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请指出并加以评析。(4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②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泰伯》) (1)上述材料中,孔子对民众有什么褊狭的看法?(3分 答: (2)有人认为,对材料①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更认同哪种观 点?请简述理由。(3分) 28(2018台州调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①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②盂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鬥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 子尽心上》) 【注】殉:同“徇”,顺从。 (1)请简要概括孔子与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处世态度。(3分) 孔子: (2)结合文段②,谈谈你对“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理解。(3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与 朱熹《论语集注》注: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 《庄子》:“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程颐《周易程氏传》:“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 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穷謇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不知命,则恐惧 于险难。陨获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请指出并加以评析。(4 分) 答: 2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 分) 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②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泰伯》) (1)上述材料中,孔子对民众有什么褊狭的看法?(3 分) 答: (2)有人认为,对材料①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更认同哪种观 点?请简述理由。(3 分) 答: 28.(2018·台州调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 分) ①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注]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 子·尽心上》) 【注】 殉:同“徇”,顺从。 (1)请简要概括孔子与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处世态度。(3 分) 孔子: 孟子: (2)结合文段②,谈谈你对“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2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 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与?” 朱熹《论语集注》注: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 《庄子》:“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程颐《周易程氏传》:“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 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不知命,则恐惧 于险难。陨获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