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使国家科技进步呢?所谓“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是现实的,你争我夺,争到 钱来填补空白就能够得奖;因为政策不具体,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虚的,是将来的事。事 实表明,人家卖给你的是猫或者是已经衰老的虎,没有等到你再创新,另一只年轻力壮的虎 又出来了,你的猫或者是已经衰老的虎又打不过他的虎,只能再用高价去买。所以填补空白 的口号实际上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填补空白”和“竞争取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 理念。 依靠什么竞争?文献[1]指出,组成产品竞争力的要素很多,比较重要的有:功能,质 量(功能的实现及保持),价格(全成本,效益),交货期,售后服务(维修,升级,培训), 环境(含人,机)相容性,营销活动。 现代设计理论圆定义:产品的性能是功能和质量的总和。功能是竞争力最重要的要素。 用户购买某个产品,首先是购买它的功能,也就是其实现所需要的某种行为的能力,可以由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质量则是产品功能在全生命周期中偏差的度量。虽然上述 诸要素的任何一个或几个都能在提高竞争力方面大显身手,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和它的品牌的 竞争力来说,产品性能起着根本和长远的作用。文献[19]的观点:“德国产品比其它的贵, 在世界市场上不容易卖。但我们的目标决不能是生产较便宜的产品以增强竞争力,而应当是 生产别人所不能生产的产品。”这个观点对于希望创名牌的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制造”能够这样高速发展,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不是没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主要 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包括土地、建筑、原料、能源和环境),竞争结果是工业发 达国家企业都把制造厂般到中国来,中国变成了世界的车间。由于缺少设计竞争意识,也就 缺少中国自己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品牌,“中国制造”的却是别国的品牌,由别国设计的 产品。依靠这种竞争力要素来竞争的结果是很残酷的。例如,江南著名的风景地太湖,过去 有一首歌,唱的是:“太湖美,太湖水,·。”但是现在太湖已经被污染到不堪。2007年上 半年,曾经发生太湖水质坏到使无锡市断水数天的事故。能源需求激发疯狂开采,导致煤矿 的矿难不断,于是有所谓“血染的煤”的说法。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 次于美国。中国制造了,但是产品中自有知识产权比重非常低,缺乏高附加值贡献,结果回 报很低,很大一部分都被提供技术、设计和品牌的公司拿走了,GDP与GNP之间有巨大的剪刀 差。依靠这种竞争力,国民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于是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对 于制造业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竞争力的内容,发展另外一些竞争力要素, 不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制造业要能够设计出依靠高性能竞 争取胜的自己品牌产品,用这个对国家GDP做出贡献。 制造业只有在自己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竞争取胜,才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在竞争力诸要素 中,产品的性能起着根本和长远的作用。用户购买某个产品,是购买它的功能,也就是实现 其所需要的某种行为的能力。例如,买一辆汽车,是购买它的通过燃烧燃料将人和物从一个 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在购买以后于规定期限内能够满意地使用,即它 偏离期望值的程度是能够容忍的。前面半句是讲汽车的功能,后面半句是讲汽车的质量。当 然用户希望汽车漂亮,但是一般不是为了漂亮买车,否则他就会去买一幅画或者买一个花园。 汽车要符合排放法规的要求,但是用户不会为了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去买车,不开车就没有排 放问题。由于全世界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用户对产品的性能需求又是在不断发展之中,人们 总是追求更好的东西,于是竞争就围绕着谁能够率先生产出具有现有产品不具备性能的新产 品。如果这个新产品是符合市场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那么它就会得到很高的回报,等到别 的企业也会做了,或者经过改进,反而做得更好,利润就会迅速降低下来。 中国曾经在很长一个时期在全国强调产品的质量,推行所谓的全面质量控制(TQC),希 望把东西“做”得尽可能地好,这是引进的概念,主要是从日本。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文化和 追求是照猫画虎和填补空白,自然就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做”宇上面,也就是加工和对加工使国家科技进步呢?