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因到药物的过程 基因到药物的过程其实就是特定基因表达的过程,基因表达的产物要大量、 高纯度。 3.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提取 3.1.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俗称:鸟枪法):将含有某种生物的许多DNA片段,导入 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当需要某 一片段时,根据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如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3.1.2化学合成法:己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 3.1.3用PCR技术扩增技术提取。己知目的基因引物的序列,将整个DNA放入合成仪,因为 只有当引物与模板结合后DNA热聚合酶才能行使聚合功能,所以只有引物中间的目的基因被 大量扩增,即被提取出来。 3.2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构建重组体 3.2.1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一般含有单个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即使进入了宿主细胞也不 能进行增殖。通常它需要同适当的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例如质粒、噬菌体DNA等)结 合后,才能在通过转化或其他途径导入宿主细胞,像正常质粒或病毒一样增殖和易于检测。 分离质粒载体DNA有许多方法,但其共同步骤是先用溶菌酶处理含有质粒载体的宿主菌培养 物,以除去其细胞壁,然后加入去污剂(例如SDS),使其发生温和的溶菌作用。这样质粒 DNA、多聚核糖体、可溶性蛋白质、tRNA等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便逐步地释放出来,而核染 色体的DNA则仍然附着在细胞的残渣碎片上,经过离心处理,可使其同质粒分开。将离心所 得的含有质粒DNA的上清液,加酚处理除去蛋白。剩下的DNA混合物中,质粒DNA( cccDNA)呈超螺旋状态。为进一步纯化出CccDNA分子,可在含有溴化乙锭(EB)染料和氯 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EB是一种扁平分子,它能插入双链DNA分子的两个相邻碱 基对之间,从而降低了DNA分子在氯化铯中的密度。又由于CCcDNA同EB的结合能力比开环 DNA和线性DNA低得多,这样在氯化绝密度梯度中便可容易地将CCcDNA同其他两种类型的 DNA分离开来其他载体DNA分高纯化的原理与上述类似。 3.2.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外源DNA片段与载体DNA分子的连接,即DNA分子的体外重 组,主要依赖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及DNA连接酶的作用。在进行连接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 几点:①实验步骤尽可能简单容易:②在连接后,接点序列能被一定的限制酶重新酶切 ,以便回收插入片段:③对转录和转译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发生干扰。 3.3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 3.3.1转化法:以质粒作为克隆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原生质体转化法:除去细胞壁 后加外源DNA,经吸收恢复再生培养,如枯草杆菌。化学转化法: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在0 摄氏度下,用遇冷的氯化钙溶液低渗处理,以使菌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 膨胀成球形,DNA易于进入细菌的细胞内。电穿孔法: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在宿主细胞表面 形成暂时性的微孔,质粒DNA可乘隙而入,在脉冲过后,微孔复原。 3.3.2通过接合作用传递质粒DNA:F质粒,除了含有自我复制基因外,还带有一套接合转移 的基因,凡携有F质粒的菌株称F+菌株。 3.3.3通过转染、转导作用传递质粒DNA。转染:病毒DNA及其重组子DNA导入宿主细胞( 或细菌)的过程称转染。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DNA导入细菌的过程称转导。3 基因到药物的过程 基因到药物的过程其实就是特定基因表达的过程,基因表达的产物要大量、 高纯度。 3.1 目的基因的分离和提取 3.1.1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俗称:鸟枪法):将含有某种生物的许多 DNA 片段,导入 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当需要某 一片段时,根据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如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 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3.1.2 化学合成法: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用 DNA 合成仪直接合成。 3.1.3 用 PCR 技术扩增技术提取。已知目的基因引物的序列,将整个 DNA 放入合成仪,因为 只有当引物与模板结合后 DNA 热聚合酶才能行使聚合功能,所以只有引物中间的目的基因被 大量扩增,即被提取出来。 3.2 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构建重组体 3.2.1 质粒 DNA 的分离纯化:一般含有单个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即使进入了宿主细胞也不 能进行增殖。通常它需要同适当的能自我复制的 DNA 分子(例如质粒、噬菌体 DNA 等)结 合后,才能在通过转化或其他途径导入宿主细胞,像正常质粒或病毒一样增殖和易于检测。 分离质粒载体 DNA 有许多方法,但其共同步骤是先用溶菌酶处理含有质粒载体的宿主菌培养 物,以除去其细胞壁,然后加入去污剂(例如 SDS),使其发生温和的溶菌作用。这样质粒 DNA 、多聚核糖体、可溶性蛋白质、tRNA 等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便逐步地释放出来,而核染 色体的 DNA 则仍然附着在细胞的残渣碎片上,经过离心处理,可使其同质粒分开。将离心所 得的含有质粒 DNA 的上清液,加酚处理除去蛋白。剩下的 DNA 混合物中,质粒 DNA ( cccDNA )呈超螺旋状态。为进一步纯化出 cccDNA 分子,可在含有溴化乙锭(EB)染料和氯 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EB 是一种扁平分子,它能插入双链 DNA 分子的两个相邻碱 基对之间,从而降低了 DNA 分子在氯化铯中的密度。又由于 cccDNA 同 EB 的结合能力比开环 DNA 和线性 DNA 低得多,这样在氯化绝密度梯度中便可容易地将 cccDNA 同其他两种类型的 DNA 分离开来其他载体 DNA 分高纯化的原理与上述类似。 3.2.2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外源 DNA 片段与载体 DNA 分子的连接,即 DNA 分子的体外重 组,主要依赖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及 DNA 连接酶的作用。在进行连接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 几点:① 实验步骤尽可能简单容易;② 在连接后,接点序列能被一定的限制酶重新酶切 ,以便回收插入片段;③ 对转录和转译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发生干扰。 3.3 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 3.3.1 转化法:以质粒作为克隆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原生质体转化法:除去细胞壁 后加外源 DNA,经吸收恢复再生培养,如枯草杆菌。化学转化法: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在 0 摄氏度下,用遇冷的氯化钙溶液低渗处理,以使菌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 膨胀成球形,DNA 易于进入细菌的细胞内。电穿孔法: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在宿主细胞表面 形成暂时性的微孔,质粒 DNA 可乘隙而入,在脉冲过后,微孔复原。 3.3.2 通过接合作用传递质粒 DNA:F 质粒,除了含有自我复制基因外,还带有一套接合转移 的基因,凡携有 F 质粒的菌株称 F+菌株。 3.3.3 通过转染、转导作用传递质粒 DNA。转染:病毒 DNA 及其重组子 DNA 导入宿主细胞( 或细菌)的过程称转染。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 DNA 导入细菌的过程称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