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2.4工艺条件与反应器的选择 前已述及,小型工艺试验的任务是:确定工艺条件框架(含最优工艺条件)、优选反应器型 式,确定设计、放大依据。上述三项任务的基础是开发对象的特征,即反应类型(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串联副反应,并联副反应等)、热力学行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放热反应、吸 热反应、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等)、动力学行为(快反应、侵反应、与传递过程的相对关系、相 态等)以及工程环境(材质、杂质、寿命、加热、冷却、惰性组分、上下游工况变化范围等)。上 述三项任务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安全等。鉴于化工过程的原料一般占 产品成本的70%一80%,所以衡量经济效益时往往以转化率、选择性为指标,而社会效益、 环境、安全则难以定量表达。 换言之,小型工艺试验这种科学、技术行为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有其特定的追求 目标,只能在给出的约束领域内工作。而三项任务虽全都立足于开发对象特征,但彼此并不独 立,而是相互交联与协同的,不过有程度强弱之分。 (1)工艺条件选择 工艺条件主要指温度、压力、浓度、进料组成、空速(流量)、循环(返回)比、放空(排放)量 与组成等,工艺学对特定过程的工艺条件选择均有详细的论述,本文仅从开发角度笼统地介绍 一般原则。 在上述工艺条件中,以温度、浓度最为重要。从微观看,是反应场所(反应发生处)的温 度、浓度:从较大尺度看是催化剂颗内、滴内、泡内、膜内、孔内、界面的温度与浓度分布: 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反应器内、塔内、炉内、床内的温度与浓度分布。①上述三级(反应场 所级,滴、粒、膜级,反应器级)温度分布与浓度分布,与反应特征有关,更主要的是与工程 因素(由反应器型式、尺寸、操作方式、工艺条件综合生成)有关。所以小试优选的工艺条件, 在不同级别的模试与工业反应器中,未必还是最优。原因很简单,上述三个级别的温度与浓度 分布变了。②就本征反应速率而论,其值仅与催化剂(或理解为反应自身特征一涉及频率因 子与活化能)、浓度、温度有关,而且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如果因其中之一变 化引起反应机理变化(例如,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变化:由反应控制转化为扩散控制等):温度变 化,除自身通过阿累尼斯关系影响反应速率外,还通过物性一传递一浓度分布,影响反应结果: 浓度变化,除自身通过反应级数影响反应速率外,还通过物性(热容)一传递一温度分布,影响 反应结果,则产生协同效应的。还应指出,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协同效应可以略而不计。 b以反应结果最优为目标,工艺条件、反应器型式、几何尺寸、操作方式应相互补充、彼 此匹配,以体现综合效果。通过反应器的加热、冷却,催化剂的粒度、原料固体的粒度尺寸、 液体原料的雾化与分布,填充床的结构与流体分布,塔式反应器结构,搅拌反应器的桨叶结构 等等,有可能营造出满意的第二、第三层次因素。因此,在选择工艺条件时,应充分考虑第一 层次因素之间既独立、又联合的效果。 C在选择工艺条件时,应进行热力学计算,以掌握反应进行的极限。如果某组工艺条件预 示的平衡状态与技术目标不符,则应设法改变工艺条件或反应器型式。有时候,希望反应在新 的工艺条件下达到或趋近平衡:也有时候,则希望新的工艺条件能通过反应动力学抑制平衡出 现。 选择工艺条件时还必须考虑材质等因素的约束。如果开发对象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对 热力学和动力学都是有利的。处于工艺上的要求、有的为了防止或减缓副反应:有的为了提高 设备生产强度,希望反应在高温下进行。此时,必须考虑材质承受能力,在材质的约束下选择 工艺条件。 在系统工程观点指导下选择工艺条件。选择工艺条件既要着眼于具体的化工过程,又要 立足于全系统最优,必要时要牺牲局部,保证全局。压力,特别是对大系统气体为原料过程而 言是全局性因素。系统压力不可能时高、时低,多次起伏。因此,在选择系统压力时,一定要 立足于系统,不仅要考虑一个反应过程,而是要考虑全部反应过程:还要考虑净化、分离过程, 在发生矛盾时,要以系统最优(投资、成本、单耗、效益)决定弃取。