所谓“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是现实的,你争我夺,争到 钱来填补空白就能够得奖;因为政策不具体,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虚的,是将来的事。事 实表明,人家卖给你的是猫或者是已经衰老的虎,没有等到你再创新,另一只年轻力壮的虎 又出来了,你的猫或者是已经衰老的虎又打不过他的虎,只能再用高价去买。所以填补空白 的口号实际上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填补空白”和“竞争取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 理念。 依靠什么竞争?文献[17]指出,组成产品竞争力的要素很多,比较重要的有:功能,质 量(功能的实现及保持),价格(全成本,效益),交货期,售后服务(维修,升级,培训), 环境(含人,机)相容性,营销活动。 现代设计理论[18]定义:产品的性能是功能和质量的总和。功能是竞争力最重要的要素。 用户购买某个产品,首先是购买它的功能,也就是其实现所需要的某种行为的能力,可以由 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质量则是产品功能在全生命周期中偏差的度量。虽然上述 诸要素的任何一个或几个都能在提高竞争力方面大显身手,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和它的品牌的 竞争力来说,产品性能起着根本和长远的作用。文献[19]的观点:“德国产品比其它的贵, 在世界市场上不容易卖。但我们的目标决不能是生产较便宜的产品以增强竞争力,而应当是 生产别人所不能生产的产品。”这个观点对于希望创名牌的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制造”能够这样高速发展,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不是没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主要 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包括土地、建筑、原料、能源和环境),竞争结果是工业发 达国家企业都把制造厂般到中国来,中国变成了世界的车间。由于缺少设计竞争意识,也就 缺少中国自己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品牌,“中国制造”的却是别国的品牌,由别国设计的 产品。依靠这种竞争力要素来竞争的结果是很残酷的。例如,江南著名的风景地太湖,过去 有一首歌,唱的是:“太湖美,太湖水,….。”但是现在太湖已经被污染到不堪。2007 年上 半年,曾经发生太湖水质坏到使无锡市断水数天的事故。能源需求激发疯狂开采,导致煤矿 的矿难不断,于是有所谓“血染的煤”的说法。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 次于美国。中国制造了,但是产品中自有知识产权比重非常低,缺乏高附加值贡献,结果回 报很低,很大一部分都被提供技术、设计和品牌的公司拿走了,GDP与GNP之间有巨大的剪刀 差。依靠这种竞争力,国民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于是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对 于制造业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竞争力的内容,发展另外一些竞争力要素, 不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制造业要能够设计出依靠高性能竞 争取胜的自己品牌产品,用这个对国家GDP做出贡献。 制造业只有在自己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竞争取胜,才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在竞争力诸要素 中,产品的性能起着根本和长远的作用。用户购买某个产品,是购买它的功能,也就是实现 其所需要的某种行为的能力。例如,买一辆汽车,是购买它的通过燃烧燃料将人和物从一个 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在购买以后于规定期限内能够满意地使用,即它 偏离期望值的程度是能够容忍的。前面半句是讲汽车的功能,后面半句是讲汽车的质量。当 然用户希望汽车漂亮,但是一般不是为了漂亮买车,否则他就会去买一幅画或者买一个花园。 汽车要符合排放法规的要求,但是用户不会为了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去买车,不开车就没有排 放问题。由于全世界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用户对产品的性能需求又是在不断发展之中,人们 总是追求更好的东西,于是竞争就围绕着谁能够率先生产出具有现有产品不具备性能的新产 品。如果这个新产品是符合市场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那么它就会得到很高的回报,等到别 的企业也会做了,或者经过改进,反而做得更好,利润就会迅速降低下来。 中国曾经在很长一个时期在全国强调产品的质量,推行所谓的全面质量控制(TQC),希 望把东西“做”得尽可能地好,这是引进的概念,主要是从日本。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文化和 追求是照猫画虎和填补空白,自然就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做”字上面,也就是加工和对加工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