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教案末页) 1. 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 2. 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小结 4.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5. 掌握ABO血型系统的概念、鉴定原理及意义,掌握输血的原则。 1.试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根据现有知识,试分别分析产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的原因。 3.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各有何特点? 4.临床上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同型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 思考题 试验? 5.第三章所要求的专业名词: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等张溶液,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 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血小板聚集,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的内源性激活途径,凝血酶原的外源 性激活途径,血型,成分输血。 1. 心脏的泵血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 下次课预 2.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习要点 3. 动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4.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5.冠脉循环的特点及调节冠脉血流量的因素。 按教案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多联系临床,教学效果好。 实施情况 及分析(教案末页) 小结 1. 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 2. 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4.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5. 掌握 ABO 血型系统的概念、鉴定原理及意义,掌握输血的原则。 思考题 1. 试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 根据现有知识,试分别分析产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的原因。 3.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各有何特点? 4. 临床上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同型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 试验? 5. 第三章所要求的专业名词: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等张溶液,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 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血小板聚集,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的内源性激活途径,凝血酶原的外源 性激活途径,血型,成分输血。 下次课预 习要点 1. 心脏的泵血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 2.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3. 动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4.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5. 冠脉循环的特点及调节冠脉血流量的因素。 实施情况 及分析 按教案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多联系临床,教学效果好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