3.2.4 工艺条件与反应器的选择 前已述及,小型工艺试验的任务是:确定工艺条件框架(含最优工艺条件)、优选反应器型 式,确定设计、放大依据。上述三项任务的基础是开发对象的特征,即反应类型(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串联副反应,并联副反应等)、热力学行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放热反应、吸 热反应、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等)、动力学行为(快反应、侵反应、与传递过程的相对关系、相 态等)以及工程环境(材质、杂质、寿命、加热、冷却、惰性组分、上下游工况变化范围等)。上 述三项任务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安全等。鉴于化工过程的原料一般占 产品成本的 70%一 80%,所以衡量经济效益时往往以转化率、选择性为指标,而社会效益、 环境、安全则难以定量表达。 换言之,小型工艺试验这种科学、技术行为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出发点,也有其特定的追求 目标,只能在给出的约束领域内工作。而三项任务虽全都立足于开发对象特征,但彼此并不独 立,而是相互交联与协同的,不过有程度强弱之分。 (1)工艺条件选择 工艺条件主要指温度、压力、浓度、进料组成、空速(流量)、循环(返回)比、放空(排放)量 与组成等,工艺学对特定过程的工艺条件选择均有详细的论述,本文仅从开发角度笼统地介绍 一般原则。 a 在上述工艺条件中,以温度、浓度最为重要。从微观看,是反应场所(反应发生处)的温 度、浓度;从较大尺度看是催化剂颗内、滴内、泡内、膜内、孔内、界面的温度与浓度分布; 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反应器内、塔内、炉内、床内的温度与浓度分布。① 上述三级(反应场 所级,滴、粒、膜级,反应器级)温度分布与浓度分布,与反应特征有关,更主要的是与工程 因素(由反应器型式、尺寸、操作方式、工艺条件综合生成)有关。所以小试优选的工艺条件, 在不同级别的模试与工业反应器中,未必还是最优。原因很简单,上述三个级别的温度与浓度 分布变了。② 就本征反应速率而论,其值仅与催化剂(或理解为反应自身特征——涉及频率因 子与活化能)、浓度、温度有关,而且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如果因其中之一变 化引起反应机理变化(例如,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变化;由反应控制转化为扩散控制等);温度变 化,除自身通过阿累尼斯关系影响反应速率外,还通过物性一传递一浓度分布,影响反应结果; 浓度变化,除自身通过反应级数影响反应速率外,还通过物性(热容)一传递一温度分布,影响 反应结果,则产生协同效应的。还应指出,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协同效应可以略而不计。 b 以反应结果最优为目标,工艺条件、反应器型式、几何尺寸、操作方式应相互补充、彼 此匹配,以体现综合效果。通过反应器的加热、冷却,催化剂的粒度、原料固体的粒度尺寸、 液体原料的雾化与分布,填充床的结构与流体分布,塔式反应器结构,搅拌反应器的桨叶结构 等等,有可能营造出满意的第二、第三层次因素。因此,在选择工艺条件时,应充分考虑第一 层次因素之间既独立、又联合的效果。 c 在选择工艺条件时,应进行热力学计算,以掌握反应进行的极限。如果某组工艺条件预 示的平衡状态与技术目标不符,则应设法改变工艺条件或反应器型式。有时候,希望反应在新 的工艺条件下达到或趋近平衡;也有时候,则希望新的工艺条件能通过反应动力学抑制平衡出 现。 d 选择工艺条件时还必须考虑材质等因素的约束。如果开发对象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对 热力学和动力学都是有利的。处于工艺上的要求、有的为了防止或减缓副反应;有的为了提高 设备生产强度,希望反应在高温下进行。此时,必须考虑材质承受能力,在材质的约束下选择 工艺条件。 e 在系统工程观点指导下选择工艺条件。选择工艺条件既要着眼于具体的化工过程,又要 立足于全系统最优,必要时要牺牲局部,保证全局。压力,特别是对大系统气体为原料过程而 言是全局性因素。系统压力不可能时高、时低,多次起伏。因此,在选择系统压力时,一定要 立足于系统,不仅要考虑一个反应过程,而是要考虑全部反应过程;还要考虑净化、分离过程, 在发生矛盾时,要以系统最优(投资、成本、单耗、效益)决定弃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