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使新产品具有已有产品不具备性能并能够竞争取胜相关联。中国在一个半世纪中,习惯于靠 测绘、反求和引进技术制造,对于这一点在认知上是没有准备的。设计所依赖的知识,与加 工所依赖的装备相对稳定不同,是一个动态的集合:昨天先进的知识,今天就是一般的知识, 明天就变成需要更新的知识。另外,设计不是直达过程,而是需要不断测试-校正最后得到 可以接受结果的过程。因为在确定需求以后,通过联想和其他方法产生若干可能解时,还不 知道哪些解是可以接受和哪一个解比较好,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评估、优化、回溯和再 设计以后,才能够确认要采用的结果。从不知到知,这是一个新知识获取的过程。引入最新 技术以实现已有产品不具备性能,这个新技术本身当然不会无人知晓,往往在别的场合早已 经用过,不过用在这个特定对象、是否与其他技术匹配、是否满足所有约束、是否在全生命 周期中表现良好,等等,通常是过去所不知道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应用。设计的竞争属性 决定它的活动必须以新知识获取为中心。 知识获取是资源依赖的,这个问题在第二章中还要详细讨论。由于竞争的另外两个焦点: 最短研发周期和最小研发成本,企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准备这些资源,已经越来越不可 能了。竞争的压力迫使设计的资源从垂直结构向水平结构变化,也就是从原来设计知识获取 所需要的资源大部分在设计实体内部,通常是在企业的研发中心里,转变成在很大程度上要 依赖企业外的资源。有一项统计2表明,现在制造业的开发活动中有40-70%依赖外源(外 部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合同设计服务公司)。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不仅这些资源在地理 上是分布的,更复杂的是它们从属于不同的拥有者,与原来设计实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 调配设计资源不同,现在则必须与各自的拥有者协调利益。竞争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属性,而 现代设计的活动是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获取又是资源依赖的,所以设计的竞争也就变成 知识获取资源的竞争。在垂直资源结构中,竞争的实力表现在资源建设、发展和应用上;在 水平资源结构中,竞争的实力更多表现在运用企业外资源的能力上。这就决定了现代设计的 第二个属性:对分布式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如果现在还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建设和发展自己 的资源,而不能转移到应用分布式资源环境提供的条件来获取新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 力,就必然会在竞争中落败。包括世界上许多如美国NASA这样的大企业,都持如是的观点 [15.14月 中国的制造企业认识这一点尤其重要。投身设计竞争需要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条件,精 神方面是竞争的意识:包括对设计竞争属性的认识,竞争意愿,组织竞争的能力和承受风险 的心理准备,物质方面则是竞争的实力,主要是资本积累和知识获取资源,这里不讨论资本 积累,而是把注意放在现有资本积累规模下运用企业外资源的条件和企业外可以被利用资源 的状态。自主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首先要求企业有竞争意识,如果企业不愿意参与设计竞 争,其他一切都是空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能强迫的。政府首要的工作就是从一 切可能方面去培育和引导企业产品设计的竞争意识:政策上,经济上,教育上和文化上,尽 量避免做伤害这种意识的事。至于竞争实力,则不应当强调依赖企业内部研发中心的发展, 资本、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允许中国企业重复这条老路。文献[13,14]认为设计竞争取胜, 需要建立一个“先进工程环境(Advance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s)",这是在工业发达 国家企业内部已经有经过长期发展的研发中心(R&D Center)时说的话。事实上,多年竞 争结果,这些企业早已经大规模利用企业外资源,而且在企业周围也已经存在大量资源, 但是这还不是先进工程环境。竞争不能照猫画虎,解决企业设计竞争实力中的资源问题,只 能研究和借鉴别人经济,认识发展的态势,率先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但是适合自己的路。 迄今的产学研结合,这是外来的一顶帽子,戴在从上世纪50年代沿用至今的模式的头上, 事实证明它并没有解决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竞争中实力不足的忧虑,尽管大量潜在的资源因 为没有被利用而成为浪费。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理解产学研结合,总想用组织措施或项 目措施把双方捆绑在一起。