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008年第14卷第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Vol.14.No.4 Chinese Journal of Basie Medicine in Tra al Chinese medieine 243 【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 卢红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关键词:黄帝内经;虛;实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250(2008)040243-02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时,则为致病邪气。除虚风外,在《内经》中还多见 虚。”后人多以此来解释虚实的概念,即邪气亢盛为“虚邪”一词。此外,还有“贼邪”、“贼风”一词,而且 实,精气内夺为虚。然而综观《内经》各篇,可知其中有时“虚邪贼风”并列使用。根据《内经》“风雨从南 虚实具有多方面的涵义。 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谨候虚风而避之 1正气分虚实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论述,可以认为《内经》中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有寒暑,人有虚 “虚邪”、“虚风”、“賊风”、“贼邪”四者义同名异,均指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人因年龄、先天禀四时不正之气,也称为外邪或外感之邪。“虚风”、 赋、后天调养及生活习惯、居住条件、社会因素等各“虚邪”均旨在说明邪气伤人力强,《内经》中虽没有 方面的影响,体质禀赋各有差异,正气的强弱虚实亦提出“实邪”一词,但在后世医家的著作中多次出现 不同,因而在同样环境下,有人发病,有人则不发病 虛邪”、“实邪”,以区别邪气的性质。 在《内经》其他篇章中,亦有较多篇幅论述到人体正 3病机辨析明虚实 气强弱之间的差异。如《灵枢·寿夭刚柔》云:“有刚 《内经》明确阐明了疾病发生取决于邪、正双方 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形有缓急,盛衰的观点。正、邪的消长盛衰变化,便形成了疾病 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人禀父的虚实病机变化。对于《内经》中虚实病机,笔者认 母之精血而生身,父母精血衰旺与否,后天调养是否为可从两个层次去把握 得当,均直接影响着人体正气。此外,人体衰老是 3.1邪正双方力量对比 个不可抗拒的自然生理过程,人体的正气随衰老而 《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于。”邪正 逐渐衰弱。如《灵枢·天年》生动而详细地论述了人相搏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发病观,其发病原理紧紧 生、长、壮、老、已的自然生长过程:人在20岁前处于围绕正气、邪气力量的对比关系而展开。因而,《素 气血逐渐充盛 段,40岁以后腠理开始疏松,正问·通评虚实论》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被视 气日衰,正气盛实不过20年左右,人体正气随着人为辨别虚实病机的总纲。但由于语言精炼,给后世 体生长规律,在不同生理阶段发生盛衰变化。老年很大的讨论空间。唐·王冰对“虛实”注释曰:“实,谓 人与壮年人的正气自不可同日而语,故人体正气有邪气盛实”;“虚,谓真气不足也。”宋·王执中《针灸资 虚实之分。正气虚指正气虚弱不足,正气实是正气生经》云:“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 强盛、充足。 也;实者,邪气之实,由正气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 2邪气有虚实 自实也。”丹波元简《素问识》谓:“邪气之客于人体 《内经》中最早以“虚实”区别风的性质。如《灵其始必乘精气之虚而入,已入而精气旺,与邪俱盛则 枢·九宫八风》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其为实”;“若夫邪入而客,精气不能与之相抗,为邪气 “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其“伤人者所夺则为虚”。高士宗《素问直解》云:“虛实者,非但 也,主杀,主害者”。此处的“虚风”、“实风”均为相对经脉血气之虛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 而言。张景岳对实风、虚风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从各家的注释来看,对 他认为“气得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曰实风,所以能“虚”指正气不足基本没有异议,但对于“实”的理解 生、长、养万物。”而“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日虚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邪气的盛实,而不管正气盛衰 凤,所以能伤人而主杀主害,最当避之”。因而可以与否;二是邪气盛,而正气不衰 这样理解:实风为当季正常气候,虚风为非时之气 3.2人体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 即反季节气候,易伤人致病。正如《金匮要略》所言 以正、邪的盛衰判断病机虚实,是后世医家普遍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接受的观点。而《素问·调经论》中论述的虚实病机 害万物。”风气顺应四时,则为生长之气;如逆反四与《素问·评热论》的虚实病机则有层次上的不同。 