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管理。其实就是百分之百“做”得和人家一样,也只是一只猫,并不能形成全球经济一体 化时代的竞争力。后面将会谈到,同样做一只猫,可以有不同办法,设计阶段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选择最能够达到要求的方法来实现需要的性能。单纯追求“做”的质量使得失去选择最 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目标的机会。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都在反思日本追求 “做”得好而缺乏性能创新的问题,中国却大张旗鼓地追随别人正在反思的足迹。 现在来讨论:是在制造的那个阶段决定一个新产品所具有的新性能以及如何赋予其新的 性能?这只能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因为设计是一切制作行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要预 先估计和规划事物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际遇和行为。新产品又怎么能够具有现有产品不具备的 性能?那就是采用了新的原理、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或者更一般地讲:引入了最新的知识。 新产品不可能一切都是新的,它必定或多或少采用已有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从这一点讲, 新的性能也只能在设计阶段决定,因为引入的新原理、技术和方法必须和需要采用的已有原 理、技术和方法匹配,同时必须满足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约束条件,例如成本的约束,环境 的约束,用户所在地法律的约束等等。只有在设计阶段有可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一旦产品生成或部分生成,再改变任何一个局部,将十分困难,并且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甚 至危害社会。设计如果不能使所设计对象在实现现有产品不能满足的性能需求和潜在性能需 求上具有竞争力,就不能期望产品出厂后能够为企业和它的品牌带来竞争力,充其量也只能 依靠廉价销往十分贫困的地区。一旦高性能产品降低了成本或贫困地区购买力提高,又不得 不被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这里可以看到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为满足现有产品所不能满 足的性能需求或潜在的性能需求,往往是设计竞争和产品一代又一代发展的驱动力。 现在制造业的竞争就是设计的竞争。文献[13,14]对于这一点也说得很清楚,其中还讲 到,竞争的焦点是:率先引入最新技术,最短研发周期和最小研发成本。第一点已经讨论过 了,后面两点也是显而易见。如果几个企业都看到了某个新的需求,都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 那么研发周期最短的必定先投放市场,而研发周期长的则失去了商机;由于产品更新的周期 越来越短,对于企业在研发成本上产生了很大压力,最小研发成本就成了设计竞争的另一个 焦点。传统观点认为,竞争是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而设计则是在技术上实现经营者确定的 目标,设计的任务是使所设计对象在物理上和技术上能够实现。试问:管理学科脱离设计来 研究竞争,不掌握设计竞争的内在规律,在这制造业的竞争就是设计竞争的时代,是不是就 像一个赤手空拳的人与手持武器的人打仗,只能是避重就轻,在竞争力的次要要素上做文章, 这难道不是我国当前管理学科研究中的问题吗?而设计学科如果不了解设计是为了竞争取 胜,仅仅满足于产生一个物理上和技术上成立的结果(一套可以据以实现产品的图纸和设计 说明书),那么这个物理上和技术上成立的结果就可能因竞争失败而不能形成自己的价值, 不能成为对社会的贡献,反而浪费了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社会的损失。现代设计 学认为:设计一个正确事物(即在性能上能够竞争取胜的新产品),远比把一个事物设计得 正确更重要。设计要达到竞争取胜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追求物理上和技术上无误,这就是现代 设计的竞争性属性。认识这些,对于怎么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非常重要。 设计是有风险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全生命周期中满足用户对性能的要求,满 足全部约束条件;二是与其他竞争者在市场上竞争取胜。前面是要把对象设计得正确,这取 决于在设计阶段是否能够预测产品实现过程和实现以后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即在 物理域和技术域中掌握正确而充分的相关知识;后面则是要正确认识市场对新产品性能的需 求和潜在需求,正确评估满足不同需求所需要的投入和回报,从而正确选择和确定设计的任 务,即要满足什么已有产品所未能满足的性能需求,需要在功能域和经济域中掌握正确而充 分的相关知识。设计中掌握的知识越正确、越充分,风险也就越小。设计是以知识为基础, 以获取新知识为中心。前面半句话没有多少争议,没有人认为设计不需要知识,但是传统理 解的知识是已有知识,即经验。