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了“帮凶”一一让它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辐射力 还有人说,我有保持低俗的权利 不过是娱乐而已。果真如此吗?当人们在冷嘲热讽中,获得戏谑的快感时,却不知,激起的 是自己内心恶的残渣。正如,有人借机宣称“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月月”。你自认为隔岸观 火,却不知,早已身处其中。这不是娱乐,而是愚乐。这就是低俗与资本结合的力量。 它形成了一个黑洞,无论是躬行,还是反对,抑或旁观,都被纳入了它的狂欢系统,让一切 批判面临失语。批判的失语,必定带来价值的失范。于是,“围观”一词,蔚然成风。说白 了,就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心理。在看与被看之间,貌似快乐了,其实矮化了:貌似理性 了,其实麻木了。因为,放弃了是非,放弃了同情,放弃了善,最终导致审美品质与娱乐精 神的双重溃败,而人们还浑然不觉。这跟“温水煮青蛙”是同一个道理 这股风潮并 不甘于只在互联网上招摇过市,它的触角已然伸到了现实生活。有的人给美容院做广告,有 的人当起电视嘉宾,有的人成了游戏营销大使,不一而足。有人会说,这是社会和文化多元 化的一种体现,应宽容地看待 果真如此吗?多元化,为的是维持社群与文化的多样 性,保持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本是一幅畸形的文化景观,怎能撑起多元文化的美丽风景呢? 这种所谓的多元化,实质是一元化:以多元之名,行“三俗”之实,一元化地蚕食民众内心 独立自省的精神,蚕食社会道德与审美的底线,进而蚕食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根基。这 并非危言耸听。当人们习惯不辨善恶美丑,无关是非黑白,停留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鸡 零狗碎,丧失对自我与他人的责任,缺乏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进而催生一代又一代的“看 客”,那么,文化这面精神的旗帜,迟早会被空洞化。 要走出这一怪圈,就得进行必要 的文化治理。首先,节制资本的力量,拒绝对弱势群体进行戏谑化、妖魔化、污名化、概念 化的炒作;其次,提升大众的趣味,重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两个“尺度”一一历史尺度与审 美尺度:第三,建设正面积极的力量,呼唤健康向上的生活,挤压“三俗”的活动空间 这 好比治理街边的“牛皮癣”式的小广告,如果大家都能洁身自好,管理人员能定期清理,群 众能时时监督,终究有一天,它会销声匿迹的 新!回复:第四组小组主题:娱乐节目 蒋俊洁(08300120261)(201105-2810:17PM-被读:1回复 Email I打分丨编辑|删陶 婚恋交友节目回归现实要炒作更要责任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出台了两份关于整顿婚恋节目的 通知,希望能够借此契机还大众健康绿色的荧屏环境,也透露岀希望电视婚恋节目向着健康 方向发展。但从十多年前婚恋节目的哑然失声到前一段时间段的如火如荼,背后的原因究竞 有哪些?未来婚恋电视节目路在何方?●婚恋交友成社会问题,引发婚恋节目再度兴起 2010年2月14日情人节,《新周刊》以“剩女,是一个反动词汇”作为主打文章的标题 将目光聚焦到“剩女”这一特别的社会群体。在目前“剩男”、“剩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的 情况下,我们相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暂时还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另一半。“如今的生活 节奏这么紧凑,缺乏相处时间、生活圈子狭窄,使婚恋交友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 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涛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视本身就像一个 蓄水池,起到排解大家情绪的功能,反映着当下的社会环境。因此,像《非诚勿扰》这类婚 恋节目的再度兴起,具有必然性。”另外,如今社会的价值观也从当年相亲的志同道合 变为最直接的物质取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尤其是年轻人在社会中 面临的各种压力,与人际交往中的被动接受等等都造成了将爱情、婚姻是等价交换的物物交 易。记者曾经在各个门户网站上调查发现,有很多人既渴望有一份完美的感情归宿,但又不 相信浮躁社会下别人的伪真诚,于是通过婚恋交友节目幻想可以达到寻找另一半的目的,但 其实只是满足了大家的收看欲望,但并不能解决实质的问题。若细心观看便不难发现, 比起10年前的同类节目,新一代速配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其在征了“帮凶”——让它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辐射力。 