万方数据2008年第14卷第4期 2008.V01.14.No.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43 【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 卢红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关键词:黄帝内经;虚;实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2008)04—0243.02 《素问·通评虚实论》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 虚。”后人多以此来解释虚实的概念,即邪气亢盛为 实,精气内夺为虚。然而综观《内经》各篇,可知其中 虚实具有多方面的涵义。 1正气分虚实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人因年龄、先天禀 赋、后天调养及生活习惯、居住条件、社会因素等各 方面的影响,体质禀赋各有差异,正气的强弱虚实亦 不同,因而在同样环境下,有人发病,有人则不发病。 在《内经》其他篇章中,亦有较多篇幅论述到人体正 气强弱之间的差异。如《灵枢·寿夭刚柔》云:“有刚 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形有缓急, 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人禀父 母之精血而生身,父母精血衰旺与否,后天调养是否 得当,均直接影响着人体正气。此外,人体衰老是一 个不可抗拒的自然生理过程,人体的正气随衰老而 逐渐衰弱。如《灵枢·天年》生动而详细地论述了人 生、长、壮、老、已的自然生长过程:人在20岁前处于 气血逐渐充盛的阶段,40岁以后腠理开始疏松,正 气日衰,正气盛实不过20年左右,人体正气随着人 体生长规律,在不同生理阶段发生盛衰变化。老年 人与壮年人的正气自不可同日而语,故人体正气有 虚实之分。正气虚指正气虚弱不足,正气实是正气 强盛、充足。 2邪气有虚实 《内经》中最早以“虚实”区别风的性质。如《灵 枢·九宫八风》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其 “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其“伤人者 也,主杀,主害者”。此处的“虚风”、“实风”均为相对 而言。张景岳对实风、虚风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 他认为“气得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日实风,所以能 生、长、养万物。”而“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日虚 风,所以能伤人而主杀主害,最当避之”。因而可以 这样理解:实风为当季正常气候,虚风为非时之气, 即反季节气候,易伤人致病。正如《金匮要略》所言: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 害万物。”风气顺应四时,则为生长之气;如逆反四 时,则为致病邪气。除虚风外,在《内经》中还多见 “虚邪”一词。此外,还有“贼邪”、“贼风”一词,而且 有时“虚邪贼风”并列使用。根据《内经》“风雨从南 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谨候虚风而避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论述,可以认为《内经》中 “虚邪”、“虚风”、“贼风”、“贼邪”四者义同名异,均指 四时不正之气,也称为外邪或外感之邪。“虚风”、 “虚邪”均旨在说明邪气伤人力强,《内经》中虽没有 提出“实邪”一词,但在后世医家的著作中多次出现 “虚邪”、“实邪”,以区别邪气的性质。 3病机辨析明虚实 《内经》明确阐明了疾病发生取决于邪、正双方 盛衰的观点。正、邪的消长盛衰变化,便形成了疾病 的虚实病机变化。对于《内经》中虚实病机,笔者认 为可从两个层次去把握。 3.1 邪正双方力量对比 《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正 相搏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发病观,其发病原理紧紧 围绕正气、邪气力量的对比关系而展开。因而,《素 问·通评虚实论》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被视 为辨别虚实病机的总纲。但由于语言精炼,给后世 很大的讨论空间。唐·王冰对“虚实”注释日:“实,谓 邪气盛实”;“虚,谓真气不足也。”宋·王执中《针灸资 生经》云:“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 也;实者,邪气之实,由正气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 自实也。”丹波元简《素问识》谓:“邪气之客于人体, 其始必乘精气之虚而入,已入而精气旺,与邪俱盛则 为实”;“若夫邪入而客,精气不能-9之相抗,为邪气 所夺则为虚”。高士宗《素问直解》云:“虚实者,非但 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 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从各家的注释来看,对 “虚”指正气不足基本没有异议,但对于“实”的理解 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邪气的盛实,而不管正气盛衰 与否;二是邪气盛,而正气不衰。 3.2人体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 以正、邪的盛衰判断病机虚实,是后世医家普遍 接受的观点。而《素问·调经论》中论述的虚实病机, 与《素问·评热论》的虚实病机则有层次上的不同。 万方数据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