后面半句话则不容易被接受,因为它与“率先引入最新技术”,的管理。其实就是百分之百“做”得和人家一样,也只是一只猫,并不能形成全球经济一体 化时代的竞争力。后面将会谈到,同样做一只猫,可以有不同办法,设计阶段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选择最能够达到要求的方法来实现需要的性能。单纯追求“做”的质量使得失去选择最 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目标的机会。其实在上世纪 80 年代,许多日本学者都在反思日本追求 “做”得好而缺乏性能创新的问题,中国却大张旗鼓地追随别人正在反思的足迹。 现在来讨论:是在制造的哪个阶段决定一个新产品所具有的新性能以及如何赋予其新的 性能?这只能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因为设计是一切制作行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要预 先估计和规划事物在全生命周期中的际遇和行为。新产品又怎么能够具有现有产品不具备的 性能?那就是采用了新的原理、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或者更一般地讲:引入了最新的知识。 新产品不可能一切都是新的,它必定或多或少采用已有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从这一点讲, 新的性能也只能在设计阶段决定,因为引入的新原理、技术和方法必须和需要采用的已有原 理、技术和方法匹配,同时必须满足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约束条件,例如成本的约束,环境 的约束,用户所在地法律的约束等等。只有在设计阶段有可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一旦产品生成或部分生成,再改变任何一个局部,将十分困难,并且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甚 至危害社会。设计如果不能使所设计对象在实现现有产品不能满足的性能需求和潜在性能需 求上具有竞争力,就不能期望产品出厂后能够为企业和它的品牌带来竞争力,充其量也只能 依靠廉价销往十分贫困的地区。一旦高性能产品降低了成本或贫困地区购买力提高,又不得 不被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这里可以看到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为满足现有产品所不能满 足的性能需求或潜在的性能需求,往往是设计竞争和产品一代又一代发展的驱动力。 现在制造业的竞争就是设计的竞争。文献[13,14]对于这一点也说得很清楚,其中还讲 到,竞争的焦点是:率先引入最新技术,最短研发周期和最小研发成本。第一点已经讨论过 了,后面两点也是显而易见。如果几个企业都看到了某个新的需求,都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 那么研发周期最短的必定先投放市场,而研发周期长的则失去了商机;由于产品更新的周期 越来越短,对于企业在研发成本上产生了很大压力,最小研发成本就成了设计竞争的另一个 焦点。传统观点认为,竞争是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而设计则是在技术上实现经营者确定的 目标,设计的任务是使所设计对象在物理上和技术上能够实现。试问:管理学科脱离设计来 研究竞争,不掌握设计竞争的内在规律,在这制造业的竞争就是设计竞争的时代,是不是就 像一个赤手空拳的人与手持武器的人打仗,只能是避重就轻,在竞争力的次要要素上做文章, 这难道不是我国当前管理学科研究中的问题吗?而设计学科如果不了解设计是为了竞争取 胜,仅仅满足于产生一个物理上和技术上成立的结果(一套可以据以实现产品的图纸和设计 说明书),那么这个物理上和技术上成立的结果就可能因竞争失败而不能形成自己的价值, 不能成为对社会的贡献,反而浪费了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社会的损失。现代设计 学认为:设计一个正确事物(即在性能上能够竞争取胜的新产品),远比把一个事物设计得 正确更重要。设计要达到竞争取胜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追求物理上和技术上无误,这就是现代 设计的竞争性属性。认识这些,对于怎么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非常重要。 设计是有风险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全生命周期中满足用户对性能的要求,满 足全部约束条件;二是与其他竞争者在市场上竞争取胜。前面是要把对象设计得正确,这取 决于在设计阶段是否能够预测产品实现过程和实现以后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即在 物理域和技术域中掌握正确而充分的相关知识;后面则是要正确认识市场对新产品性能的需 求和潜在需求,正确评估满足不同需求所需要的投入和回报,从而正确选择和确定设计的任 务,即要满足什么已有产品所未能满足的性能需求,需要在功能域和经济域中掌握正确而充 分的相关知识。设计中掌握的知识越正确、越充分,风险也就越小。设计是以知识为基础, 以获取新知识为中心。前面半句话没有多少争议,没有人认为设计不需要知识,但是传统理 解的知识是已有知识,即经验。后面半句话则不容易被接受,因为它与“率先引入最新技术”,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