还有人说,我有保持低俗的权利, 不过是娱乐而已。果真如此吗?当人们在冷嘲热讽中,获得戏谑的快感时,却不知,激起的 是自己内心恶的残渣。正如,有人借机宣称“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月月”。你自认为隔岸观 火,却不知,早已身处其中。这不是娱乐,而是愚乐。 这就是低俗与资本结合的力量。 它形成了一个黑洞,无论是躬行,还是反对,抑或旁观,都被纳入了它的狂欢系统,让一切 批判面临失语。批判的失语,必定带来价值的失范。于是,“围观”一词,蔚然成风。说白 了,就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心理。在看与被看之间,貌似快乐了,其实矮化了;貌似理性 了,其实麻木了。因为,放弃了是非,放弃了同情,放弃了善,最终导致审美品质与娱乐精 神的双重溃败,而人们还浑然不觉。这跟“温水煮青蛙”是同一个道理。 这股风潮并 不甘于只在互联网上招摇过市,它的触角已然伸到了现实生活。有的人给美容院做广告,有 的人当起电视嘉宾,有的人成了游戏营销大使,不一而足。有人会说,这是社会和文化多元 化的一种体现,应宽容地看待。 果真如此吗?多元化,为的是维持社群与文化的多样 性,保持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本是一幅畸形的文化景观,怎能撑起多元文化的美丽风景呢? 这种所谓的多元化,实质是一元化:以多元之名,行“三俗”之实,一元化地蚕食民众内心 独立自省的精神,蚕食社会道德与审美的底线,进而蚕食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根基。 这 并非危言耸听。当人们习惯不辨善恶美丑,无关是非黑白,停留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鸡 零狗碎,丧失对自我与他人的责任,缺乏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进而催生一代又一代的“看 客”,那么,文化这面精神的旗帜,迟早会被空洞化。 要走出这一怪圈,就得进行必要 的文化治理。首先,节制资本的力量,拒绝对弱势群体进行戏谑化、妖魔化、污名化、概念 化的炒作;其次,提升大众的趣味,重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两个“尺度”——历史尺度与审 美尺度;第三,建设正面积极的力量,呼唤健康向上的生活,挤压“三俗”的活动空间。 这 好比治理街边的“牛皮癣”式的小广告,如果大家都能洁身自好,管理人员能定期清理,群 众能时时监督,终究有一天,它会销声匿迹的。 新!回复: 第四组小组主题:娱乐节目 蒋俊洁 (08300120261)(2011-05-28 10:17 PM)- 被读:1 回复 Email | 打分 | 编辑 | 删除 婚恋交友节目回归现实 要炒作更要责任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出台了两份关于整顿婚恋节目的 通知,希望能够借此契机还大众健康绿色的荧屏环境,也透露出希望电视婚恋节目向着健康 方向发展。但从十多年前婚恋节目的哑然失声到前一段时间段的如火如荼,背后的原因究竟 有哪些?未来婚恋电视节目路在何方? ●婚恋交友成社会问题,引发婚恋节目再度兴起 2010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新周刊》以“剩女,是一个反动词汇”作为主打文章的标题, 将目光聚焦到“剩女”这一特别的社会群体。在目前“剩男”、“剩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的 情况下,我们相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暂时还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另一半。“如今的生活 节奏这么紧凑,缺乏相处时间、生活圈子狭窄,使婚恋交友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 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涛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视本身就像一个 蓄水池,起到排解大家情绪的功能,反映着当下的社会环境。因此,像《非诚勿扰》这类婚 恋节目的再度兴起,具有必然性。” 另外,如今社会的价值观也从当年相亲的志同道合 变为最直接的物质取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尤其是年轻人在社会中 面临的各种压力,与人际交往中的被动接受等等都造成了将爱情、婚姻是等价交换的物物交 易。记者曾经在各个门户网站上调查发现,有很多人既渴望有一份完美的感情归宿,但又不 相信浮躁社会下别人的伪真诚,于是通过婚恋交友节目幻想可以达到寻找另一半的目的,但 其实只是满足了大家的收看欲望,但并不能解决实质的问题。 若细心观看便不难发现, 比起 10 年前的同类节目,新一代速配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其在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