文系,自然有幸认识了黄老。 那时,福建师大中文系聚集了俞元桂、包树棠、陈祥耀、孙绍振、李万钧、 李联明等一大批蜚声社会的专家学者,黄老担任系主任。经历了十年“文革”浩 劫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培育英才的责任感,提升教学的迫切感,在他们心中 交集着、激荡着,蕴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在黄老的带领下,中文系的老师 们齐心协力,鼓足干劲,狠抓教学,致力于培养真才实学的学生。黄老亲自制定 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把教学作为重中之重,使得经历了“文革”动 荡的学生们正式进入了一种规范的学习之中。这种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充满生机与 活力的教学,与前几届“工农兵学员”开始不同。作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者,黄老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在民族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当时来说, 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为了引导我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黄老总是适时地抓住机会给我们以 教育和启发。对“文革”十年浪费掉的宝贵时光,黄老怀着无尽的惋惜,常常鼓 励我们“一定要把以往逝去的时间好好地补回来”。受着黄老诚挚的感召,我们 也感悟到了时光流逝所带来的空旷与虚无,不愿做那白了少年头而空悲切的哀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