文献[21]给生命系统下的定义:“生命系统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使新产品具有已有产品不具备性能并能够竞争取胜相关联。中国在一个半世纪中,习惯于靠 测绘、反求和引进技术制造,对于这一点在认知上是没有准备的。设计所依赖的知识,与加 工所依赖的装备相对稳定不同,是一个动态的集合:昨天先进的知识,今天就是一般的知识, 明天就变成需要更新的知识。另外,设计不是直达过程,而是需要不断测试-校正最后得到 可以接受结果的过程。因为在确定需求以后,通过联想和其他方法产生若干可能解时,还不 知道哪些解是可以接受和哪一个解比较好,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评估、优化、回溯和再 设计以后,才能够确认要采用的结果。从不知到知,这是一个新知识获取的过程。引入最新 技术以实现已有产品不具备性能,这个新技术本身当然不会无人知晓,往往在别的场合早已 经用过,不过用在这个特定对象、是否与其他技术匹配、是否满足所有约束、是否在全生命 周期中表现良好,等等,通常是过去所不知道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应用。设计的竞争属性 决定它的活动必须以新知识获取为中心。 知识获取是资源依赖的,这个问题在第二章中还要详细讨论。由于竞争的另外两个焦点: 最短研发周期和最小研发成本,企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准备这些资源,已经越来越不可 能了。竞争的压力迫使设计的资源从垂直结构向水平结构变化,也就是从原来设计知识获取 所需要的资源大部分在设计实体内部,通常是在企业的研发中心里,转变成在很大程度上要 依赖企业外的资源。有一项统计[20]表明,现在制造业的开发活动中有 40- 70% 依赖外源(外 部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合同设计服务公司)。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不仅这些资源在地理 上是分布的,更复杂的是它们从属于不同的拥有者,与原来设计实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 调配设计资源不同,现在则必须与各自的拥有者协调利益。竞争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属性,而 现代设计的活动是以知识获取为中心,知识获取又是资源依赖的,所以设计的竞争也就变成 知识获取资源的竞争。在垂直资源结构中,竞争的实力表现在资源建设、发展和应用上;在 水平资源结构中,竞争的实力更多表现在运用企业外资源的能力上。这就决定了现代设计的 第二个属性:对分布式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如果现在还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建设和发展自己 的资源,而不能转移到应用分布式资源环境提供的条件来获取新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 力,就必然会在竞争中落败。包括世界上许多如美国NASA这样的大企业,都持如是的观点 [13,14] 。 中国的制造企业认识这一点尤其重要。投身设计竞争需要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条件,精 神方面是竞争的意识:包括对设计竞争属性的认识,竞争意愿,组织竞争的能力和承受风险 的心理准备,物质方面则是竞争的实力,主要是资本积累和知识获取资源,这里不讨论资本 积累,而是把注意放在现有资本积累规模下运用企业外资源的条件和企业外可以被利用资源 的状态。自主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首先要求企业有竞争意识,如果企业不愿意参与设计竞 争,其他一切都是空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能强迫的。政府首要的工作就是从一 切可能方面去培育和引导企业产品设计的竞争意识:政策上,经济上,教育上和文化上,尽 量避免做伤害这种意识的事。至于竞争实力,则不应当强调依赖企业内部研发中心的发展, 资本、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允许中国企业重复这条老路。文献[13,14]认为设计竞争取胜, 需要建立一个“先进工程环境(Advance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s)”,这是在工业发达 国家企业内部已经有经过长期发展的研发中心(R & D Center)时说的话。事实上,多年竞 争结果,这些企业早已经大规模利用企业外资源[20],而且在企业周围也已经存在大量资源, 但是这还不是先进工程环境。竞争不能照猫画虎,解决企业设计竞争实力中的资源问题,只 能研究和借鉴别人经济,认识发展的态势,率先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但是适合自己的路。 迄今的产学研结合,这是外来的一顶帽子,戴在从上世纪 50 年代沿用至今的模式的头上, 事实证明它并没有解决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竞争中实力不足的忧虑,尽管大量潜在的资源因 为没有被利用而成为浪费。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理解产学研结合,总想用组织措施或项 目措施把双方捆绑在一起。文献[21]给生命系统下的定义:“生命系统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