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卓坤钟珮瑜倪莹玥王宇琦:天目山攀援植物分布规律的探究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30°1830”-30°21,37”N,119°24’1”-119°27’1”E)地 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山麓(300m~400m)与顶峰(1507m)海拔高度相差超过1000m,具有从 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生态气候特征,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因此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为 常绿阔叶林的低山区,具有丰富的乔木物种,加上其湿润温暖的气候,更是适合攀援植物的生长,是 研究攀援植物和乔木之间关系的理想场所(汤孟平等,2006年) 已发表论文中,关于攀援植物的硏究,多针对其园林景观美化价值、药用价值,而针对攀援植物 分布模式的研究只有少量。在这少量的文章中,有研究表明,不同攀援植物具有不同的攀援能力、不 同物种的攀援植物对不同的乔木具有选择性,而攀附能力和选择性和藤本植物的节间距、攀援方式, 乔木的胸径等有关(蔡永立和宋永昌,2005年)。而在我们翻阅学长学姐们往年的天目山实习论文集时, 发现已经有几个小组利用天目山的资源,做过攀援植物及其攀附乔木的关系,甚至除了已发表论文中 的提出的结间距、攀援方式,还进一步细化到攀援植物的分支形态、旋绕方式、攀援高度等,乔木也 多分类到乔木的物种,来判断攀援植物是否真的对不同物种的乔木具有选择性,实验地点多集中在禅 源寺附近(赵劲珺等,2012年;王点红等,2013年;张子尧等,2014年)。但,许多实验不够严谨,数 据量小,且未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使得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对于乔木胸高半径与攀援植物分布之 间的关系分析很不清楚。除此之外,尚未有小组尝试硏究各攀援植物对海拔是否具有选择性分布。至 于实验样地实验地,先前的各组的主要抽样部分均在禅源寺附近,虽然禅源寺是常用的实验基地,但 在我们实地考察后,发现禅源寺附近多古木,再加上人工痕迹较重,生境相对比较独特。 因此,本实验除了将禅源寺前林地作为一个实验取样点,还将天目山景区入口、红庙下山栈道 红庙附近也选为实验取样点,避免禅源寺前林地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并且将乔木海拔作为一个采样数 据,探究海拔对于攀援植物分布的影响。参考前人实验,基于随机取样比较难以达到不同物种乔木数 量接近,本次实验将研究重点放在支柱木的胸高直径而非支柱木的种类,使得研究样本的选择更具随 机性。并且记录乔木上所有种类的攀援植物,避免忽略不常见物种造成的干扰,同时,因为乔木上攀 援植物存在互相缠绕,攀援植物的数量难以鉴别,因此,本实验以攀援植物物种数量为硏究对象,关 心攀援植物的分布模式与海拔及支柱木胸高周长的联系。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30°18’30”-30°21’37”N,119°24’11”-119°27’11”E)地 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跨度约12km,东西跨度约7.8km 总面积4284公顷,其中实验区面积3403.1公顷。山麓海拔约300-400m,顶峰海拔1507m,高度相差超 过1000m,具有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生态气候特征,年降雨量1390°1870mm,日照山顶 184.$h,山麓136.0h,年太阳辐射4460~3270MJ/m2,年平均温度山顶8.8℃,山麓14.8℃,相对湿 度76%~81%。同时,天目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000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400米为落叶、常 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1400米以上为稀疏灌木。 因其独特的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和地形,天目山生物资源丰富,植被保存较好,原生性较强,根据 已有资料显示,天目山的野生木本藤本植物共有23科、46属、136种(含种以下等级,以下同),分别 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15.4%,6.3%,8.8%,占浙江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2.9%、3.9%、 4.2%,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9%、1.6%、0.6%(马进等,2004年)。 