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状态,其中在既遂之前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并且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是犯罪中止。结合本按的具体情况分析甲的行为状态。 二、解答 (一)判断题 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错,8、对,9、对,10、对,11、 错,12、错,13、错,14、错,15、对,16、错,17、错18、对,19、对,20、错。 (二)选择题 1、B,2、A,3、C,4、B,5、C,6、C,7、B,8、BDEFG,9、D,10、B,11、 C,12、B,13、B,14、AB,15、A,16、B. (三)案例练习 案例一 分析意见:甲明知在其妻的食物中下毒会导致其妻吃下有毒食物会中毒死亡的结果并 且希望其妻尽快吃下有毒食物中毒身亡这种结果的发生,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 的故意的规定,是直接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甲明知在其妻的食物中下毒,其妻可 能与其女一起吃饭,导致其女也中毒死亡的结果,但甲杀妻心切,对其女可能中毒死 亡的结果持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这天其女与其妻一起吃饭,其女倒霉,如 不与其妻一起吃饭,其女就可逃过一劫,其女的死亡与否均不违背甲的愿望。最后因 乙与其女一起吃饭,也导致了其女死亡的结果发生,这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 意的规定,甲对其女的死亡所持的间接故意的主观心理态度,构成故意杀人罪。 案例二 分析意见:甲下毒后,在被害人未发生死亡即杀人既遂之前,由于害怕而欲中止犯 罪,当发现被害人已将含有毒物的食物食用后,即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将被 害人乙救活了,避免了乙死亡这个犯罪结果的发生,符合犯罪中止成立的时间性、自 动性、有效性、彻底性条件,是故意杀人罪(中止)。对于丙,虽经甲送往医院抢 救,但终未救活,没有避免丙死亡结果的发生,不符合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相反符 合犯罪既遂的条件,构成杀人罪(既遂)。最终甲的杀人中止行为被杀人既遂行为所 吸收,构成杀人罪(既遂)。不同的状态,其中在既遂之前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并且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是犯罪中止。结合本按的具体情况分析甲的行为状态。 二、解答 (一) 判断题 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错,8、对,9、对,10、对,11、 错,12、错,13、错,14、错,15、对,16、错,17、错 18、对,19、对,20、错。 (二) 选择题 1、B,2、A,3、C,4、B,5、C ,6、C,7、B,8、BDEFG,9、D ,10、B,11、 C ,12、B ,13、B,14、AB,15、A,16、B。 (三)案例练习 案例一 分析意见:甲明知在其妻的食物中下毒会导致其妻吃下有毒食物会中毒死亡的结果并 且希望其妻尽快吃下有毒食物中毒身亡这种结果的发生,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 的故意的规定,是直接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甲明知在其妻的食物中下毒,其妻可 能与其女一起吃饭,导致其女也中毒死亡的结果,但甲杀妻心切,对其女可能中毒死 亡的结果持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这天其女与其妻一起吃饭,其女倒霉,如 不与其妻一起吃饭,其女就可逃过一劫,其女的死亡与否均不违背甲的愿望。最后因 乙与其女一起吃饭,也导致了其女死亡的结果发生,这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 意的规定,甲对其女的死亡所持的间接故意的主观心理态度,构成故意杀人罪。 案例二 分析意见:甲下毒后,在被害人未发生死亡即杀人既遂之前,由于害怕而欲中止犯 罪,当发现被害人已将含有毒物的食物食用后,即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将被 害人乙救活了,避免了乙死亡这个犯罪结果的发生,符合犯罪中止成立的时间性、自 动性、有效性、彻底性条件,是故意杀人罪(中止)。对于丙,虽经甲送往医院抢 救,但终未救活,没有避免丙死亡结果的发生,不符合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相反符 合犯罪既遂的条件,构成杀人罪(既遂)。最终甲的杀人中止行为被杀人既遂行为所 吸收,构成杀人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