1.2调查区域和研究对象 1.2.1调查区域 本次实验区域位于天目山海拔约300-450m的低山常绿阔叶林区,从两条分开的上山路径,由海拔丁卓坤 钟珮瑜 倪莹玥 王宇琦:天目山攀援植物分布规律的探究 2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30°18’30”–30°21’37”N,119°24’11”–119°27’11”E)地 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山麓(300m~400m)与顶峰(1507m)海拔高度相差超过1000m,具有从 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生态气候特征,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因此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为 常绿阔叶林的低山区,具有丰富的乔木物种,加上其湿润温暖的气候,更是适合攀援植物的生长,是 研究攀援植物和乔木之间关系的理想场所(汤孟平等,2006年)。 已发表论文中,关于攀援植物的研究,多针对其园林景观美化价值、药用价值,而针对攀援植物 分布模式的研究只有少量。在这少量的文章中,有研究表明,不同攀援植物具有不同的攀援能力、不 同物种的攀援植物对不同的乔木具有选择性,而攀附能力和选择性和藤本植物的节间距、攀援方式, 乔木的胸径等有关(蔡永立和宋永昌,2005年)。而在我们翻阅学长学姐们往年的天目山实习论文集时, 发现已经有几个小组利用天目山的资源,做过攀援植物及其攀附乔木的关系,甚至除了已发表论文中 的提出的结间距、攀援方式,还进一步细化到攀援植物的分支形态、旋绕方式、攀援高度等,乔木也 多分类到乔木的物种,来判断攀援植物是否真的对不同物种的乔木具有选择性,实验地点多集中在禅 源寺附近(赵劲珺等,2012年;王点红等,2013年;张子尧等,2014年)。但,许多实验不够严谨,数 据量小,且未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使得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对于乔木胸高半径与攀援植物分布之 间的关系分析很不清楚。除此之外,尚未有小组尝试研究各攀援植物对海拔是否具有选择性分布。至 于实验样地实验地,先前的各组的主要抽样部分均在禅源寺附近,虽然禅源寺是常用的实验基地,但 在我们实地考察后,发现禅源寺附近多古木,再加上人工痕迹较重,生境相对比较独特。 因此,本实验除了将禅源寺前林地作为一个实验取样点,还将天目山景区入口、红庙下山栈道、 红庙附近也选为实验取样点,避免禅源寺前林地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并且将乔木海拔作为一个采样数 据,探究海拔对于攀援植物分布的影响。参考前人实验,基于随机取样比较难以达到不同物种乔木数 量接近,本次实验将研究重点放在支柱木的胸高直径而非支柱木的种类,使得研究样本的选择更具随 机性。并且记录乔木上所有种类的攀援植物,避免忽略不常见物种造成的干扰,同时,因为乔木上攀 援植物存在互相缠绕,攀援植物的数量难以鉴别,因此,本实验以攀援植物物种数量为研究对象,关 心攀援植物的分布模式与海拔及支柱木胸高周长的联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30°18’30”–30°21’37”N,119°24’11”–119°27’11”E)地 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跨度约12km,东西跨度约7.8km, 总面积4284公顷, 其中实验区面积3403.1公顷。山麓海拔约300-400m,顶峰海拔1507m,高度相差超 过1000m,具有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生态气候特征,年降雨量 1390~1870mm, 日照山顶 184.8h,山麓 136.0h,年太阳辐射 4460~3270 MJ/m2,年平均温度山顶8.8℃,山麓14.8℃,相对湿 度 76%~81%。同时,天目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000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400米为落叶、常 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1400米以上为稀疏灌木。 因其独特的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和地形,天目山生物资源丰富,植被保存较好,原生性较强,根据 已有资料显示,天目山的野生木本藤本植物共有23科、46属、136种(含种以下等级,以下同),分别 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15.4%,6.3%,8.8%,占浙江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2.9%、3.9%、 4.2%,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9%、1.6%、0.6%(马进等,2004年)。 1.2 调查区域和研究对象 1.2.1 调查区域 本次实验区域位于天目山海拔约 300-450m 的低山常绿阔叶林区,从两条分开的上山路径,由海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